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资源的高校教师党员激励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6-0101-02
中国党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自身建设的根论文网本任务和永恒课题。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把党员纳入经常性教育管理的轨道,既要用党纪党规来规范党员的行为,全面纯洁党员队伍,也离不开党员自身党性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提高。高校教师党员作为知识分子队伍中的先进骨干,更应该在高等教育工作中起到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这也是高校教师完成教书育人使命的关键所在。但在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员队伍中还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主动奉献意志薄弱。自身幸福感不高等一些不容忽视的思想意识问题,这也使得他们在教学或行为示范上对青年学生存在不良影响,成为影响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激励高校教师党员的积极心理资源,进而促进其自发爱党。护党的意识水平,提升对党组织的满意度,是对党员教育管理。保持先进性的必要策略。
一。积极心理学及积极心理资源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人本主义思潮以及人类潜能开发思想的影响下,研究者开始研究快乐。幸福。满意。士气等积极的心理课题。Seligman于2000年正式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概念,指出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在于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1]。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使个人发展模式逐渐从缺陷模式过渡到资源模式。积极心理学的本质与目标就是寻求人类的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
积极心理资源发展模式的转变对职业健康与教育实践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教师积极心理资源涉及那些能使个体和社会成功的因素,可以对教师成功的生活与职业做出贡献,主要包括信心。自我效能。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情绪智力以及复原力等。自我效能。自信,是对自我信念的强度,决定了其拥有的抱负,可以付出多大努力在特定任务上,以及面对困难与挫折时能够坚持多久;希望,是对于目标能够实现的所有认知,是一种目标导向的认知过程。不仅是指对个人目标可能达到的决心,还包括对达成目标途径的信念;乐观,是对未来的一种因果归因或是一种预期;情绪智力,也称情商,是认识。控制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并用以指导自身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属于社会智力的一部分;复原力,是指具有从逆境。不确定。失败以及某些无法抗拒的变革(如责任的增加)中复原的能力。个人复原力则是指个人所具有的一种能力,在面对生命中种种艰困的处境时,依然能够表现良好。坚持下去,这是种潜在的能包含抗拒逆境与正向建构未来的能力[2]。的林崇德。宋凤宁等专家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展了一系列教师素质的培养及训练研究,提出对教师积极心理资源进行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
二。积极心理资源在高校教师党员激励中的适用性
1。积极心理资源能有效地激发教师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等积极心理资源作为心理积极的内在根源,是员工与组织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满意感。对党组织的情感投入。工作绩效及人员流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完成组织布置的任务创造必要的心理条件,并达到效果最大化。因此,在高校日常的教师党员管理中,可以充分利用积极心理资源在激励方面的作用,使党员从内心感受价值得到肯定,激发每一位教师党员为党的教育事业忘我工作,不断追求的热情和动力。
2。积极心理资源能满足教师党员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作为高校教师党员,除了具有人最本质的特点之外,还有着高学历。高知识。高自尊等人格特征与职业特征。他们的教学和科研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专业自主性,自我意识非常强,对自身的期望是否受到重视,人格能否得到尊重,劳动成果能否得到认可,自身在党组织中的权利能否得到保障有较强的感知度。积极心理资源能在高校教师党员与党组织之间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够提供良好的预期和承诺,因为积极心理资源本身具有的特征可以满足高校教师党员特殊的心理需求。
3。积极心理资源能提高教师党员对党组织强烈的归属感。在高校,党组织对其成员的管理主要依靠制度的外在规范和精神的内在监督手段,如规范的约束。道德反省以及良心的驱使等。积极心理资源的无形规则使得教师党员不断以心理期望来审视自己与党组织的发展,党员个体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保持良好的与党组织的关系,将个人的发展与党组织的发展紧密连接在一起,把个人的目标搭建到党组织发展的平台上来,从而提高对党组织的忠诚度。所以,对于党组织来说,保持积极心理资源,保证党员的心理和谐,就能把党组织当作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来营造,大大提高了教师党员对党组织强烈的归属感。
