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浅谈茬高校中建立心理健康监护体系的必要性【2511字】

时间:2023-02-14 11:46来源:毕业论文
浅谈茬高校中建立心理健康监护体系的必要性【2511字】

浅谈在高校中建立心理健康监护体系的必要性

摘要:目前,由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校园恶性事件不断曝光,并呈上升趋势。本文从学生中


浅谈在高校中建立心理健康监护体系的必要性

摘要:目前,由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校园恶性事件不断曝光,并呈上升趋势。本文从学生中存在的高压群体。特殊群体以及心理疾病群体等角度阐述了强化心理健康监护体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建设思路,以期启示。

关键字:心理问题健康一。什么是论文网心理健康监护

心理健康监护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有心理危机的个体或群体进行观察发现。调节控制以及维护教育的一种帮助行为,其目的是及时对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要发生危险的对象提供帮助和支持,使之恢复心理平衡。

大学生心理健康监护体系主要包括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筛查,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立等,特别对有心理隐患的大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建立心理档案,帮助解决心理困惑,预防心理危机的产生,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为什么要强化心理健康监护体系的建设

高校中,大约有21百分号~27百分号的大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校园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也暴露了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上的薄弱环节。

(一)隐性压力易被忽视,后患无穷“。

压力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源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的不平衡;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日久天长,当压力的合力超出了个体生理及心理上所能够提供的应对能量,或者持续作用于个体时,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甚至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

在现行的高校心理教育中,关注更多的往往是心理辅导中的补救性功能,也就是事件发生后如何处理使损害最小化,而忽略了产生心理问题的源头――压力。大学生要保持心理健康,首先应该将压力水平控制在一个最佳状态,既非彻底消除,也不能持续高压。学校要在某种压力引起生理或心理损害之前,就及时地作出诊断,进行心理疏导,避免亡羊补牢。

(二)特殊群体对外界刺激一触即发“。

高校中的特殊群体“,主要是指那些在经济上较贫困。在学习上较落后。在日常生活中散漫。在家庭。生理和心理上存在一定缺陷从而呈现出某种不良共同心理特征的非正式群体,主要归结为四困一缺失“学生,即贫困生。学困生。心困生。情困生和法律道德观念缺失生。[1]

这类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方面表现为孤僻。自闭;另一方面则敌对情绪严重,重视这个群体学生的教育能有效避免一些突发恶性事件的发生,有利于创建和谐。稳定的高校环境。

(三)心理困扰无法得到有效排解,积劳成疾“。

近期,重庆交通大学大学生生命教育创新模式构建课题组,发布了关于重庆大学生生命教育状况“的调查数据。在接受调查的重庆十余所高校的近1000名大学生中,17。39百分号的学生称其有过自杀行为,近60百分号的学生有过轻生念头。而国外精神病学家认为,约有50百分号的自杀者有情绪抑郁症或处于严重的抑郁状态。这一类人群在面对压力。挫折无法进行有效排解时,容易出现暂时性无助,从而导致轻生。

抑郁不同于一般的心情忧郁,如果不进行治疗,抑郁症状会持续数星期。数月甚至数年。从个体身体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型时期,如在这一阶段遭遇某种刺激过于强烈和持久,又不能得到有效排解,便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三。如何建立心理健康监护体系。

(一)建立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机制,对新生心理状况进行诊断性评价,建立心理档案。

心理档案是记录个体在社会适应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状况,用以评定。预测和监控个体心理行为的管理系统。它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主要社会关系。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健康状况。职业兴趣和就业指导。动态更新管理系统。统计及预警功能和综合管理系统等内容。

在新生入学初期就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这种诊断性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增强自我教育;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教育和辅导;帮助学校对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及早发现和预防,对特殊人群进行关注。

(二)根据在校生心理发展特点,宣传心理预防和心理卫生知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在大学四个学历阶段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大一年级的新生适应问题;大二年级的人际关系。恋爱和个人发展问题;大三年级的价值观教育和发展规划问题;大四年级的职业生涯辅导问题等。由此可见,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困扰。学校应根据学生在校期间这种心理发展的阶梯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课。

(三)开设多层次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体系,全面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现实环境的多变性。学生心理的复杂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艰巨性,需要我们积极整合学校。社区。家庭。自我等多方面资源,搭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层次空间,使心理育人。人人有责“成为家长。教师和学生的共识和共同行动。

在学校层面,除了建立院―系―班―宿舍―个人五位一体的教育监控体系外,还应通过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创立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搭建网络心理平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方式提供给学生宣泄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在校外,要与专业医疗机构。社区。家长形成有效互动,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四)关注心理愈后效果,建立鉴定及跟踪干预制度。

在心理危机过去之后,通过个案咨询。班级辅导等方法,协助经历危机的大学生及其同学。家长。班主任等相关人员,正确总结和处理危机遗留的问题,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并进行跟踪调查,减少负面影响,避免下一次心理危机的发生。

对因心理问题住院治疗或休学而后复学的学生,应对其学习生活进行妥善安排,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引导其他同学避免与其发生冲突;辅导员。班主任每月至少与该生谈心一次,安排班级负责人对其密切关注,及时了解心理变化情况;定期组织该生到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测评与咨询,征求专家意见。对于有自杀未遂史的学生(有自杀未遂史的人属于自杀高危人群),应组织专家定期进行心理访谈及风险评估,密切监护,及时了解其思想。学习。生活状况,确保该生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国忠。浅谈如何做好大学生中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6):28-30。

[2]陈玲。班主任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探索[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报。2009(3):97-99

[3]王磊磊。大学生患抑郁症的原因及教育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2008。(12)。16-17

[4]马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8)。233-235

浅谈在高校中建立心理健康监护体系的必要性

浅谈茬高校中建立心理健康监护体系的必要性【2511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807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