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建设
意识形态工作,是指通过意识形态的建立。延伸。传播。教育。批判等途径与方式,来贯彻阶级和政党的宗旨与意图的活动,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1青年是祖国的未来,而高校是党面向青年群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牢牢把握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工论文网作的主动权,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对于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2
随着高校办学越来越融入国际化和社会化,大学的任务早已不止单纯地进行学术研究。特别是当前西方国家和敌对势力的渗透。多种文化和思潮的交融交织交锋。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国内改革的矛盾和利益冲突。网络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等,都使得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一方面,高校需要采取更加有效。更加多元的形式加强意识形态的教育引导;另一方面,也需要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张力与合力。为此,高校可构建防。管。控。导“四位一体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确保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动权。话语权。知情权和主导权,以提高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防――争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高校的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逐步成熟的重要阶段,对涉世未深的青年来说,好奇心的驱使会让他们极易受到各种诱惑的影响。特别是大学校园的开放特征,会让学生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各类人员。同时,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传播极其迅速的信息时代,网络和新媒体的运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学生接收到的各类信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因此,大学生所接触的环境,无论是现实环境还是虚拟环境,都需要进行过滤和净化,就像保护未成年人的净网“行动一样,要尽可能筑造一道思想上的防护屏障,不能等出了问题再来解决,必须争取主动,预防在前,做好防范工作。
(一)注重防范意识培养
当前,部分高校对意识形态建设的安全防范认识还不到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或者重视只停留在表面和口头上,没有层层落实在行动上。学校要加强全校师生思想上的安全防范教育,针对学生,要把意识形态安全防范纳入新生始业教育,让学生刚进校门就树立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对西方错误思潮。极端民族主义。宗教和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等提高警惕;结合时事形势,经常开展专题性的意识形态安全防范知识讲座,使学生对传播错误观点和思想文化的人和事增强判断力和鉴别力;通过课堂。网络。移动通信等多种途径进行提醒,通过互加微信朋友圈转发警示案例,防止学生卷入社会矛盾或被错误思想利诱参与非法活动;建立与家长互动沟通的渠道,了解学生的思想,对倾向性。苗头性的不良思想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针对教职工,要加强新教师入职培训,将意识形态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培训内容,使新教师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将意识形态教育作为教研活动的一项研讨内容,针对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对策;将意识形态安全防范纳入工作职责或考核内容,增强教职工主动承担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注重防范外来人员
大学校园中,外来人员进出校门的情况往往较多,意图不轨人员混入其中往往带有隐蔽性,难以识别,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虽然高校一般都设有门卫,一些高校也实行外来车辆。外来人员入校登记制度,但仍有漏洞。学校要注意防范,一方面可加强保卫人员的培训,强化校园进出物品的检查,并邀请国安。公安人员传授经验和技巧,提高对不法分子的辨别能力,对高校中曾发生的不法分子散布信息。组织活动等影响意识形态工作的案例进行梳理,摸清其特点和规律,使保卫人员和学生安全员对类似情况提高警惕;另一方面,也可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根据本校实际安装多功能门禁系统和识别系统,减少人工管理的漏洞。同时加强校园巡逻,及时发现和制止不法活动,增强防卫针对性。
(三)注重讲学内容审核
高校崇尚学术自由,一些人认为学术报告对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不大,往往对报告。讲座等疏于管理,缺少审核,对报告人的讲课内容未进行严格把关。学校可组织各类报告。讲座,请在学生当中威信较高的主讲人作为学术知名专家,其言行将直接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不经意的几句话可能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术研究可以有批判,但对一些所谓的学术专家“打着学术研究旗号极不负责的言行必须遏制,对于这些情形,教师也要正确引导学生,以免被这些思想影响。为此,要拉紧意识形态安全这根弦,一方面,要对校内举行的各类论坛。讲座。报告等进行严格把关,建立政治审查制度,并安排政治立场坚定的师生参与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介入;另一方面,高校之间可建立联盟,建立讲座。报告白名单“和黑名单“信息库,建立信息共享和通报制度,防止因讲座。报告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不良影响。
(四)注重网络信息防护
网络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虽然给高校的电子办公。管理服务等提供了便利,但各种有害信息的泛滥,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4。由于高校一般都建有校园网,网络端口是校内网与校外网互联的大门,高校要通过技术防护手段,严把网络传播信息的入口关。如可加强校园网信息的安全监控,对于以互联网为主要途径且必须经过校园网络端口传播的一些明显带有抨击。肢解。遮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息,学校可通过设置关键字。链接举报和自动记录等方式,对此类不良信息开启自动过滤功能,并定期通过一定的关键字扫描网络信息,及时发现和消除不良信息,净化学生所接触到的校园网络,尽可能保护学生的思想,使其远离不良信息的侵蚀和蛊惑。二。管――提升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话语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决定行动。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摩擦和碰撞,不能听之任之,不仅需要引导,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高校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不仅承担着为全社会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责,更要为学生启迪智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人格的影响者,更是思想的启迪者和示范者。