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校报发展史
一。催生高校校刊出现的两大因素
不论是校报还是校刊,都是在近代新闻事业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助推下而产生。清朝末年社会动荡,内忧外患,近代高等教育制度在艰难的探索中逐渐成形,清末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校刊校报的产生营造了最基本的大环境。
追溯历史,第一论文网所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于1862年创立,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开端,随后的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和上海南洋公学则是新式大学的雏形,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在兴办学校热潮的推动下,校刊校报也营运而生,这是历史的必然。高校校刊校报是一所高校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传递信息。对外宣传的重要工具。因此,不论是国人创办的学校还是洋人的学堂,基本上都创立了自己的校刊。
除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这一内在因素,戊戌变法期间国人的办报热情也是助推高校校刊产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1815年,英国牧师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成为世界上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普鲁士人郭士立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成为近代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1894年甲午战争时,在一批批外国来华传教士先后创办的近两百种中外文报刊中,有一份与学校有关的报纸,就是中国教会新报“。1989有数据统计显示,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办报180多种。
1895年,维新派在京城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记闻),此举拉开了近代国人的第一次办报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年至1898年之间,全国新出版的中文报刊约有120种,其中80百分号为国人自办“。
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为校报产生奠定了基础,戊戌变法引发的办报高潮则成为了催化剂,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的校报校刊终于破茧而出。
二。首批高校校刊肇始
校刊是校报的雏形,对于最早的中国高校校刊到底是哪一份,目前学界存在争议。1897年,长沙校经书院创立的湘学新报,同年天津北洋大学堂和上海南洋公学都曾出版发行相关的校刊。天津学者王述祖在他的著作近代中国看天津――百项中国第一中认为北洋大学创办的北洋大学堂题录是中国最早的校报雏形。尽管如此,学界普遍认为湘学新报是有案可查的第一份中文校刊。
第一份高校校刊在湖南产生用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背景,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的势力已经侵入中国内地,湖南也不例外,面对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湖南政府和省内有识之士奋发图强,在戊戌变法的过程中,涌现了谭嗣同。蔡锷。唐长常等一大批维新变法志士,更有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以此抵制帝国主义的侵入。
1897年10月,湖南省专门培养维新人才的时务学堂,聘请熊希龄。梁启超。李维格。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士加入。有了学堂,势必要出现记录学堂办学情况。施教理念。学堂历史的报刊。1897年,湖南学政江标改革长沙校经书院时创办院报湘学新报,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份校报。报纸创刊于当年4月22日,印刷至第21册更名为湘学报。
三。民国与抗战时期校报的发展
1911年爆发了中外闻名的辛亥GM,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中华过敏政府开展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就包括教育方面的。临时政府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和禁用前清各书通告各省电文等法令,新的学制系统得以运行。除此之外,辛亥GM之后出现的办报潮更是推动了高校校报的发展。
而这期间五四运动的爆发更上推动高校校报发展走上成熟之路的关键因素。新青年的成为五四运动中的新思潮的阵地,如西北大学的学从。南洋公学的南洋。复旦公学的复旦等校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一时期的报刊更加以传达学校的办学进展和学术信息为目的,校报办事机构。发行。经营制度都逐步完善,可以说校报在这一阶段基本成型。
四。1927年到建国校报的发展状况
这一阶段可以分为几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国民政府时期,这一阶段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中国现代高等教育有所发展,完成了体制。体系。分布等基本建构,校报机构被并入学校行政体制,报纸的持续出版时间变长,出版周期变短。报纸更加关注国家大事,如九一八“事变。一二九“学生运动等,校报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宣传进步思想。推动爱国民主运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37年爆发了卢沟桥事变,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沉重打击,全国高校所剩无几,一切高校不得已内迁。经过长时间的迁移和修养,一些高校得以恢复体力,相关校报也陆续发行。当时身处内地的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华西协和大学等高校校报坚持正常发行,成为宣传爱国救亡思想。了解国家大事的窗口。
这一阶段,许多校报承担了宣传抗日救亡思想的重任,当时的国立湘雅医院院刊就看法了文章,详细讲述了日军使用飞机投递鼠疫细菌的行为,成为揭露日本侵华的重要罪证“。值得一提的是,在此阶段在部分GM根据地创办了多所干部学校,也创办了自己的校报。
抗战胜利后,内地高校纷纷回迁,面对国民党政府一党专政的独裁野心和政治压迫,广大校报要求和平民主的呼声越来越大,在一些斗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辛亥GM之后到建国前,校报经历了产生发展的过程,在几十年血雨腥风中广大高校校报经受住了考验,在国难面前没有退缩,而是凭借校报的优势发挥舆论阵地作用,努力宣传爱国思想,以服务高校。服务师生为宗旨,成为报业家族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五。新中国成立,高校校报迎来春天
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文化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高等教育在党的领导下逐渐探索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式。解放前的校报有200家左右,从解放后到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前,校报的数目和面貌变化不大“。建国初期,经过一系列改造,形成了一个全新的高等教育体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实行教育为国家经济建设及工农服务。这一阶段高校如雨后春笋般产生,校报在名称。机构设置等都发生了变化。校报的办报宗旨除了宣传教育信息。促进高校发展之外,还担负起宣传鼓励广大群众投身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职责。这一时期,校报逐渐演变为高校的机关报,校报吸纳多方(下转第62页)(上接第61页)人士加入队伍,通讯员队伍不断壮大,许多优秀校报在校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六十年代,由于国家经济困难,许多校报停刊,文化大GM期间,一些校报还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校报又一次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校报向新闻报纸的方向发展靠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令文件,规范引导校报发展。校报在校园内的舆论引导空间越来越大,校报事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广大校报人不断创新,促进校报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论高校校报发展史
论高校校报发展史【2618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7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