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民族音乐課程研究【7164字】

时间:2023-02-11 09:00来源:毕业论文
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民族音乐課程研究【7164字】

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民族音乐课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24(2017)02-0117-05


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民族音乐课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24(2017)02-0117-05

湖湘文化是湖南地区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地域文化[1]。湖“指洞庭湖,湘“指的是湘江。湖湘文化的精髓可以概括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论文网。兼收并蓄“,激励湖湘人继往开来。奋斗向前,塑造了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湖湘精神,同时以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音乐人才。然而,作为传承历史文化。彰显民族精神的民族音乐教育,受各种社会思潮和音乐形态多样化的影响,使得立足本土文化的地域音乐课程尚处于边缘状态,民族音乐教育尚未完全发挥应有的时代使命。虽然在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观点的引领下,许多课程中设立了本土音乐学习部分,但这些本土音乐学习内容仅停留在对某一歌曲。某一乐种的学习方面,很少将这些音乐植入文化脉络中进行学习和阐释,涉及本土音乐中的文化部分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学习及音乐文化的理解大多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从内心深处和基本概念上理解这些本土音乐的精髓[2]。当前,在课程改革背景下,音乐课程的功能已经发生了?^大变化,音乐课程不只是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3]。因此,把具有独特精神内涵的湖湘文化融入高校音乐课程,是音乐课程改革的有效环节,对于传承地方民族文化,彰显民族音乐文化功能,推动民族音乐教育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

一。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民族音乐课程的重要性研究

湖湘文化作为优秀的中华民族地域文化,植根于民族文化。学术思想和社会阶层,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现实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积极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艺术元素,把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民族音乐课程,有助于彰显民族音乐的精神气概,滋养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丰富民族音乐的艺术元素。

1。有助于彰显民族音乐的精神气概

民族的性格,决定其发展潜力和内在动力,决定了国家的战斗力和抗压能力,决定一个民族的发展道路。从文化思想性来分析,湖湘文化具有深入骨髓的爱国情怀。忧患意识“。屈原所作离骚楚辞等不朽诗篇,以身报国感人肺腑;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铭刻于云梦泽畔,激励湖湘子弟投身报国;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把中国民主改革牺牲第一人的光辉永远定格。湖湘子弟的战斗精神体现在其文学。艺术作品各个方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湖湘子弟浴血牺牲敢教日月换新天,黄兴。蔡锷。陈天华等为民主制度出生入死,毛泽东。彭德怀等为新中国的建立浴血奋战,这些都是近代湖湘文化百折不回“的最好诠释[4]。湖湘文化具有的内在思想性。民族性,可以融入民族音乐课程,加以弘扬。传承和发展,展示民族优秀文化的艺术魅力和无穷生命力,使之成为凝神聚气。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2。有助于滋养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

湖湘文化包括科学。艺术。伦理。音乐。哲学等方面的观念传统,既是一种精神之沉淀,也是一个智慧之结晶。敢为人先,意味着开拓创新。求新求变,是勇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统一;勇于担当,意味着接受并承担责任。湖湘文化始终彰显通变求新。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王船山针对祖宗之法,不可变也“的思想,提出事随势迁而法必变“和趋时更新“的主张,毛泽东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GM精神,影响了一代代主张因时因势进行变革的湖湘人士。湖南仁人志士依靠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创造了众多奇迹,使湖南成为开全国风气之先。风云际会之地,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现代史的伟大进程,以至有俗话说:半部中国近代史,竟由湖南血写就。“在西学纷至沓来,中西文化跌宕起伏的历史时期,湖湘人以其高度的思想自觉。文化自信和兼容并包的清醒意识,积极汲取外来文明成果,不断丰富发展自己,同时又反过来浸润着影响者,展现出有容乃大“的鲜明特性。如魏源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突破夷夏之大防“,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曾国藩筹办洋务,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选派幼童赴美留学;郭嵩焘传播西学,推动中国近代化;谭嗣同著仁学熔铸古今,萃取中西,等等[5],都是湖湘文化开放包容特性的体现。这一切表明,湖湘文化的积极内涵,可以在音乐课程中承载和体现,可以进一步滋养和丰富音乐课程的文化内涵。