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有为师者应有的形象,要在道德上。思想上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的根本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发展目标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为此,高校应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情况作为衡量师德师风的首要条件,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形成规矩写入大学章程和师德规范,对教师中出现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违背的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加强学术规范管理
高校倡导学术自由,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借学术研究的途径传播错误思想。特别是对一些有争议观点或是明显带有误读。曲解观点的研究,应慎重对待,防止大面积传播,在批判基础上加以引导,并尽可能减少其影响。要遵循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原则,保持政治敏感性,禁止将尚未定论。正在研究中的涉及政治敏感问题的学术课题作为教学内容,防止学生参与政治敏感问题的课题研究,保护学生不受偏离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同时,要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建设,严厉惩处学术不端行为,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引导学生在良好的学风下成长。
(三)加强重点人群跟踪
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想观点,往往是从少数人开始发端,如果不引起重视,任其传播不及时制止,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高校应在苗头信息刚出现在少数人身上时就要给予特别关注,要在平时工作中多途径了解教职工中有无偏激思想和言论,发现问题时要有针对性地及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对师生当中经常出现不良情绪。心理健康呈现不良趋势。负面思想和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重点关注和跟踪,通过多种形式给予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出现苗头性问题及时介入;对学习困难。生活困难的学生,采取结对帮扶等措施助其进步,避免引发其他负面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和情绪;对思维活跃。思想成熟度处于上升期的青年教师,特别是精神压力和生活压力较大的教师给予更多关心,多提供针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和空间,使青年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更多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氛围。
(四)加强媒体阵地建设
当今社会,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使得传统媒体的作用逐渐削弱,取而代之的是网络和新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变得越来越强大。当前大学生已成为一支数量庞大的网络力量“,他们更乐于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表意见,大学里处处可见低头族“。于是新媒体必然会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手段和工具。为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探索更有效的方式,使新媒体为我所用。[3]当前高校已经开始重视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建设,并将新媒体平台作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但吸引力还不够。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高校对传统媒体阵地要继续坚守,继续抓好校刊。校报。宣传栏。广播。电视台和其他校园自媒体的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向互联网和新媒体等舆论阵地延伸。如加强各类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统筹管理,进行网站建设整体规划,建立统一管理的校内网站群系统和微博。微信官方平台;加强网站和新媒体的内容审核和建站审批,丰富正面引导的传播内容,通过网站。QQ群等传递正能量;积极开发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中国梦教育的新媒体应用,开发在线微课教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在网络信息时代努力提升互联网和新媒体阵地的话语权。
三。控――把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知情权
及时掌握校园动态,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建设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不及时掌握动态信息或是问题处理不及时,某些事态极可能扩大影响,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因此,高校必须主动及时掌握各类信息,把控意识形态的动态和变化,监控和及时处理不良事态的发展,保持校园的稳定。
(一)全面研判思想动态
全面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可以让高校领导者更好地把控工作的全局。学校一方面要加强与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可定期安排管理者去教室。寝室和其他学生学习生活场所调研,定期安排管理者和管理部门与师生面谈的接待日活动,也可召开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师生座谈会,通过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师生的所思所想,知道师生真正关心的事,在哪些问题上存在不满,及时处理一些矛盾和问题,避免不良情绪积聚而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可进行层层发动,逐级落实责任,在各个层面经常性开展思想动态研判活动,通过讨论会等方式多方听取意见,多渠道了解师生思想实际,以前瞻性的角度对当前的状况和下一步的趋势进行科学预判,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二)全面监控舆情动态
在当前互联网和新媒体信息传递极其迅速的情况下,特别是一些虚假信息真假难辨,广泛传播会带来严重危害,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网络和媒体舆情进行监控,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信息传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可通过校园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和新闻发言人及时发布师生所关心事件的权威信息,杜绝影响稳定的各种猜测流言的传播和蔓延;可广泛发动党员和学生干部,留意校园网。外部互联网和新媒体当中的舆论动态,织密舆情监控网,及时在各个层面沟通汇报,掌握最新情况;可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邀请专家对他们加强舆论引导能力的针对性培训,在突发舆情危机时参与讨论,发表评论,进行正面引导,尽可能消减负面信息的影响,避免事态扩大。(三)全面延伸信息员队伍
