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纪录片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220-02
2010年以来,中国纪录片发展进入快车道。国家广电总局相继推出一系列促进纪录片繁荣的政策,2012年9月出台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论文网意见,2013年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上星综合频道每天必须播出30分钟以上国?a纪录片,2015年开始实施纪录片创作双百“计划[1]。在此政策背景下,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率先破局,以舌尖上的中国。大国工匠为代表的一系列精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为纪录片创作树立了新标杆。北京纪实频道。上海纪实频道。湖南金鹰纪实频道相继上星播出,为纪录片提供了空前广阔的平台。中国纪录片进入国际化。专业化新时代。相比初现生机勃勃势头的纪录片行业,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的制作人才匮乏却越来越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一。中国高校纪录片教育现状
高等院校第一个电影专业可以追溯到1930年南京金陵大学理的教育电影部,孙明经作为纪录片教育与创作的开拓者,在1934年至1948年间主持拍摄了百余部教育电影[2],留下了珍贵的纪实影像。目前,全国共有600多所高校设有纪录片相关专业或者课程。其中,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已探索发展出成熟的产学研结合的纪录片人才培养模式,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影视传播研究中心在人类学纪录片领域发展了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北京电影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重视纪录片学术体系建构及前沿理论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影像行动力训练营重视教学与一线的结合。以上几所高校在纪录片教学方面各有所长,是中国纪录片教学中较为突出的代表。在欧美等国家的一流大学中,纪录片教育是人文素养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哈佛大学视觉与环境研究系,纪录片与动画教学是影视教学的两大支柱;斯坦福大学艺术设有纪录电影系;纽约大学提西将纪录片教学纳入新闻传播系。2014年,毕业于纽约大学提西的中国籍学生母子健获得第87届学生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在西方,高校学生是欧美纪录片创作非常有活力的生力军。与欧美高校相比,中国高校中的纪录片教育显然缺乏自信,这与中国高校影视教育起步晚。纪录片产业化步伐启动晚。纪录片理论建构不健全。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国高校纪录片教育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纪录片教学课程体系尚不完善。高校纪录片教育既是影视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高校影视通识教育不可或缺的板块,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将影视艺术作为通识素质教育的高校,纪录片课程一般作为艺术鉴赏课程开设,但是,在以培养纪录片专业人才为目标的高校中,需要搭建基础扎实。课程完备的纪录片教学体系。目前高校设置的纪录片相关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纪录片专业课程。理论课程:世界纪录片史论。纪录电影美学。纪录片前沿专题。实践课程:纪录片制作。纪录片案例解析。工作坊。
(2)影视基础课程。理论课程: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史。影视美学。实践课程:导演。编剧。剪辑。摄影。声音及音效。后期制作。
(3)人文社科课程。理论课程:人类文明史。艺术史。文艺经典导读。方法论课程:传播学。人类学。社会学调研。文献研究。制片管理。
在目前影视教育教学体系尚待完善的大背景下,多数高校的纪录片课程设置都存在仅偏重理论或者实践一端,缺少影视相关课程及相关人文社科课程支撑的问题。
2。理论教学与创作实践脱节。目前中国高校纪录片教育的两种典型模式:A。式:理论教学为主,实践课程为辅。这种模式下,理论与实践无法相辅相成,易造成学生眼高手低,在进入行业领域时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技能,需要从零开始。B。工坊式:师徒传授,实践教学。这种模式下,学生有机会获得实践训练,与纪录片一线人才的培养模式相仿。探索如何将纪录片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一种既能培养理论素养深厚的教学批评型人才,又能向行业输出具备美学技艺双重功底的多面人才。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创作实践相结合,摸索健全合理的纪录片人才培养模式。
3。纪录片教材建设滞后。目前国内纪录片相关教材存在以下几个问题:A。数量少,内容雷同;B。偏重实践操作,轻视理论素养;C。世界纪录片经典论著及理论前沿的译介工作滞后;D。最前沿的理论与实践类教材匮乏。针对上述问题,亟需结合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撰写一批高质量纪录片教材,并且翻译引介一批世界优秀的纪录片理论著作。
4。课堂较为封闭,与创作一线交流不足。目前高校纪录片教育普遍缺乏与纪录片创作一线的沟通桥梁,课堂较为封闭,教学难以切实从社会资源中受益。事实上,许多国内外纪录片制作机构及一线创作人士都非常关注高校教育环节,他们为高校纪录片教育打造了相当多的支撑平台。例如,国内各大电视节都设立了大学生竞赛单元,许多机构成立了大学生影像公益基金,国外机构如美国探索集团在中国设立青年导演计划“等活动,都可以成为高校纪录片教育的支撑。高校教师需要探索纪录片与一线互动沟通的良性模式,充分整合可行的社会资源,打造理想的纪录片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让学生受益。
三。发展对策
1。建立健全纪录片教学课程体系,打造理想的纪录片人才培养模式。打通式与工坊式两种纪录片培养模式,建立+工作坊“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工作坊模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邀请业界名家作为工作坊团队带头人,进行专业实践教学。学生在一年级接受基本的理论及实践训练,从二年级开始进入工作坊,跟随行业大师进行学习,在工作坊创作实践中深入理解式培养的知识体系。工作坊将采用项目制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不同类型纪录片的完整流程。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创作实践相结合,摸索健全合理的纪录片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毕业即可进入纪录片专业化领域,成为行业亟需的国际化。专业化。多样化人才。打通纪录片专业课。影视基础课。人文社科素养课等教育体系,完善教学大纲和培养模式。将综合参考国内外优质的课程设置,完善纪录片课程体系。2。师资队伍方面,大力培养青年教师,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梯队。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批高校影视教育工作者大多出身于文学阵营,相比之下,在新世纪接受专业影视教育的青年教师更具专业化优势,且有相当比例的青年教师曾留学海外,接受世界最前沿的影视专业教育。因此,高校应给予青年教师更多的发展空间,使他们在教学研究领域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
3。从高校纪录片教育的源头出发,设立纪录片人才标准。中国纪录片从1990年的精英化创作,到2000年之后进入大众化创作阶段,并且在2010年后产业化进程加速,整个行业对于纪录片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因此,高校纪录片专业教育也应该做出相应调整,将纪录片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国际化。专业化和人文化――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扎实的专业能力和深厚人文修养的新型纪录片人才。
4。重视纪录片的社会传播及影响力。充分发挥纪录片跨文化。跨时空的媒介属性,与图书馆。影像馆。电视台。电影节等平?_联合举行优秀学生纪录片作品展映活动。策划纪录片年度选题计划,设置作品观摩。主创阐述。与观众互动交流等流程,批量推出优秀学生作品,建立品牌化的高校纪录片展映平台,为学生作品创造传播渠道,打造高校品牌影响力。
5。产学研结合方面,建立协同创新的校企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成熟的社会资源,以项目制的形式引进电视台和影视制作机构团队,使之成为学生专业实习的基地,建立高校纪录片人才培养的依托平台。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将纪录片人才培养纳入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实战导师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把握纪录片产业需求前沿,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纪录片是记录。反映非虚构世界的重要工具,纪录片创作需要全人类跨学科知识领域的支撑,纪录片人才的培养也离不开高校跨学科的支持。高校纪录片专业教育应重视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建设,重视师资队伍培养以及与行业的互动沟通,为纪录片行业发展输送国际化。多样化。专业化的跨界人才。
中国高校纪录片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國高校纪录片教育现状及发展對策【3209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40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