3。有助于丰富民族音乐的艺术元素

湖湘文化资源丰富,内容上主要包括湖湘哲学思想。湖湘文学艺术。湖湘历史学说。湖湘教育发展。湖湘宗教文化。湖湘民俗民风。湖湘饮食文化。湖湘广播电视。湖湘新闻出版。湖湘科学技术,等等;类别上主要包括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GM文物资源。饮食文化资源。湖湘旅游资源。文化品牌资源。物资设备资源。人事人才资源,等等。因此,湖湘文化资源既有历史的也有现代的,既有自然的也有人工的,既有物质性的也有精神性的,既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既有可视的也有可听的,可供选择和使用的湖湘文化元素种类繁多。比如具有风俗性的民歌和娱神歌舞,是湖南早期的歌舞形式,可以透射出楚人的古朴遗风;包括长沙花鼓戏。衡阳湘剧。邵阳花鼓戏等在内的湘剧,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湖南舞蹈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进一步挖掘。寻访和利用湖湘文化宝贵的艺术资源,把湖湘文化艺术元素融入音乐课程,使之成为演绎民族音乐的灵感。载体和符号,让湖湘文化的艺术焕发出光彩夺目。璀璨亮丽的光芒。纵观湖湘文化的时代特征,湖湘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具有特点鲜明。耳熟能详。接受度广。积极奋进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积极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艺术元素,是民族文化重要的情感表达和物质资源[6]。时空的移动,意味着传统文化的非凡物质性将受到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传统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它们也是很少完美的。传统的存在本身就决定了人们要改变它们。“当前民族音乐发展还面临精神内涵不足。外延表达单一。艺术元素缺失等方面的危机,当时代发展改变,民族音乐文化不可能一成不变,反而应当顺势而变。不断发展[7]。鉴于湖湘文化的时代价值和民族音乐教育的现实困境,高校可以把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民族音乐课程,在民族音乐教育中传承湖湘文化,在传承湖湘文化中创新民族音乐教育。

二。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民族音乐课程的关键性研判

民族音乐教育是强化大学生民族精神。增强大学生爱国情怀。提升大学生审美观念。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及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课程改革背景下,音乐课程正在实施包括课程功能。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方式。课程管理体制在内的综合改革,更加强调音乐的民族特色。价值导向和实践环节[3]。如何挖掘湖湘文化在精神品质。艺术元素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时代价值,融入高校民族音乐课程,以便更好地适应和推进音乐课程改革,是迫切需要探索的新课题。

1。汲取特有的精神品质,改善民族音乐课程功能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不同于西方音乐的复调,它偏重于思想性。写实性,即歌以咏志,言为心声“。民族音乐的海洋中既有耳熟能详。传承不朽的经典,如梁祝春江花月夜等曲目,旋律优美,深入祖祖辈辈的血脉;又有满江红黄河等激昂奋进。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救亡篇章,来源于历史的积淀与民族精神的传承,具有文化族群无法割舍的情缘,具有巨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湖湘文化具有鲜明化。个性化的精神内涵,它所包含的丰富思想价值与深邃精神内容,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现实的反映[8]。如何发掘。展现和提炼民族音乐内涵中的精神实质与精髓,是发展属于中华民族音乐的需要,也是民族文化精神展示的需要。因此,高校可以把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民族音乐课程,汲取特有的精神品质,帮助广大学生了解湖湘文化。探寻湖湘文化。品读湖湘文化。这样既能在音乐教育中研究和弘扬湖湘文化,又能增强民族音乐课程的育人功能,更能在精神层面。价值取向。知识构建等方面帮助学生培养更加亲切的教育情感[6],帮助学生补足精神之钙“。