意识形态工作除了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外,也要关注发生在师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其他情况,这类信息往往需要通过各个层面的信息员来收集。一些不稳定因素往往从小事开始发生,小问题不引起重视,往往会由小变大,扩大影响。为此,需要全面延伸信息获取的覆盖面,可在各个专业。各个班级。各个寝室。各个学生组织和社团组织当中,广布眼线“,建立纵横交错的信息员队伍,协助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通过信息员及时掌握和了解师生当中涉及政治安全。人身安全。心理安全等方面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有效发现和处置隐患问题和突发事件。
四。导――发挥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导权
(一)增强思政课改革的灵活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是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两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育的主力军。在课堂上传递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引导大学生确立主义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最直接的途径。但理论教学往往枯燥乏味,加之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没有将理论结合实际,也没有从身边的事物切入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对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不够重视,不能启发学生思考,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改革,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政课教师的业务培训,提升教学能力,推行课堂教学创新,将大班授课与小班讨论。网上自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采取更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方法,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开设一些结合时势的讲座。专题报告,帮助大学生及时了解和解读当今热点时事,引导大学生用与时俱进的眼光对形势发展和焦点问题进行审视和判断;改革思政课考评方式,突出形成性考核,并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构建以行为养成为核心的学习生涯考评体系;将中国梦教育纳入思政课内容,组织多形式。接地气。符合学生接受特点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根据不同专业(群)特点定制思政课学习辅导书,结合专业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针对性。
(二)增强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大学生认识现实社会。培养优秀品格。增强自身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结合社会实践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体验感,相比理论教育更贴近生活,更具吸引力。但目前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形式往往较为单一,对经费的支持也比较有限,常常会让人觉得为实践而实践“,而没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开展社会实践的真正意义。同时,实践活动的安排有较大的随意性,实践过程也缺乏监督考核机制,社会实践真正起到教育人的效果仍然不够理想。为此,高校应积极拓展普适性的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将课堂实践与校内外实践相结合,根据目的意义设置学生社会实践体验需要完成的主要指标,增强社会实践考核的针对性。鼓励学生参与社会体验,感悟生活,通过社区服务。社团活动。创业活动。企业调研。职业规划。热点讨论。体会分享。演讲赛。辩论赛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教育途径,增强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三)增强自我教育的生动性
在校大学生大多都已是成年人,应当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目前高校学生的自我教育通常以树典型的正面教育为主,形式单一,激励作用和影响范围有限。此外,高校通过学生组织进行自治,通常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做得多,自我教育方面做得少,学生自我教育的载体仍有所欠缺。因此,高校需要创新形式载体,使学生的自我教育更有效地开展。如可组建学生讲师团“,通过一定的方式选拔学生骨干,组建宣讲队伍,通过思政课教师的引导和省市讲师团专家的培训,使学生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国梦教育的主人翁和践行者,扩大学生讲师团“巡回宣讲的覆盖面,用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感想体会等来教育同龄人,增强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产生自我教育的共鸣效果。
(四)增强文化育人的系统性
高校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方面能产生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些高校的校园文化缺乏整体的规划和顶层设计,各类文化活动的数量虽然多,但内容分散,缺少主线,某些校园文化活动的即时性和功利性倾向明显,缺少活动深入持续开展的长效机制,还有一些活动过于迎合大学生的感官刺激。趣味爱好和娱乐性,与主旋律“脱节,且内容空洞缺乏意义,缺少教育价值,难以达到意识形态的教育效果。因此,高校需要整体设计和规划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和活动载体,使文化活动有主线,有专题,形成体系,并增强大学文化的主义科学精神,充分发挥文化的教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各类文体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各方面,使文化成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四处环绕的教育氛围,构建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环境和有效机制,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感知力,使大学生在文化熏陶和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4]
以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建设
以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建设【6784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9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