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网络环境對高校爱國主义教育的负面效應及對策【4740字】

时间:2023-02-16 22:35来源:毕业论文
网络环境對高校爱國主义教育的负面效應及對策【4740字】

网络环境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负面效应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4)09-0


网络环境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负面效应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4)09-0096-03

作者简介:王彦(1991-),男,土家族,湖北恩施人,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主义理论硕士,研究方向:现代性问题与人的全面发展。论文网>

网络的负面效应一直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备受关注的话题,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也难免于网络空间种种负外部性的侵蚀。在思想政治教育整合利用网络资源的过程中,政治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领域之一,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政治教育的核心,揭示其受网络负面影响的客观基础及现实表现,探讨相应之策,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在信息时代顺利实施与落实效果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网络环境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产生负面影响的客观基础

网络环境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负面影响根源于其鲜明的特征和其在现实空间的独特角色,是网络空间和爱国主义教育各要素之间矛盾作用的结果。

就学界关于网络环境之特征的共识而言,网络环境在形式上是虚拟的,在内容上是复杂的。就其形式而言,数字化的存在方式是其虚拟性的首要体现,超时空的信息传播方式构成了网络空间较之于现实空间的突出优势。此外,主体在网络空间中成为去身体化“的存在,在匿名的掩护下,网络主体享受着相对的责任真空。就其内容而言,繁杂而分散的信息构成。丰富而多元的思想观念。去中心化“的主体组织结构,等等,均是其复杂性的直接体现。而去中心化“的主体自然又反作用于这个复杂空间的发展,更加剧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网络环境的复杂性。网络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而言,是深刻影响着其实施效果但在很大程度上既不可控也不可塑的客观环境,无论是其形式还是内容,都深刻左右着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对象的爱国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正是网络环境的独特属性决定了其在现实空间中的独特角色,这也正是网络空间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产生负面影响的客观基础。

1。对现实空间而言,网络环境是作为信息集散地的信息库“,这使之成为大学生投放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一方面,此信息库“充当着现实生活的粘合剂“和传声带“的角色,以信息的需求和取向将大学生缚于网络,其造成的一个不良后果便是大学生对网络的信息依赖;另一方面,此信息库“又存在着明显的信息质与量的不对称,各类良莠不齐的信息集聚网络,鱼目混珠,甚至娱乐化。庸俗化信息甚嚣尘上,却往往被趋之若鹜,从而信息库“致使了大学生在信息海洋中迷失的又一后果。总之,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而言,这样一个纷乱的信息库所带来的信息依赖与信息迷失,不仅会弱化教育中所传递的能量,甚至还会形成与教育内容对抗的后果。

2。网络环境又是现实空间的减压阀“,转载着现实空间的诸多矛盾与压力。一者,网络作为一个无限容量的空间,对现实的减压从某种程度来说亦是一种对现实的冷却。人―机“交流对人―人“交流的挤占,使人际倾听成为沉默的网络独白,人际交往的冷漠正逐渐消遣着大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而归属感正是爱国主义教育所必需的情感基础,网络空间对这份情感的抽除正威胁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再者,过载地承担现实空间的矛盾与冲突,减压阀“又极有可能致使另一个极端:现实生活中被抑制或剥离的个体主体意识在网络空间被强化,出现反叛现实。解构权威的个人极端言论和群体极化“行为等,为爱国主义教育设下了又一棘手的难题。不可否认,网络减压阀“所带来的冷却现实与极化网络的双向悖谬,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基础和预设效果来说,都是直接的威胁。

3。网络环境还是现实空间的透视镜“,方寸之间呈现的却是整个现实世界。当广阔的现实生活空间被压缩至屏幕大小时,有些被看得很远,而有些却被拉至眼前;有些被虚化为背景,而有些却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有些被放大到无以复加,而有些却被湮没到几近无形,这是一个未经选择加工过的世界,也是网络空间为大学生呈现的世界,这便是网络透视镜“的作用。要甄别网络空间哪些扭曲失真。哪些反映事实,对大学生而言可谓疑雾重重。由此,网络环境再度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设置了一重困境:信息甄别的无力与信息投放价值立场的扭曲。

