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身份定位的实证分析【3001字】

时间:2023-02-17 12:44来源:毕业论文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身份定位的实证分析【3001字】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身份定位的实证分析

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在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要关注自我成长,探索符合教育的价值规律,提高思想政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身份定位的实证分析

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在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要关注自我成长,探索符合教育的价值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于高校辅导员身份定位问题的探索,不仅可以从教育的本源上明晰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职责,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和辅导员的自我实现,更是为高校辅论文网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发展提供一个内生的学理视角。

一。关于高校辅导员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上海H高校为样本实施了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旨在反映高校辅导员群体的现实职业状况,以期为辅导员群体的职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关注和思考。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2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为78。43百分号。调查样本表明,新人多。学历高。年轻。学历多元化“是辅导员队伍的显著特点,具体表现为:新人辅导员较多;以研究生学历为主(硕士研究生居多);大部分是30岁以下的年轻辅导员;学科训练背景比较复杂,涉及多个学科。

1。高校辅导员的身份自知现状

调研结果表明,目前本领恐慌。角色多重。价值冲突。发展阻滞时时挑战着高校辅导员身份的自我认同,辅导员的能力需求。自主需求和归属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从而导致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不强。

(1)本领恐慌。当前,高校辅导员群体的本领恐慌和能力不足的问题日渐凸显,多数辅导员在角色意识。岗位情感。岗位技能等方面仍有所欠缺,很难适应现如今教育的发展变化以及新时代学生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7。50百分号的辅导员表示自身目前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完全胜任辅导员岗位。另有40百分号表示确实有待于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对于现阶段最需要给予的培训支持“,辅导员的选择依次为工作技能培训。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心理疏导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等,辅导员表示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2)角色多重。由于职责定位的不清晰,目前高校的辅导员承担多种角色。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80百分号的辅导员认为自身承担了太多的角色,力不从心。调查结果表明,辅导员平均每周的时间分配大致为:学生的日常事务和管理平均21。15小时。参与或指导学生活动平均8。20小时。对学生进行谈话教育平均7。05小时。接待学生的来访咨询平均5。26小时。开展深度思想教育活动平均3。54小时。处理学生突发事件平均2。62小时。协助其他部门平均8。92小时。其他工作平均5。46小时。通过数据可以发现,辅导员在事务性工作的投入比较大,而留给自身成长的时间相对较少,这种日渐凸显的矛盾不仅与辅导员对理想的工作期待相去甚远,而且会大大降低辅导员自身的效能感。

(3)价值冲突。职业价值观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在对辅导员工作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您的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中,价值观满足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利他助人。稳定性。人际关系。知识和专业提升。家庭平衡等,但在成就感。经济报酬。社会声望和自主性方面的价值感满足度较低。结果显示,有68。75百分号的调查者觉得没有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价值。在对现有工作不满意的原因“调查中,由高到低依次主要为日常工作过于繁重琐碎。收入与工作的付出不成正比。工作不受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难以在内心中树立起自己的教师身份,导致他们无法感受到自身的职业意识,认同度较低,久而久之,难免产生职业倦怠。

(4)发展阻滞。对辅导员来说,拥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是促进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前提之一,但当前辅导员的工作领域还处于一种待确定“状态。72。85百分号的辅导员认为自己最大的困惑是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确“,表示前途迷茫,自身发展堪忧。当辅导员内心的诉求得不到回应时,辅导员可能会选择离开。关于回答若您有机会重新选择工作岗位,您的首要选择是“这个问题时,31。25百分号的辅导员表示会选择行政管理岗位,12。5百分号的辅导员表示会选择教学科研或教学辅助岗位,8。75百分号的辅导员表示会选择后勤服务岗位,但仍有40百分号的辅导员表示愿意留在现岗位继续坚守。

2。高校辅导员的他者期望现状

ErvingGoffman提出,个体的身份及其所负载的一整套行为规范。互动关系和意义符号,都是在个体对他人的理解中作出的反应来加以呈现的。一个场景是由多方而非行动者一人所共同定义的,它既不是结构决定的产物,也不是纯粹个体的自我行动,而是一个互动。建构的产物。“目前在高校的管理体制中,辅导员既要接受学校层面的领导,也要服从领导的指挥;既要接受学生管理部门的指导,也需接受其他职能部门的安排;为了学生的培养,还需跟专业课教师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协作。辅导员上对学校负责,下对学生负责,中间要对自己负责。可见,学生群体。领导干部群体和专业教师群体等构成了辅导员角色建构中的重要他者“。

(1)学生群体。学生是高校辅导员身份建构的重要他者“,他们作为辅?г弊钪饕?的工作和服务对象,在辅导员身份的构建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与辅导员的互动过程中,他们的感受更直接。体验更深刻。评价更全面。反馈更真实。本次学生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520份,回收有效问卷511份,有效率为98。27百分号。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79。45百分号的学生调查者还是认可辅导员的工作,给予的都是积极肯定的评价。

(2)领导干部群体。辅导员的工作往往都是比较繁琐,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校领导也只是仅限于口头的肯定,难以形成对辅导员职业投入的持续激励。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16。68百分号的辅导员认为领导能体谅辅导员的辛苦,有61。28百分号的辅导员希望得到校院领导干部的关心“。另有47。63百分号的辅导员希望工作中能得到学校其他教职工的积极支持“,54。17百分号辅导员坦言感觉自己承担的压力太大。(3)专业教师群体。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群体之间的协同互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但是与专业教师之间的比照关系,也会对辅导员身份的建构带来一定的影响。辅导员在高校中属于相对弱势的群体,外界普遍认为专业教师的社会地位高于辅导员,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不如专业教师工作内容高等“的制度评判,使得辅导员对于自己的职业处于低迷“和虚弱“状态。调查表明,近九成的辅导员认同与同龄人中的专业教师相比,存在着现在的地位和未来发展潜力上的差距“这个观点,这种双方之间比照性的心理落差对辅导员的身份认同和建构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二。实证小结

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种社会身份,它的定位?Q定了其岗位职责的特殊性,而其岗位职责的特殊性反映了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其角色。实证研究表明,当前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的职业尚未完全被认同,自我认同度也比较低。总体而言,辅导员并未充分发挥出组织期望的角色行为,职业倦怠问题日趋加重,主要体现在辅导员身份的他者认知和自我认知两大方面。

1。高校辅导员的自我认同度较低导致职业倦怠

辅导员主要的工作就是稳定学生心理,引导学生积极向上,这一工作的成效需要长时间才能显现,因此,无法及时准确判定辅导员工作的好坏,导致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因此,辅导员的岗位成就获得感不是很足。调研中有95。83百分号的辅导员是从校园到校园,存在社会经验不足。个体期望值较高等问题,加之过多的事务性工作导致辅导员角色模糊,自我的学习与成长较慢,因此,辅导员容易出现倦怠。

2。他者对高校辅导员的认可度不高造成心态失衡

辅导员是高校不可缺少的一职,他们有助于学校的稳定发展,然而通常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其自身的价值难以体现。他者要求辅导员不仅可以在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帮助,这就需要辅导员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同时,却对辅导员这一职务无法给予充分的认可,只是单纯的觉得辅导员就是学生们的高级保姆“,工作简单,不需要什么技巧,也无需投入更多精力,岗位要求与身份定位落差很大,使得辅导员产生了不平衡的心理。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身份定位的实证分析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身份定位的实证分析【3001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952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