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转型期高校師德发展趋势及應對措施【3645字】

时间:2023-02-19 09:18来源:毕业论文
转型期高校師德发展趋势及應對措施【3645字】

转型期高校师德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347-02


转型期高校师德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347-02

高校师德指的是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的时候,应该遵守的职业行业规范和道德要求。主要包括教师的价值观。道德意识。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等行为德性。自古论文网以来对于教师的定义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要认识到的是教师的任务并不只是教授知识,授业解惑,更重要的还应该是传道育人。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一个人的品德,通过学习知识洗涤内心,达到空灵的道德境界。

而教师作为极为重要的一种社会身份,被誉为人类灵魂的设计者,也是左右青年一代思想道德培养的关键所在。所以对于教师来说,自身的道德素质高低决定着社会道德的未来走向,教书是教师的责任,而育人更是一种使命。而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崭新的转型期,在转型期内一切都不好控制,潜伏的危机正在影响着传统师德,一些师德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此本文首先分析了转型期内师德发展的困境所在,而后论述了高校师德的未来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以期以此来引起社会的关注,更好地解决转型期高校师德发展问题。

一。转型期内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的困境

有发展就有社会的转型期,一般说来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而转型期是存在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之间的较快阶段。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转型期指的是社会经济形态。意识结构。价值观念等都发生极大变化的一个时刻。这是一个相对敏感的时期,涉及方方面面的改革。

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当前社会转型期的显著特点,这样的转型,社会基本形态不会发生改变,而是在此基础上由政府等机构主导,对社会经济形态。文化结构或者政治模式进行深刻的改革。如此深刻而复杂的改革,必将引起社会经济文化方方面面的机制运转。社会转型也必将带来新的问题,比如分配不均。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个人主义不断滋生萌芽。仇富心理滋生,这样的情况下会导致不同阶层之间存在极大的矛盾,使得人们在心里会产生出道德能不能给自己带来金钱。地位“等等问题,这样的社会道德沦丧,对于高校师德的提高建设来说,必然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转型期内出现的各种矛盾,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德。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转型期内明显出现独立性和多样性,开始对很多道德标准变得不那么确定。他们会认为市场经济主导的是个人主义,一个人价值的实现就是金钱和地位,为了实现目标而急功近利,道德观念弱化。这样就会导致部分教师不关心政治,不注重意识形态的培养,认为道德的建设和自己无关,不关心学生的道德体系培养。对于个人来说,没有远大的理想,安于现状,教学态度不端正,不够敬业,等等状况都影响着转型期内高校师德的建设。

如此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使得高校的师德建设面临极大的困难。功利化的社会环境也严重影响了教师个人思想品德的培养,教师的本职无法严格遵守,只为追求个人利益,无科研无学术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些都是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的困境和难题。

二。转型期高校师德发展趋势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浪潮主义思想逐渐渗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正式确立之后,计划经济的一些思维开始转变。大公无私开始变得遥不可及,人们开始弱化圣贤的利他主义,而开始寻求个人主义的释放和升华。转型期的这些改变,也制约着高校师德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矛盾和问题。虽然外部的大社会环境是一个原因,但是更多的应该是高校自身的问题,比如制度建设不够创新。师德意识不够深刻。评价体系不够完整等。

通过充分分析当下的师德现状,力图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笔者认为当前转型期内高校师德的发展趋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价值取向多元化

价值观是用来指导自身道德行为的标准规范,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社会中有万千事物,一个人看待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就构成了基本的价值观,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精神层面的理念,当然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个人主体的根本需求和思想看法。而价值取向是由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的,是关于好坏。美丑。善恶。得失等因素的基本诉求。高校教师的特殊身份导致了多元的价值,这种多元价值又进一步决定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必须在心中树立起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他们需要弘扬时代精神,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这样艰巨的任务使得他们必须时刻把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当作指导自己做事的理论思想,随着时代潮流的前进,这种积极合理的思想也必将继续发挥作用。然而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传统价值观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是根深蒂固,不可动摇的。传统价值观和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不一样,它比较强调集体利益,有些过分地强调教师的义务和责任,而对教师本身的利益有些忽略了,有的时候教师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满足集体利益。这种圣贤思想从古至今都影响很多人,而且其作用还去继续持续下去。伴随着传统价值观充斥在社会中的还有西方的思想浪潮,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是比较常见的思想形式,这些思想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过度强调和突出的话,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个人有追求自身价值的需要,但是如果过度的话,很有可能滑向极端个人主义的深渊,适得其反。如此多的价值观取向,必然使得高校师德的发展趋向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征。

