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开展核技术应用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a)-0156-02
核技术是原子核科学技术的简称,首先在军事上获得应用,继而迅速地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高新论文网技术之一,对世界政治。经济和科学产生了巨大影响[1]。核技术的应用极为广泛,在保障国家安全。深化农业绿色GM。促进工业现代化。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和提高人类征服疾病的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充分显示出其先进性。不可替代性等独特优势,正如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一份公报中指出的那样:就应用的广度而言,可能只有现代电子学和计算机的应用才能与之相提并论[2]。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开设有核技术应用这门课程,普遍将它设置为核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和其他专业的选修课。这种设置已不能适应当前核技术的飞速发展。核技术极为广泛的应用以及应用产生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此作者呼吁各高校将核技术应用设为通识教育课程,即不分专业,对所有大学生开展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其作为一个公民能参与社会生活[3]。
1核技术应用与国家现代化建设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4]。核技术因其应用广泛。效益显著,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以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例,核技术与农业科学相互渗透,形成了一门交叉学科,即核农学;核技术农业应用分为示踪技术应用和核辐射应用,前者又分为在土壤科学。植物科学。动物科学。农业环境科学以及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等,后者又分为辐射诱变育种。辐射保藏与加工。昆虫辐射不育。农业环境污染治理以及低剂量辐射刺激生物生长等[1]。可以说,解决农产品的供给问题。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都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尤其是核技术。
科学技术的主体是人,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仅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决定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国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平。决定着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总之,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对现代化建设起着根本性的。关键的作用[4]。在普遍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这一历史使命中,高校担负的部分最为重大。各高校应当顺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积极主动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大学生的通识教育。核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的各个领域,亦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各高校有必要将核技术应用设为通识教育课程,普遍提高学生核技术方面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其更好地参与现代化建设。
2核技术应用与大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
大学生毕业后如果不能就业,将无法实现其个人价值。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已存在多年,原因在于众多高校至今还未走出培养专门人才的传统模式,从而使学生知识面狭窄。创新精神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不强[5]。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培养模式的设计方面,各高校应该面向社会实际。强调学科交叉。努力训练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创新能力[6];在学科课程的设置方面,各高校要注意适当拓宽范围,既有专业性,又有普及性[7]。
今后核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产生的效益越来越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与越来越多的学科发生交叉而且交叉的程度越来越深入,催生越来越多的新兴行业。但是在当前,只有那些接受了相关专业教育的学生才能对核技术有全面和正确的认识,非专业的学生往往只能从非专业的媒体获得一些片面和错误的认识,以致谈核色变。各高校应该适应今后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从现在起对全体学生开展核技术应用的通识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开展通识教育,促进技术和产业发展
如前所述,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决定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原因在于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仅是科学技术创造发明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是科学技术推广传播的决定性因素[4]。从全球来看,的核技术应用在技术上有待突破,在产业规模上也有待提升。以辐射加工为例,在前沿应用上我们可能不及日本和欧美,在产业规模发展上我们可能比不上印度等国家[8]。而近年来相继发生了若干起公众反核事件,更反映了公众缺乏核与辐射安全专业知识背景,其后果已由不实信息引发的环境舆情事件和社会性群体事件发展成为在公共利益项目中公众价值共识出现缺位的事件,影响层面逐渐扩展[9]。各高校开展核技术应用的通识教育,将有利于整个社会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包括政府进一步重视并加大投入。民间资本热情参与和公众普遍理解并欣然接受,有力促进的核技术应用在技术和产业上更好发展。
浅谈高校开展核技术应用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高校开展核技术應用通识教育的必要性【1783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8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