网络环境作为信息库“。减压阀“和透视镜“,展现了一幅纷繁而生动的现实生活图景,也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引领认知。规范行为。澄清信息的三重难题,构成其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产生负面效应的客观基础。加之现实中爱国主义教育主体。方式。内容等方面的问题,其对网络空间负面影响的免疫力更显柔弱难当。

二。网络空间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负面效应的具体体现

笔者认为,理想的爱国主义教育状态至少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其一是教育实施的充分展开,其二是教育效果的充分落实。理想的教育实施之核心是教育的受欢迎程度,而理想的教育效果则是高尚的爱国之心(意)。坚定的报国之志(信)和理性的爱国之行(行)的有机统一。网络空间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负面效应在此两方面均有体现。

1。在教育过程实施领域的体现。相对而言,教育内容的失信“。教育方式的失灵“和教育主体的失位“是网络空间负面影响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施中的直接体现,也是其信息库“。减压阀“和透视镜“角色交互作用的结果。一者,由网络信息库“本身提供的虚假或负面信息,以及经透视镜“扭曲的信息都会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信度构成冲击。例如,某些标榜解密档案“的信息经常造成质疑历史的后果,随着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日增,此种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形成了不小的挑战。此外,在解构权威的信息时代,在减压阀“庇护下的个人极端言论或群体极化“舆论也会造成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刻意反叛。再者,网络信息库“以超时空。巨流量的方式向大学生进行信息输入,为其展现了一个广阔的视野,网络空间无论是在其信息量上还是在其生动性上都比正式教育活动占有明显的优势。而同时,难以控制的极化言论更是随时可左右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在时与空。质与量上均面临着网络空间负外部性的压力,从而出现失灵“之态。最后,网络空间以信息库“为纽带,粘合众多固定的亚文化圈,和以减压阀“为契机形成的众多非正式团体,都在不断地解构着教育主体的主导地位,而伴随失信“与失灵“,更催生了教育主体的失位“。简言之,爱国主义教育的失信“。失灵“与失位“在网络信息环境下相伴而生,对政治教育来说,如芒在背。

2。在教育效果落实领域的体现。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审视,网络环境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负面影响不仅体现在思想意识层面,而且体现在行动实践层面。首先,在意“的层面,爱国意识消解,为什么爱“的答案再难统一。对国家的认同是爱国的前提,也是最基本的情感基础。在网络环境信息库“的统摄下,又加之减压阀“和透视镜“的信息重组,世界被缩小到小小荧幕之上,国家边界。民族边界。文化边界都在信息磨合中变得更加模糊。此外,信息库“就如同一个展台,各路文化在此汇集,大学生亦各取所需。各趋所好,在面对透视镜“凸显出的各类社会问题时,沿着不同的价值指向和心理诉求,大学生群体自然分化为不同的单位群体,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社会的离散化趋势已成事实。在此种作用下,大学生对国家各怀心绪:或是热情依旧。爱意不减,或是妄自菲薄。意志消沉,或是悲观激愤。崇洋媚外。对国家的爱“与不爱“变成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难说不是爱国意识的消解。其次,在信“的层面,爱国主义价值观分裂,爱的情怀在党。国家(政府)与民族之间游走纠缠,究竟爱谁“变得模糊。网络信息库“带来了透明的信息社会,也带来了青年对诸如贪腐。弄权。与民争利。对外不强硬等社会现实的失望和谴责。一些大学生不顾国情现状,寄望于在党。政府和民族之间做出区分,探寻所谓纯粹的爱国主义,以网络环境减压阀“和透视镜“为掩体,非理性地表达个体和群体言论,不断将爱国主义教育目的庸俗化。狭隘化。网络空间是现实空间的浓缩,爱国主义价值观的分裂缘于网络空间对现实社会有选择的呈现,甚至是畸形再现,更缘于社会发展中各类矛盾的丛生。总之,是复杂的现实催生了复杂甚至恙态的爱国观念。最后,在行“的层面,爱国行为失范,怎么爱国“难再理性。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失范的爱国行为具体表现为有心无行“与有心妄行“的双重悖论。大学生报效祖国的青春激情遭遇信息库“和透视镜“展现的各类负面信息,一极则回应以悲观情绪,用精神家园流亡者的姿态选择沉默的围观“,以此明恨“;而另一极则用谩骂。讽刺。挖苦。恶搞甚至煽动等偏激行为,为国尽匹夫之责“,以此泄愤“。因而,理性爱国的呼声不断响起。此外,爱国主义所发挥的应是建设性的作用而非破坏性的效果,现实中,为防止大学生非理性的爱国行为,因噎废食地关闭了大学生爱国之行的输出渠道,久抑的爱国之情辗转成为破坏。攻讦与仇视,而网络环境此时正为此种非理性行为提供了绝佳的场所。爱国之行的失范在现实与网络环境的恶性循环中难以脱身。