2。融入丰富的艺术元素,改善民族音乐课程内容

总曾经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民族音乐从产生之初就植根于人民,历经时间锤炼,拥有广泛民众基础,特别是民歌。地方戏曲等艺术形式,既是人民生活的反映,也是思想变迁的体现,具有无与伦比的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具有本民族文化族群无与伦比的亲和力与认同度。当前,对于湖湘文化及其精髓有很多种概括,湖湘文化中的艺术也像一座宝藏,有的登入艺术殿堂,得到深化认同,有的隐匿民间,等待深耕不辍[6]。以湖南民歌采茶调补锅为例,创造于田间。地头,传唱流传广泛,记载了源远流长的民俗渊源,它们广受人民群众喜爱,是传统语言。风俗。艺术。发展与传播的丰沃土壤;还有湖湘的传统剧目如花鼓戏。巴陵剧等,传统曲艺如长沙弹词。常德丝弦等,传统舞蹈如土家族摆手舞。衡南七巧龙舞等,传统民歌如桑植民歌。湘西苗族民歌等[6]。可见,湖湘文化的艺术元素非常丰富,把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民族音乐课程,在音乐教育中深度开发和发掘湖湘文化,既能丰富民族音乐课程的艺术内涵,又能让湖湘文化的艺术焕发出光彩夺目的光芒,释放出璀璨亮丽的魅力。

3。运用多样的表现形式,改善民族音乐课程结构

民族音乐具有兼容并蓄的本质,借助民族文化和现代手段演绎传统音乐,是音乐的宝库,也是文化的精髓。当前,作为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现状堪忧。处境尴尬。依附于以西方音乐理论为主导的教学体系的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处于补充。从属地位,既缺乏外部的主流艺术。文化的亲睐,也缺乏自身内在创新动力。民族音乐教育面临教学内容单一。文化特点与当代流行文化渐行渐远。教学形式偏重音乐形态描述。音乐作品缺乏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教学目标唯洋是举。教学方式忽视民族音?诽氐愕任侍?[9]。因此,高校把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民族音乐课程,促进湖湘文化与民族音乐教育互融互通,一方面,湖湘文化可以为高校民族音乐课程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表现形式,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在民族音乐课程中突破原本音乐形式的禁锢,立足区域文化,做好结合文章,运用湖湘文化的理论源泉。实践平台和表现形式,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升艺术表现力和成熟性,永葆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三。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民族音乐课程的实践性探索

湖湘文化,是在千百年的历史过程中,在湖南境内逐渐形成。不断发展的特殊文化形态,是湖湘人永不磨灭的集体DNA,为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提高了丰富的资源和宝贵的素材。因此,高校可以创新性地将湖湘文化有机地融入到高校民族音乐课程中,推进音乐教育健康向上,推动湖湘文化繁荣发展。

1。深化文化认同,弘扬民族音乐

世界文化的音乐政策中提出:音乐是一种文化的普遍现象,所有的文化都拥有音乐,每一个社会都有着一种与该社会原则上相联系的音乐体系。“在所有国家正规音乐教育标准中,尽可能多地使用本土的各种音乐。西文艺术音乐和外国音乐成为课程内容。同时,要特别注意加强本国各民族和各社会群体的音乐。“[3]从地域角度分析,湖湘文化所蕴含的丰富诗歌。曲艺。哲学。历史。民歌等一大批文化意识形态,影响较为广泛。高校开设民族音乐课程,可以加大对湖湘文化的研究力度,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整合资源,搭建研究平台,深入挖掘湖湘文化及其特有的文化基因。要充分发扬湖湘文化的悠久历史积淀,结合湖湘哲学。历史。民俗学等课程讲授,介绍民族音乐发生。发展和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比如在学习浏阳河这首曲子时,从介绍家乡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着手,以讲述歌曲创造背景。歌曲表达特征。歌颂美好生活为铺垫,开展多种器乐演奏训练,结合乐曲鉴赏。戏曲欣赏,辅以情景式介绍和表演,以增强学生学习效果[9]。要按照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理念,精准策划。合理安排。统筹协调,定期举办贴近音乐教育选题的湖湘文化“主题报告,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湖湘文化的特质与魅力,同时让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在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主义教育。2。创新课堂模式,注重体验探究

