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资助视域下高校贫困生诚信缺失问题研究【2135字】

时间:2023-02-19 09:18来源:毕业论文
资助视域下高校贫困生诚信缺失问题研究【2135字】

资助视域下高校贫困生诚信缺失问题研究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学或辍学“,这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目标。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


资助视域下高校贫困生诚信缺失问题研究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学或辍学“,这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目标。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成绩显著,但是在各种复杂因素影响下,高校贫困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品格受到冲击,贫困生诚信缺失事件频繁出现,也为高校诚信教育和建设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论文网。重塑和挽回贫困生诚信品质,意义重大深远。

一。资助视域下高校贫困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一)伪造贫困证明

高校每年都要定期进行贫困生认定工作,这是一项公开。公正和严肃的任务。但是,我们的个别大学生和家长,在利益诱惑下,不惜丧失品格,出具虚假证明,故意隐瞒家庭情况,虚报相关信息,制造贫困生假象,怀着侥幸心理,企图蒙轮过关,以谋求获得不正当利益。因为当前资助考核体系不尽完善,对申请材料难以做到全面核实,给我们的资助认定工作带来障碍,更歪曲了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意义,性质恶劣,影响极坏。

(二)挪用资助经费

国家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经费,是用于贫困生完成大学学业所需的基本生活费和学费等的相关支出。但是实践中,部分贫困生在获得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后,没有用于满足基本生活和学业消费,将经费转移使用,如购买高档手机。高档服饰。奢侈品,大肆挥霍浪费。在同学中造成消极影响,助长不正之风,扭曲了资助的性质,践踏了资助的严肃性,引起非贫困生对此项工作的质疑,给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灾难。

(三)恶意拖欠助学贷款

有的贫困生在得到国家资助时踌躇满志,脚踏实地,对国家和社会满怀感恩,更期待早日报效祖国。但是参加工作以后,面临生活。就业等压力,经济上时常捉襟见肘,经常不能按期偿还贷款。再加上有的贫困生自身诚信意识淡薄,总是想方设法隐藏身份和联系方式,恶意拖欠助学贷款。拖欠助学贷款影响了放贷银行的正常工作,挫伤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降低了高校的信誉,也败坏了个人品质。

二。资助工作中高校贫困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目前,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尚不够健全,缺乏个人诚信的评估和查询系统,监督和惩戒机制也不规范,这给诚信缺失的贫困生以可乘之机。他们抱着侥幸心理,企图贪占便宜,蒙混过关,做人本分和原则大大降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侵蚀了大学生的思想,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尔虞我诈和贪污腐败等不良现象,给贫困生也带来冲击;高校的教育管理和体制问题也使大学生的失信行为乘虚而入,如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缺乏人性化,教育模式的单一化和形式化。说与做的反差等,都不利于诚信品格的养成;高校个别领导。老师和学生的失信行为引起贫困生的不满和效仿;另外,家庭教育的滞后严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有的家长不以身作则,做事经常不讲原则。占小便宜。弄虚作假,没有起到榜样示范作用,甚至有的家长鼓励。帮助子女弄虚作假申请助学经费。这些因素的注入,导致个别大学生思想滑坡,背信弃义,给贫困生资助工作带来巨大障碍和损失。

(二)主观原因

高校部分贫困生自身道德品质存有缺陷,在追求利益最大化背景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动摇,甚至扭曲,又缺乏自我反思和内省的能力,不能及时提升道德境界,导致诚信观念淡薄,金钱至上,见利忘义,言行不一。面对贫困生资助,也想从中获取利益,于是在不具备申请资格条件下,想尽办法弄虚作假,在获得资助后,又千方百计,掩人耳目,践踏资助的尊严。同时,缺乏相应的辨别能力和法律意识,不知晓骗取贫困生资助的后果,最终既败坏了个人名誉,又给国家。社会和高校带来危害。

三。资助视阈下重塑高校贫困生诚信品质的对策

高校贫困生诚信缺失问题对高校人才培养和资助育人工作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和紧迫的课题。诚信乃做人之本,培养和重塑高校贫困生的诚信品质是当务之急。

(一)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净化资助环境,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有序。规范和公平的基本保障。政府要建立健全贫困生认定和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惩罚措施,明确责任义务。要求工作人员以身作则,恪守诚信,提高贫困证明的公信度,增强责任意识,并加大对弄虚作假部门的惩罚。追究和问责。同时,社会应充分利用网络共享体系,从高中到大学对贫困生信息做跟踪监督,这是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有效保障。

(二)高校加强诚信教育

以往高校的贫困生诚信教育基本没有自成体系,涵盖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问题,采取应急式教育和管理。实践证明,应该对高校贫困生采取一定模式的有针对性的诚信教育,这是资助工作正常运转的需要。改变陈旧单调的说教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紧密联系贫困生实际,以人为本,关注贫困生的健康成长。从道德品质。利益关系和法律层面等多维度展开,及时沟通和引导,让贫困生切实感悟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和希望,激励他们满怀感恩和责任,努力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培养其良好的诚信品质。

(三)高校构建贫困生诚信制度建设

道德层面的说服教育不具有刚性力度,针对贫困生失信问题,高校必须要建立健全贫困生资助的具体管理。评价和奖惩制度。高校可以制定管理细则,建立贫困生资助个人信用档案,记录个人信息,并与其他评优评先和就业推荐等紧密相连,奖优惩过,抑恶扬善。高校加强和完善贫困生诚信制度建设,将会比说理式诚信教育更持久深远。

资助视域下高校贫困生诚信缺失问题研究

资助视域下高校贫困生诚信缺失问题研究【2135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4016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