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通识教育在民办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一。艺术通识教育在民办大学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识教育,其内涵就是关于做人的教育。就性质而言,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论文网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通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学习来弥补专业学习的不足,纠正由于过分的专业训练导致的人的畸形发展,目标是培养情感和智力全面发展的人,使个人与社会的需要协调起来,使学生不仅学会做事“,而且学会做人“。
二。民办高校加强艺术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民办高校由于其自身的发展定位,造成其过度的专业化教育,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割裂与片面发展“,把人作为做事“的工具来培养,必然使其成为不自由“的人,缺乏自主发展的潜力。这个原因,民办高校加强通识教育势在必行。
1。艺术通识教育可以有效扭转民办高校课程设置过度专业化的现状。民办高校要求生存,求发展,只能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导致民办高校课程设置往往专业性过强,专业设置过细。过窄,使学生知识结构过于专门化。从民办高等教育的培养规格与人才素质来看,学生仅局限于专业课程的狭窄领域,将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能力的全面要求。而通识教育往往融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知识于一体,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个人类知识体系,进而促进不同学科专业知识及其思维方式的相互交融与迁移,使学生具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从而适应职业岗位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2。艺术通识教育可以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民办高校课程设置更偏重于工程技术类的课程,强调学生的技能培养,忽视人文素质教育,从而削弱了教育的教化功能,迷失了教育的精神方向。在民办高校,具有通识教育性质的公共基础课的设置,也往往倾向于传统的政治课,缺乏文学,艺术,音乐等面向人生与社会人文的课程,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关于人类与社会的整体观念,缺乏做人。做事的深厚功底。通识教育中的艺术部分是学生心灵最好的净化剂,通过通识教育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使学生具有敏锐的心智触觉,能有效的净化学生的心灵,纯洁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情怀。
3。艺术通识教育可以有效推动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建设。谈到办学特色,首先想到的是特色专业与学科。其实优良的教风与学风。独特的校园文化。良好的师生风貌。先进的管理方式与办学理念等都是特色。民办高校在特色建设方面通常的做法就是加大对优势专业与学科的投入力度,以期将其建设成为自己的特色专业。笔者认为,民办高校可以把艺术通识教育作为自身特色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一方面,卓有成效的艺术通识教育本身就是特色;另一方面,艺术通识教育对优良的教风与学风。独特的校园文化及良好的师生风貌的形成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能充分展现一所学校学生专业教育之外的才能与风貌,使学校具有一种独特的氛围,从而形成学校独特的风格。
三。艺术通识教育在民办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体现
1。艺术通识教育有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识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文及社会人文的教育,使学生在道德。智力。体质。情感等方面达到全面和谐发展,这与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不谋而合。同时,通识教育以提升人自身为目的,这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完全一致的。可以说,通识教育正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与实施。
在民办高校加强通识教育,但并不意味着把专业教育放到次要地位,民办高校应在加强专业建设的同时,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地。有步骤地加强艺术通识教育,逐步把艺术通识教育提到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的地位,使它们相互促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具有优良的综合素质与人文修养,从而提升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品位,推动民办高校往更高的办学层次发展。
2。艺术教育有助于情绪疏导,促进心理平衡,帮助大学生实现身心和谐发展。艺术教育何以具有如此功能?这是因为:首先,艺术教育可以促进人的智力的全面平衡开发。艺术教育通过培养人对艺术形象的观察。欣赏。理解和创造,增强人的感受力。丰富人的想象力。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激发和调动右脑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使大脑两个半球平衡协调地发展。其次,艺术教育能够丰富和陶冶人的情感。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它的永恒魅力来自于对人性及人类丰富情感的准确表达,它能更直接地深入人的情感世界,使人在情结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境界。同时,艺术教育能够促进人格的完善,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人性不仅具有理性的一面,同时还具有感性的一面,感性因素在人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格的完善需要实现人的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的协调发展。艺术教育本质上是自由的。协调的教育,它依靠艺术的魅力吸引人在精神自由的状态中达到理性逻辑和感性审美的有机统一。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历来重视艺术教育对人的和谐发展和人格完善的作用。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的道德观念。品行人格和行为养成逐渐由不成熟向基本成熟过渡的关键阶段,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完善健全的人格修养和适度得体的行为方式将大大促进大学生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特别是在技术主义。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艺术教育是一种与科技主义对人性的侵蚀相制衡的独特力量。高校艺术教育以其自由。超越的审美情趣使人的欲望受到规范和节制,从而成为大学生克服心理暴力“,缓解精神压力的润滑剂“和减压阀“,有助于大学生性情和品格的陶冶和塑造,从而实现其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
3。艺术教育有助于增进人们的相互沟通和理解,促进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艺术教育以交流。沟通。理解。协调与融合为基本特征,超越了民族。语言。阶级的隔绝,它可以通过情感的移植来穿透人际隔绝之墙,进入他人的内心深处,获得一种感同身受的理解。从而唤起人们的感情,激发人们的活力,陶冶人们的心灵,净化人们的灵魂。艺术教育具有强大的情感作用:自古至今,艺术作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与功能是人类彼此沟通。理解与相爱。“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承载着社会和家庭的希望,自我定位高,成才欲望强,但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稳定。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家庭。学习和就业问题,自身发展压力普遍加大。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好与他人的相互关系,在人群中感到不自在,自信心不强,缺乏人际沟通的技巧,与人相处时有着较强的戒备。怀疑和嫉妒心理,在人际关系上存在着种种困惑。调查表明:凡是艺术教育开展得比较深入。效果较好的高校类似情况就大为改善。一些高校通过开设艺术类选修课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和谐美好的情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在人际关系上更加宽容。更加从容。更加和谐。
4。艺术教育有助于人们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促进大学生实现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建构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和内在动力,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关键支撑点,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就失去基础和动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要求理智与情感的协调发展,二者不可或缺,艺术教育正可以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堆集。只有理智与情感协调发展的人,才能以一种正确的姿态来协调自身与社会的关系,实现自身在社会中的和谐发展。
主义认为人直接地是自然的存在物“,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人类要想保持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学会和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建构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任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有赖于人们对自然之美的体验与感受,有赖于人们对将自身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的境界的体验与感受,也有赖于人们对自然之美的崇尚与敬畏。而不管是对自然之美的崇尚与敬畏还是体验与感受又恰恰是需要人具有一定的艺术素质和修养才能实现的。只有具有一定艺术素养的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自然所蕴涵的美与价值,才能在身处自然之时不断地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艺术通识教育在民办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艺术通识教育茬民办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3418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9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