音乐课程标准中,把教师定位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因此,音乐教学模式改革,更加强调学生自主感受。自行探索。自我创作为主,强调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音乐教学不是一个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体验。艺术实践和艺术探索为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互动过程,教师搭建好舞台和平台,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3]。高校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结合省情社情民情教育,构建具有民族特色。地域风格的音乐教育教学新模式,推动湖湘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提升学生的艺术品格与理论修养[10]。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选取优秀的湖湘特色音乐作品,比如一根竹竿容易弯浏阳河等具有湖南风情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该作品的演绎方式和编排技巧,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现场感受和体验。其次,在教学手段上,可以积极融入湖湘文化的元素,通过湖湘特色乐曲的演奏。演唱和欣赏,突出湖湘文化的时代内涵。再次,在教学方式上,可采用互动性提问。情境式教学等方式,将传统的民族音乐情境全景式展现在课堂教学中。比如学习潇湘水云,从古筝曲演奏。历史故事介绍到作者生平和构曲特点,将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有机融合,在学习曲目特点。古筝演奏方式等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更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美感中启真。储美。辅智。怡情。益德。

3。开展田野调查,拓展外延空间

湖湘文化,具有历史的合理性,记录着历史变迁,反映着生活态度,存在于现实生活。比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及楚文化代表人物谭盾认可的傩戏。哭唱。木叶。打溜子。唢呐。飞歌。石鼓。舌歌。芦笙,都是保存在民族地区的艺术文化资源。比如岳阳洞庭渔歌文化。浏阳山歌。宁乡锣鼓文化等,都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要积极开展田野调查,以师生互动。社会观察等形式,开展实地采风活动,比如开展民俗。民风。民曲的调查收集,传统曲目的抢救性保护,民间艺术家的采访和交流,通过田野调查,进行采风。录音。录像等活动,打造采。编。训。演。录“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拓展学习湖湘文化的外延空间,突出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采“即采风“,是组织学生在民间搜集和挖掘民间。民族音乐,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即编创“,是学生将采风所得的资料整理。改编或创编成湖湘文化艺术作品。训“和演“即排练表演“,是组织学生对编制的作品进行学习。排练和演出,特别是前往民间或少数民族地区表演。录“即录制“,是利用现有的先进录音。录像条件对表演作品进行录音或录像,制成音像作品,加以固化和保存[11]。我??要把田野调查作为音乐教育的第二课堂,让学生记录湖湘文化的客观存在和现实描述[12],感受湖湘文化的物质反映和发展脉络,建立学生民族音乐发展的思想基础,巩固和提升民族音乐教育的现场感染力和现实针对性。

4。重视音乐实践,培养创造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民族音乐意境独特。自成体系,是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其所描述的文化。历史,是中华民族流淌着的血脉存继,所蕴含的精神。品质,是华夏儿女历尽千年形成的性格与特征。历经数千年陶冶化育的独特区域湖湘文化,如何站在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高度,借助高校民族音乐教育这个载体,发挥自身趋时应变“的能动意识,重塑自身价值?其一,要在创新创作上下工夫。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高校要充分利用湖湘文化宝贵资源,组织民族音乐工作者深入湘北的张谷英村。湘南的汝城古祠堂。湘东的浏阳文华书院。湘西吊脚楼等古村落,了解当地的历史。轶事。风情,借助女书。剪纸。音乐。故事。习俗等艺术元素,创作音乐作品,让民族音乐教育彰显民族精神。焕发时代魅力。其二,要在交流展示上下工夫。高校可以成立以湖湘文化为主题。以民族音乐教育为载体。以演唱湖湘民歌为内容的艺术社团,作为民族音乐第二课堂,激发师生学习本土音乐文化热情,展示民族音乐教育发展成果。其三,要在对外传播上下工夫。高校可以内涵层次化。表象多样化。受众多元化等视角,把民族音乐融入文化产品。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新兴媒体,唱响湖湘文化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使之成为具有重要价值的无形资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1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当前,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在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背景下,高校民族音乐教育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而湖湘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所具有的思想先进性。文化代表性,可以成为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良好文化基础和思想保障。把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民族音乐课程,有利于促进民族音乐和传统文化之间的互相融合。共同发展。因此,高校要充分挖掘音乐文化遗产,丰富民族音乐艺术内容,在全社会树立起民族审美理想和民族文化价值观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推动民族音乐走进大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唯此,民族音乐才能继续得以存活。创新和发展,才会永远保持更加强烈的艺术生命力。

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民族音乐课程研究

湖湘文化融入高校民族音乐課程研究【7164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671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