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浅论高校科技评价体系建设【3076字】

时间:2023-02-13 12:37来源:毕业论文
浅论高校科技评价体系建设【3076字】

浅论高校科技评价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148-02

科技评价


浅论高校科技评价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148-02

科技评价是科技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正合理评价高校教师科研水平和贡献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高校内部科技评价体系的构建是高校科技决策和管理的重要方论文网法之一,对提高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1现行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在实践中科技评价体系构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与学科有关,与科学家的素质有关,与评价活动的目的等都息息相关。近年来,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还远远不能适应科技迅速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科技评价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由于科技评价问题属性的多样性。评价目标的多重性以及内容的综合性,单纯用一种评价模式涵盖科技评价的所有因素本身就是不可能的,应该有不同的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如在科研基地评价体系构建中,由于科技人才的专业性。科技过程的复杂性。科技创新产出的多样性等问题,使得对科研基地投入与产出的量度难以全面而完整,因而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形成一套国际认可。相对标准化。可普遍适用于科研基地绩效评价的测度体系。

(2)科技评价指标重数量轻质量。目前的高校职称评定。科研评价及其激励机制,通常是将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数及其获得项目经费数。论文发表数量作为衡量教师科研水平的重要依据,对所承担的项目完成质量以及成果应用情况往往被忽视。虽然也考虑了诸如论文级别。项目来源等区分成果质量的指标,但总的来讲数量是硬指标。质量是软指标。这种简单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在评价中的份量的评价准则其实是与科学研究的精神相悖的,科研评价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恰当和合理地处理好量化评价和质量评价(主观评价)间的关系。量化评价比较直观和公平,但往往会扼杀创新,在某种程度上会助长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等不良学术风气,不利于十年磨一剑“产生原创性的重大科技成果。

(3)科技评价制度在实际操作中的灵活性较差。高校科技评价体系对于过程的重视偏少,机动灵活性较差。科技人员可分为两种:一是对科研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将科学研究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对这种人进行评价,只会打乱他们的研究计划,挫伤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二是有潜力可挖。但具有较强惰性的和科研目的性的人,对这种人进行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他们的研究进展激励他们科研的积极性。目前,对这些人员及项目的评价仍然采用了一刀切的方法。另外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尚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应该作为重点评价的指标,目前这类指标仅以获得专利数来进行表达,对成果的产业化程度。获得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评价,很难设置指标,数据采集也比较困难,如果用定性指标进行描述,则很难客观。科学。合理地进行评价。这种缺乏科技成果转化指标的评价导向,往往导致科研人员特别是高校中的科研人员为科研而科研,更多的关注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出版学术专著和发表学术论文,申请政府各级科技奖励,而对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率关注不够,其结果科研项目的可转化性和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导致了高校科研结构的失调。

(4)强调对个人的评价,对团队的评价有待提升。现行科技评价体系更加倾向于对于个人的评价,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等大多认可第一负责人或第一作者,这样的科研评价和利益分配制度强调的是个人的奋斗,不利于科研人员的跨院系自由流动和科研合作创新,不符合学校创新团队建设的需要,更不利于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不利于科技联合攻关。资源共享,与国家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更是背道而驰。

2完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建议

2。1建立以质量与创新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

改变单纯以论文。获奖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注重原始创新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实效。只有关注成果的原创性和研究者潜心研究与深入探索的独立精神,才有可能获得高质量的学术成果。通过不断深化改革科研评价体系,营造追求真知。崇尚科学。激励创新的学术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学术研究氛围,进一步激发学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大师的出现创造学术土壤。合理的评价机制应放宽评价的时间,适当延长评价周期,改善科研时间限定所带来的压力,规避急功近利的短期科研行为。例如:实施代表作“制度,鼓励出精品大作。将教师年度履职考核。教师职务聘期考核由原来的三年一个周期的延长为五年一个周期。逐步实施带薪学术休假制度,主持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教师可提出学术休假申请,使承担重大项目的教师有充裕的时间投入科研,保证重大研究成果的产出和质量。

2。2实行分类指导,建立多元化的科研评价体系

不同类型的研究活动有着不同的研究规律,因此科研评价的侧重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学科属性不同,评价标准应该有所区别。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科技产业化项目是三种主要的科技活动类型,对于自由探索性的基础研究主要采取同行评议的方式,以保障科学家的自由探索精神,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注重研究的创新意义。科学价值。应用研究是指为获得新的科学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它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对于应用研究的评价,应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技术推动和市场需求牵引为导向,以技术原理。方法和共性。关键技术的创新与集成水平,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要素作为评价重点。对于科技产业化项目的评价则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导向,以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及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评价重点。2。3结合自身特色,建立具备弹性的科技评价体系

结合学校自身特色,以有利于科技创新积极性调动,科技水平不断进步为原则,建立具备弹性的科技评价体系。在激励机制上采用政策引导,经费扶持;在竞争机制上实行绩效考核,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在项目类型上强调纵向和横向均衡发展,加强科技果转化。同时对于新兴。交叉学科,试行科技评价特区。根据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创新人才和骨干教师的需求,进一步加大资助和考核评价力度,建立符合学校特点。市场需求。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评价体系。

2。4建立鼓励协作创新,有利于团队考核的评价体系

坚持学科―平台―项目―团队―人才“建设模式,充分利用现有学科平台。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不断争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组建优秀科研创新团队。针对重大科研项目在跨学科组织。经费管理。项目管理上的特点,探索有利于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团队考核评价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把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团队,作为紧迫的战略任务。重点在创新团队的聘用和管理,建立以创新能力。科研质量。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

2。5坚持科教结合协同创新,完善科技评价体系

科教结合不仅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加强科技创新的源头和基础的重大措施。教学“与科研“密切关系的建立符合高等学校科技发展趋势,是高等学校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着力改善教学与科研相对分离的评价机制,建立鼓励科技创新能力与人才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同步跨越的评价体系,促进科研工作更主动。更全面地服务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以一流的科研能力支撑一流的人才培养,以一流的创新成果支撑教育质量提升。高校内部要协同校内资源,与教学。人事等部门协同改革创新,避免出现科技评价两层皮“现象,共同推进学校的科技评价体系完善。同时积极推动与校外资源的协同创新,鼓励深度合作,促进研究资源共享。

浅论高校科技评价体系建设

浅论高校科技评价体系建设【3076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770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