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创新生态化运用生态学思想于科技创新全过程之中,坚持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相衔接,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决定大学生生态道德的核心因素是社会责任感。在高等学校的道德教育中,生态道德责任教育应成为重要内容,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以实施。
1科技创新及其价值取向
科技创新的主体主要是指科技创新的企业(特别是领导层成员)及科技工作者两大类,其生态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科技创新生态化实践的进程。科技创新会给企业带来很高的附加价值,因而任何有抱负的企业家都不会轻易放弃它。现有企业大多经济实力不足,缺乏必要的资源(资金。人力)投入研究开发,从而抑制了科技创新生态化方向发展的步伐。
科技创新生态化就是运用生态学或系统科学的整体论原则来看待科技创新在人类_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用生态学思想于科技创新全过程之中,对科技创新的构思。设计。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等一系列环节提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即在保证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开发科学技术的生态效益,坚持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相衔接,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技术支撑。
显然,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唯一价值取向的传统的科技创新观已经与社会发展日益格格不入,让自然生态价值观介入科技创新活动并不仅是一种理想的愿望,而且也是一个实际的历史进程。对于科技创新而言,走生态化转向之路正适应了当前的历史发展要求。因此,科技创新的生态化转向既是对社会发展战略转向的积极回应,也是价值观嬗变反映到实践中的必然结果。
今天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中坚力量,他们是未来的决策者。建设者,同时又是人类环境的保护者。创造者,因此他们是否能掌握环境知识,具有生态环境意识,是否懂得如何保护环境和解决环境问题,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关系到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实现。本文限于篇幅,仅将科技创新主体放在大学生层面。
从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目标逐步从环境保护转向关照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考虑生态问题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因素。由此,国外许多著名高校在教学研究中,把维系生态道德观列入教学的过程中,目前高校的相关教育,目光大多停留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层面和外部层面,即只是关照人类与其环境之间在物质能量方面的交流和转换。因而,总是把生态问题的解决寄托在与此相关的技术手段上,忽视在各学科的教学中灌输生态道德观。这种缺乏人文价值取向和人文关怀的方式是不妥当的。科技创新生态化的不断发展,有赖于当代青年大学生生态意识的觉醒,而这种生态意识决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必须通过教育才会进入青年大学生的心灵之中。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人之所以成为人,其所必须的人类固有因素_一种种的知识。技能。能力等等,是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客观化。对象化而积累和继承下来的。这些因素绝对不是通过遗传能传递的。
2生态伦理与社会责任
作为地球上唯一具有理性的自然存在物,人类有权利利用自然,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但也有义务尊重自然,保持生态的稳定性。为此,越来越多的国家以行政。法律手段限制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然而,尽管环境科学日益发达,环境立法日趋完善,现实生活中却仍旧存在着有法不依。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法律和道德是维系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规范。事实上,道德在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伦理道德的产生与人类的历史发展。生活状况密切相联。生态伦理是人类生存危机感的反映。道德作为调节人类行为规范的总和,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变化,到了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后,人类借助科技的力量向自然索取的各种资源超过了生态环境的再生和更新能力,人类生产。生活扔给自然的垃圾超过了生态环境的消解和自净能力,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人类开始立足当代面向未来,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反思,加强了整体的生态意识,提出了社会发展模式从单纯追求GDP向可持续发展转换;生态伦理在这样的形势下提出。正义作为人的最高尺度和理想准则存在于人的全部活动以及一切关系中,忽视人对自然界的正义关系及人对自然界的道德责任,是生态危机的原因之一。
北京动物园曾经发生过5只熊惨遭一名大学生的伤害的事件,原因只是该大学生想验证一下黑熊是否如书上说的那样嗅觉灵敏。“这虽然是个别人的一种极端行为,但受过十几年教育的大学生竟有如此行为令人深思。
当代的道德教育实践也证明,仅有社会道德规范的创设。社会秩序的整合,而无人的道德素质的提高也是无济于事的。社会规范乃至具有最高国家权力意志的法律的约束。调控,充其量只能帮助人们处理特殊境遇道德选择的行为方式问题,它对人的行为约束也只能是短暂的。外在的,它可以强制人在某一道德情境下做出一次或几次善的选择,却不能保证一个人能经常地。自觉地做出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选择。
一个人的道德自律意识的形成也是源于其强烈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一种可贵的道德品质,它不是先天就有的,是靠后天教育培养而逐步形成的。一个缺乏责任感,对自己行为不负责任的人,其道德自律也就无从谈起。相反,有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必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自律意识。唯有形成道德自律意识,才能保证人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一致性。
[1][2]下一页
科技创新主体的生态化意识强化与社會责任教育【2177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6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