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试论高校隐性德育課程的優化【2224字】

时间:2023-02-16 22:37来源:毕业论文
试论高校隐性德育課程的優化【2224字】

试论高校隐性德育课程的优化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OptimizationofCollegeHiddenMoralEd


试论高校隐性德育课程的优化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OptimizationofCollegeHiddenMoralEducationCurriculum

CAIJingyi

(WuhanPolytechnic,Wuhan,Hubei4论文网30074)

AbstractToexpandintheCollegeofsocialistideologicalandmoralconstruction,andthemostimportantpartoftheuniversitysfoundationismoral,anduniversitiesareexcellentmoraleducationcurriculumdesignwilldirectlyaffecttheeffectivenessofmoraleducation。Onthebasisofmoraleducationcurriculum,hiddencurriculummoraleducationcoursesappear,whicharelowerinthefirsttwoconcepts,butalsothefirsttwointersections。Dominantschoolcurriculum,campusenvironment,institutions,schoolculturecontainsbothimplicitmoraleducationcourses,optimizationofhiddenmoraleducationcurriculumreliesonstrengtheningtheconstructionofuniversityenvironment,improvethemoralqualityofuniversityteachers。

Keywordshiddencourses;moralcourse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1隐性德育课程简述

隐性德育课程的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但是直到二十一世纪才开始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这是一种新型观念。什么课程才能被称为隐性德育?隐性德育课程结合了德育课程和隐性课程,其是后两者的下位概念,也是后两者的交集。对于隐性德育课程,具体概念是不并出现在学校的课程计划以及政策中,但却是学校教学经验中教育实践经验和教学成果,很普遍常规,但却有效。隐性德育课程是非学术性质的,所以无法评定这些课程对学生的教育影响。隐性德育课程需要持续不断地教学,才会达到稳定的教育效果,且这些效果都是不可量化的,只能通过教育对象也就是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情感。道德意识等方面体现出来,最终启发和引导学生的行为。

当前高等学校在德育课程上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讲述德育知识的课程,比如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思想修养等课程;第二种是行为性德育课程,例如辅导员通过与学生间相互交流。沟通来传递思想。观点;第三种就是所谓的渗透性的德育课程: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由老师来传达教材中所包含的为人处世的德育观点。思想。从上述三种课程的概念看,它们都是显性德育课程。这种德育课程体系确实发挥过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往往在道德教育中隐性德育课程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应该特别关注。重视隐性的道德教育,从而提升高校隐性道德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水平。

2高校隐性德育课程显性因素的分析

2。1显性课程中包括的隐性德育课程

对于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方法。途径,教学理论相关的学者提出了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像传统科学文化课程一样,建立具有学时。学分的专门的思想道德教学课程(例如形势政策课),但现有的升学考试制度使得这种显性的德育教育往往沦为填鸭式的教学,为了通过考试,获得学分,学生往往只会重视。关注与课程考试相关的知识,而不重视课程所传递的思想,这就与该课程设计的预期。目的背道而驰。第二种,就是学生通过师长的言传身教或者同学之间的朋辈教育,下意识地明白了某些为人处世的思想。道理。态度,这种方式是学生通过别人的经历。经验,下意识地影响了自己的思想。行为。道德的发展,而往往这种潜在的或者称为潜意识的德育教育对学生思想影响更深,下意识地让学生接受了德育方面的思想。

2。2校园硬件环境中包含的隐性德育

学生在学校中学习。成长。发展的重要基本要素就是校园硬件环境,其主要是指学校建筑设计。道路规划。电教实验设备。各类器材以及各种自然景观。人文物质景观等。特别是那些具有潜在教育意义的代表学校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的校园人文景观。学生在校园中对这些物质景观的好奇。了解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等。

2。3学校制度中包含的隐性德育

学校制度有多种含义,如组织机构。教学。管理方式等。2004年的8月,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提出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根据该文件的精神,各高校纷纷在2004-2005年修改了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严格了诸如逃课惩处制度。宿舍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和落实,一是靠高校的学生管理力度,二则是要依靠学生们的自律性。而大学生的自律性的培养就跟隐性德育课程有很大关系,如果高校重视隐性德育课程,投入硬件与软件去进行隐性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学生们会被课程所吸引,主动参与到课程当中去,反之,如果学生缺乏对该课程的兴趣,就不会主动参与学习,也不会自觉。持久地学习该课程。2。4学校文化精神中包含的隐性德育

学校精神文化包括很多方面,有师德师风。学风建设。校园风气。社团氛围等。这些精神文化层面的教育主要通过暗示。模拟。感动等方式来传播,是潜移默化的一个过程,在学生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可以改变学生们的性格。文化价值观念。思想品德,也可以形成一所高校特有的风格和精神面貌。

3高校隐性德育课程的改进。优化

3。1完善高校环境建设,改进高校隐性德育课程

高校校园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共同构成了高校环境,而隐性德育课也存在于高校环境中。在优化。改进高校的隐性德育课程时,必须要加强力度,严格要求。在建设高校的物质环境时,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修建新的教学楼,增加校园绿化面积等就是物质环境建设,而是要将培养高校学生的环境。公共意识的理念融入到校园硬件的规划。设计。建筑中。精神环境的建设则指营造良好校园风气。学校气氛。社团组织气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引大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3。2增强高校教师队伍道德水平,改进高校隐性德育课程

在学校的德育课程资源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教师道德,并且教师道德都是默默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日常行为。通常情况下,学校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即专业知识。能力的水平要求比较严格,但却很少关注。重视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新时期以来,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教师缺乏师德的案例,都反映了国内忽视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我们要长期坚持改进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个人素质。由于对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同于科学文化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进行道德教育相关的教师自身道德水平较差,那么就不能很好地传授思想道德知识。因此只有教师意识到自身思想素质将直接影响对学生的德育,教师队伍的道德素质才能提高,教师才能主动反思自己的相关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断改进,才能做好对学生的德育工作。

试论高校隐性德育课程的优化

试论高校隐性德育課程的優化【2224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928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