2。规范内容复杂化

这是由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决定的。一般说来高校的教师都具有比较高的学历,绝大部分都是硕士以上,相对于同等学历非教师行业的人来说,教师的薪水可能是很少的。就算是在学校里,不同阶层,不同等级的教师的薪水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做行政工作的和科研工作的人比较,行政干部的工资普遍太高。这就导致了绝大部分的普通教师心理不平衡,引起不满和幽怨,最后产生矛盾,加速分歧。教师一般都比较崇尚于精神层次的满足,但是现实中的低经济收入带来的极大反差会使得他们的精神理念产生动摇,加上社会上官员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更加让其师德难以保持,很容易就会自我矛盾,弱化师德。教师有自己的权利,社会各界需要尊重教师的权利,教师有了权利就有了责任感,对其师德建设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制定高校师德规范的时候,要强调教师的道德和责任,也要强调教师的权利。二者应该不偏不倚,共同发展。因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英美等国家出现的无道德化教育“,使得很多不进行师德培养,完全靠个人价值取舍选择的理念充斥社会,多年以来不断弱化师德规范。西方国家认为过多地规范师德发展是对人权的一种碰触,道德是私人的东西,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个人可以自由取舍和发展,学校要保持中立,不得干涉。这种趋势使得高校中很多学生或者老师都没有道德观念,产生很多问题。

3。高校师德他律化

师德的发展和培养需要一些制度来进行约束和规范,这就是他律化的过程。道德和制度本来就不是相悖的,而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必要的制度保障可以使高校教师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者政策规范可以有效地引导师德建设,辅以一定的奖惩制度,定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师德他律是自律的促进力量,对良好师德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激励作用。

三。应对措施

社会化是影响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因素,高校教师一般都具有比较先进的思想,他们难以接受传统道德的圣贤思想,但是也不能接受当下社会中出现的道德滑坡和道德沦丧现象。他们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想着过上比较好的生活。这种情况下,师德建设工作不能急功近利,要认识到长期性。

一方面要看到师德危机和存在的问题,这是具有历史根源的,绝对不是一个政策或者措施就能改变的,要循序渐进。另一方面还应该认识到当下师德建设的迫切性。重要性,求真务实,以人为本,不断推进师德发展水平。

以上,笔者认为构建新的高校师德规范体系的时候,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学校重视

首先学校领导要对师德的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把师德师风建设列入学校整体规划中。要成立专门的师德建设小组,各部门积极参加,制定具体的规范政策和应对措施,及时召开研讨会,总结工作。还要有专门的人员从事师德建设的指导工作,每一个都需要配备一名领导,从基层做起,狠抓实干,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援。根据转型期的特殊时代特征,吸收心理学。哲学等优秀理论思想,研究转型期内的师德发展规律,指导实践,搞好师德建设。

2。加强师德教育

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开展主题活动和讲座,强化教师的自律意识,通过宣传。培训增强教师的道德水平,表彰先进个人,利用网络报纸等载体来弘扬优秀教师的事迹,制造互相学习的氛围,引导他人共同进步。

3。完善制度体系

主要包括导向机制和考核制度的制定。导向机制包括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工作道德规范,约束性的职责章程,政策性的表彰制度等。而考核制度是监督师德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有关部门和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教师,避免出现师德沦丧的现象。

综上所述,高校师德发展趋向价值多元化,内容复杂化,师德他律化,各高校应认识到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从学校重视,师德教育,制度体系等方面来树立现代法治精神,弘扬先进道德理念,建设良好的师德师风。

转型期高校师德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

转型期高校師德发展趋势及應對措施【3645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4017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