三。积极心理的高校教师党员激励策略
高校党组织要真正调动教师党员的积极性,使激励确实有效,就要根据高校教师党员心理资源的特点,通过构建积极的心理资源,不断调整高校教师党员的心态,保持其期望张力,提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激发其工作热情。
1。思想激励是基石。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党人精神追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目前部分教师党员管理和教育中存在着要求提的高,但是思想激励少“等问题,难以做到从本质上做好教师党员的思想激励工作。因此,学校党组织要坚持教育创新,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师党员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当前,要引导教师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鼓励党员投入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增强教师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加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促使教师党员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正能量;创新组织形式。教育方式,如通过新媒体,飞信。微信。QQ群。网络对话。网上党支部等新型方式提高党员主动学习中国党奋斗的历史。发展的历史和学校发展的历史,实地走访红色GM纪念地等方式加强党员对中国党的全面认识,坚定社会主义和主义的理想信念,以及对学校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2。文化激励是动力。高校党组织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建立高校党组织成员可以共同接受和遵守的约定“影响教师党员的行为,从文化的本质来看,许多约定属于心理学范畴,例如价值观。信念。进取心等,因此,高校党组织文化建设的本质就是构建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一种心理资源。作为高校教师党组织,应该在校园文化。专业特色。教研特点。工作重心等的基础上,构建出党组织管理的文化,形成教师党员约定俗成或者制度化的价值观。信念,变成高校教师党员的一种文化激励的动力。如水利类高校可以构思吃苦耐劳“。和谐发展“的主题党组织文化;师范类高校可以构思行为世范“的主题党组织文化等。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党组织文化可以与师德建设交互作用。引导教师党员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增强教师党员对高尚师德的尊崇感也是一种文化激励。高校党组织可以着重树好典型。选好途径,从基本的作为人师的态度入手,形式文化激励。
3。愿景激励是保证。愿景激励,是用科学的未来目标。使命及坚定的核心价值对成员进行激励的一种方式,其中归属感是愿景激励的主要内容。首先,构建高校教师的积极心理资源,应该在明确党使命和核心价值的基础上,结合高校特点和组织特色,为教师设定科学的未来目标和核心价值,让组织愿景和个人愿景的内容清晰明了化,加强教师对组织的信赖。其次,鼓励教师自主开展工作,在组织确定了短期。近期。长期发展愿景的基础上,用组织愿景去带动教师党员个人的愿景,以教师党员个人的愿景实现而实现组织的愿景。在这个愿景实现的循环过程中,促使教师党员不断审视自我。认识自我,不仅充分调动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而且使教师党员能真正地感受到组织的力量。关怀,加强教师的组织归属感。再次,加强对教师党员的培训。指导。温暖。注重教师党员的专业化发展。职业生涯规划,促进教师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进一步从物质待遇方面提升教师相关幸福感,提高教师坚定完成愿景的信心,拉近个体与组织间的距离。
4。情感激励是手段。情感因素主要包括信任。尊重和关心等,是影响被管理者主动性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党组织应从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几方面对教师党员进行情感激励。一是关心教师党员。教师党员作为知识性员工,由基本的物质需要上升到更高层次的需要,高校党组织要加强对他们工作的赞赏和认同,在职称。职务。学术。业务等方面多加关心,这能激起教职工的感激之情。当组织提出相应的工作计划和要求时,他们能顺应组织的向心力,产生强烈的亲近感,从而衍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理解教师党员。高校党组织要适时站在教职工角度考虑他们的态度和关注点,这样就可以充分理解教师党员的偏好。价值观和信仰。在这种意识的基础上,可以赢得信任。三是尊重教师党员。教师党员文化素质比较高,更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组织领导的尊重和关注,这种尊重的需要一旦成为推动力,就会具有持久的热情和干劲,焕发出自豪感。四是信任教师党员。党组织在工作中突出诚“。信“,体现对人才的充分信任,以信任的魅力影响教师党员,与他们在心灵上产生共鸣,使他们保持欢快的进取的精神状态,并产生高度负责的责任感。
积极心理资源的高校教师党员激励策略探析
积极心理资源的高校教師党员激励策略探析【3773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6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