长此以往,传统教育中培育起来的热烈爱国之心,坚定起来的宏伟爱国之志,激发起来的高昂爱国之行,在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之下不断破碎。动摇,甚至遭到阻滞和驱逐。

三。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对网络空间负面影响的对策

化解网络空间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负面影响,必须从矛盾双方的现状入手,明主次。分轻重地展开工作。

1。积极进行三个重塑“,有机协调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各要素的运作。三个重塑“即重塑教育内容的信度。重塑教育方式的灵活性以及重塑教育主体的主导地位。较之于网络空间,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运行是一个更具可控性的现实空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化解双方矛盾的首要突破口。在教育内容层面做到与时俱进,用鲜活的事理柔化生硬的教条,将教材融入生活,拉近课堂内外的距离,依靠面向生活的教育内容达到教育效果的引人入胜。在教育方式层面必须灵活多样,切实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鼓励其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同时科学运用网络同辈群体和亚文化圈的教育功能,形成教育主体和生活环境的教育合力。教育主体的地位不仅取决于教育者个人素质,更取决于教育内容的可信度和受欢迎程度,因此教育者要提升其信息洞察力和敏感度,精进教育艺术,做到与时俱进。面对个性化强烈的大学生群体,教育者更应采取以退为进“的教育策略,多导少灌,扮演一个聪明的园丁而非揠苗的农夫。

2。努力实现两个衔接“,为爱国主义教育搭建通往现实的桥梁。两个衔接“即价值空间和现实空间的衔接。信息甄别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衔接。网络空间对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和行为都有着重要影响,做到两个衔接,一方面是帮助受教育者生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科学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与代价,提高其信息甄别能力,因此,必须加强教育中的三观引导,积极进行正确的思维方式训练。同时,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落脚于行,一旦其缺少走出教材的途径,爱国之行就难保不以一种以扭曲的姿态步入现实生活空间或者遁入虚拟世界,而这正是我们当前所要面对的。所以,另一方面要构建大学生行为表达的场所,为其爱国之行搭建平台,在积极引导中提高其理性行为的能力。

3。不断落实一个优化“,即整合与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和组织资源。优化网络资源是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的必要手段。宏观上,规范网站建设和网络舆论,既使不良网络资源和言论得到依法管制,也使一些主题鲜明。教育意义突出的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和发展。微观上,注重开发网络亚文化圈的教育作用,并充分利用微博。微信。人人网。腾讯等虚拟社区同辈群体这一组织资源,发挥其育人功效,抓隐性教育和自我教育,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时代,对信息的需求已是人类需求层次中不可缺少的一阶,优化网络资源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难题,但也是一个不得不迎难而上的任务。

网络环境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负面效应及对策

网络环境對高校爱國主义教育的负面效應及對策【4740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920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