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浅析高校美术課程改革评价及趋向【2854字】

时间:2023-02-14 11:44来源:毕业论文
浅析高校美术課程改革评价及趋向【2854字】

浅析高校美术课程改革评价及趋向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以超常规。跨越式的模式发展,在这种形势下,高等院校美术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


浅析高校美术课程改革评价及趋向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以超常规。跨越式的模式发展,在这种形势下,高等院校美术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高校美术教学改革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是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趋势。美术是先于逻辑或超于逻辑的,艺术是个性的产物,使得美术教育活动表现出丰富大胆的论文网想象力和旺盛的创造力,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的贯彻与深化,给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带来了GM性的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压力和挑战。美术课程改革评价作为美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以美术教育既定目标为依据,采用有效的评价手段和评价内容,对美术课程教学活动的完成过程及结果进行必要的检测。比较。分析,并及时取得评价的反馈信息,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调整,从而在整体上调控美术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同时也能有效保障教育教学活动向既定的目标发展。因此,科学的高校美术评价体系是高校美术教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一。高校美术课程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

1。高校美术教学课堂的现状。

(1)专业课程空间自由度大与教师创造性实施能力弱的矛盾。

高校的美术专业,很大程度上沿袭以前美术院校的专业设置,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受教案和教学学习习惯的影响,围绕传统模式转,发掘本专业蕴涵的深层次功能的能力弱。教学中没有摆脱以写实作为唯一的教育方式,课程中过于关注专业知识与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思维僵化,感觉迟钝,也缺乏创新精神,很难激发兴趣。

(2)课时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教学课时的固定性矛盾。

传统教学教师主宰课堂,满堂灌,只顾完成本章教学任务,在学生模棱两可之时便急于进入下一章的教学。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创作思维方式的培养,使课堂沉闷乏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及学习目标模糊。

2。高校美术教学评价现状。

(1)为评价而评价。

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某一阶段学习情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但在实际中,往往存在为评价而评价的做法,传统教学中存在着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改进与激励功能。过分注意学生获取的成绩的评价,过分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评价,评价具有功利性。考核及其他评价程序用来对每个学生在教育系统中的价值与发展前途产生决定性影响,尤其是作出一些关键的而且是不可逆转的决定。这些决定和等级划分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因此,那种对教学评价认识上的功利。偏差导致教学过程技术化,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由于反馈效应的滞后也制约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造成教学质量下降,削弱了教学评价的功能。

(2)教学评价理念守旧,评价仅为区分等级。

评价内容往往重考试。轻教育,重技术。轻兴趣,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掘学生各方面的潜力,了解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尤其是美术类学生,在他们艺术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更需要对他们取得的突破和投入的精力予以认可。因此,只有将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完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要素组成。

(3)评价工作形式化。

教学评价结果要推动促进学习,更要重视反馈反思及调整,从而促进发展,增加评价的信度与效度。评优“。末位淘汰“的评价方式很难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同和支持,起不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就像学生评价在高校美术教学评价体系中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样,大学生对美术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是具有最深入的认知和最直接的体验的,但它同时又表现出具有明显的功利色彩,通常以自己个人的需要或偏好评价教师及教学过程的效果。任课教师为了能得到学生较好评价结果也尽可能迁就学生,迎合学生的要求。从而使得评价工作仅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其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二。高校美术课程评价体系的发展趋向

1。建立表现性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以质性评价调整量化评价。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领域。价值观作为评价的内容和范围,是美术教育活动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适应学生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需要。高校美术课程评价应重视人的主体性,注重开放。多元和事物的发展程度。艺术创作方式和传播手段趋向多元化,艺术体验方式也趋向多样化。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发散性创作思维等综合素养的学生,而不能只盯着所学专业的技能。技法的优劣。关注学生动态的全面发展过程,关注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获取的创作体验,以及在艺术实践中审美水平和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是以一个分数界定学生探索学习结果。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强调对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和教师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教学实践开展的功能。

2。建立多主体评价,注重共同参与。

提倡多主体评价“有助于把握教学起点,选择教学策略,发现。发展。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在评价主体扩展的同时,重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地位,完善主体广泛的评价系列。大学生是具备一定评价能力的群体,他们能够实际参与到美术教学的评价活动中,并能对自己和他人作出较客观的评价。要建立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就必须改变目前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理顺评价思路,建立师生自评。教师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完善。多元的评价体系,从而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等评价主体共同参与,相互促进的交互活动,从而体现评价主体互动化“。

3。建立发展性评价,提高教师能力。

高校美术教师由于和学生联系紧密,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校美术教师队伍,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练就过硬的专业能力,确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与时俱进,强化自我发展的意识,提高认识水平和信息化运用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将美术专业知识放在人文情境中去理解,注重学科性与学生的发展性。

高校美术教师应该是发展中的老师,是能进行适应和调整的不断追求的人,是有着独立的人格和审美情趣的人。

4。建立个性化引导评价,促进美术教学发展。

高校美术专业作为一个特殊专业,它在课程的设置和人员的构成方面都有着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特点。这个群体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倡创作思维路径的多向性。强调个性,追求个人风格的确立。在评价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教师。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发展需求,一方面让他们自由发挥,有个性展示的空间,另一方面要作正确引导。这些个性化引导评价,有利于适应美术专业教学发展要求,有助于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

总之,高校美术课程评价观念的转变,改善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使教师和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促进了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发展。

浅析高校美术课程改革评价及趋向

浅析高校美术課程改革评价及趋向【2854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801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