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以師德建设促进高校學风建设【3102字】

时间:2023-02-18 08:52来源:毕业论文
以師德建设促进高校學风建设【3102字】

以师德建设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236-02


以师德建设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236-02

学风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反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稳定性的态度和行为。良好的学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论文网精神力量,时刻熏陶感染着学生,激励学生奋发努力,健康成长。自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在这个过渡阶段,由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不仅给教学管理带来了难度,也给学风建设带来了挑战。应该意识到,学风建设虽然最终落脚点是学生,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受到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教师角度出发,探讨师德建设对学风建设的影响机理,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师德建设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古人把教师的责任高度概括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达出教师对学生的巨大影响作用。[1]教师是学校中相对稳定的。弱流动的校园文化主体,教师的思想水平,心理素质。知识储备。人格魅力都会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通过行为举止熏陶感染学生。正如梅贻琦先生所说的那样,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构成从游式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久而久之固化为学校之风气,即学风。由此可见,学风之形成受教师影响最甚。因此,仅从学生角度出发,盲目夸大学生自主性或者利用校规校纪等管理手段是远远达不到建设优良学风的目的的,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形成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以师德建设促进学风建设。

二。当前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冲击着社会道德规范,受社会大环境影响,高校教师群体也面临道德滑坡的危险。学术造假。行贿受贿。辱骂学生等事件层出不穷,人大自主招生黑幕。厦大博导诱奸事件更是刺痛了公众的神经。当前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2]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认知偏差,把本职工作理解的平庸化,认为教育事业不过是一种谋生手段,忽略了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神圣感。这种职业认知的偏差不仅会淡化教师的责任心,让教学工作变得散漫随意,而且也会影响教学的积极主动性,降低了教学与学习效率。二是治学失范问题严重。有的高校教师自从跨进了学校的大门,就好比进了保险箱,端上了铁饭碗,不注重教学理论的学习,上课采取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科研先导“的大旗更是导致高校教师把大部分精力用于发表论文。申请课题上。高校学术功利化导致学术论文粗制滥造。篡改数据。抄袭剽窃等学术腐败现象频频出现,严重影响了高校良好的学术氛围,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三是不正之风横行,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以教谋私,收受学生或其家长财物,利用学生家长的权利谋求个人私利,在招生考试中徇私舞弊,职称评审中弄虚作假等。无德无以为师,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些不正之风必然会通过各种显性或隐性方式影响学风,没有良好的师德妄图建设优良学风无异于缘木求鱼。纸上谈兵。

三。师德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重科学文化素质轻思想道德素质的观念长久存在

在传统观念里,在提及高校教师素质时,总是过分突出了教学科研成果。著书立说的主导性,而忽略了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道德素质建设的灵魂地位。只强调智“的重要性,忽略德“的能动性,导致了教学科研工作一手比较硬,思想道德建设一手比较软的状况。高校教师的道德素质缺乏社会认同的渠道,长久以来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有效的社会认同,让师德建设缺少了动力来源。个别教师认为,教师与其他知识分子一样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教师的工资却与某些科研人员。个体老板。金融企业员工工资相差较大,于是产生了消极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丢弃了敬业精神,淡漠了人生理想,也淡化了事业心。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心。

(二)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

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道德进步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在对道德产生巨大推进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等价交换为原则,这一经济生活的目标和原则被无限放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市场经济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主义蔓延,整个社会道德受到了巨大挑战。作为社会道德的一部分,师德也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尤其是伴随着80。90后教师逐步走向工作岗位,这批在市场经济思想观念下生长的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应受到更多的关注。

(三)教育体制改革的滞后

现行的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政府包揽高等教育。直接管理高等学校,形成高度集权。行政化和官本位的管理,影响和降低了教育质量,干扰和损害了学术的活力和创造力。浓重的行政色彩不仅会导致教师追名逐利,也干扰了学术自由,遏制创新。另外,事业单位长久实行铁饭碗“编制,造成懒人效应,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表现懒散。懈怠。不求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退出机制困难,教师只要不犯大错误,基本不会遭到辞退,由于缺乏竞争机制,导致人才流动的缓慢和滞后。教育体制的落后对于师德建设起到了错误的导向作用,更是直接影响了校风学风建设。

(四)加强师德建设的对策教师的师德教育机制,是建立在对教师终身教育理念上的师德教育工作。[3][4]高校加强师德教育工作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将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师德风范。爱岗敬业精神和教书育人职业道德水平,必须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主义指导思想,以培养德才兼备合格教师为目标,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以弘扬高尚师德。例行师德规范为具体要求,努力培养敬业爱生。为人师表,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

2。将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教师自觉培养师德的热情和动力,同时建立约束机制,划定红线“,将教师的行为约束在一定范围框架内。重视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自身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把以人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将师德教育工作渗透到教学科研之中,将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前景。专业学科的建设结合起来,用事业的发展激励教师自觉提高师德素质。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从增强敬业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塑造师德风范角度入手,制定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的规定和纪律,重点强化教职工队伍在思想道德。教学纪律。教学风气。教书育人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对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加大惩罚力度,确保学校风清气正,为营造良好学风创造条件。

3。与时俱进,加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推进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关键是要打破政府与学校的隶属关系,恢复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克服高校行政化。官本位的弊端。高等学校作为教学和学术研究机构,应当实行不同于政府和企业。符合自身属性的组织管理,其核心是改变高度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实行以学者自我管理。民主管理为特征的学术本位管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施行,打破了事业单位终身制,实习合同制,实现人员进出。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聘任。奖惩的重要依据,实习师德师风考核一票否决“。

四。结语

总之,高校师德建设对学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要不断加强完善师德建设,才能在高校营造更好的学习风气,好风气就如同好空气一样,对于一个学生。一所高校。一个国家的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要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对待,提学风,提教学质量,使高等教育上层次。上水平。

以师德建设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以師德建设促进高校學风建设【3102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974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