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21世纪新加坡中小學德育課程教材与教法改革及启示【1661字】

时间:2023-03-25 09:14来源:毕业论文
21世纪新加坡中小學德育課程教材与教法改革及启示【1661字】

摘要:21世纪伊始,新加坡对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与教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学校德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


摘要:21世纪伊始,新加坡对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与教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学校德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学校德育课程;教材多样化与科技化;要注重东西方德育方法的融合。

关键字:课程;教材;教法;改革

新加坡的道德教育向来是与时俱进的。在世纪之论文网交,世界局势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亚洲金融风暴的发生.对亚洲现存的一切都造成巨大的冲击,影响波及整个世界,新加坡亦不能幸免。但在所有遭受金融危机的国家中,新加坡最早最成功地抵御了这一危机。21世纪来临之际,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署未雨绸缪,于1999年4月发表声明,为了顺应变迁迅速的社会,中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必须做出适当的修订。为此,新加坡对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与教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一。新加坡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与教法改革

21世纪新加坡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与教法改革是以下理论基础的:(1)先进的科技已为学生开拓了无限的空间,并给予他们浩瀚的选择机会。因此,在面对决策和道德两难的困境时,道德认知与创意思维显得更重要。(2)全球化的冲击给作为公民的个体对国家的效忠与承诺带来永恒的挑战。因此,让学生从小培养对国家的认同感。责任感与归属感,更显得无比迫切。(3)采用指导原则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能确保适当的有关独立情境成为各主题及其学习成果的基础。根据上述理论,新加坡教育部对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宗旨与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的个人,使他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能对社会作贡献。为此,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从知识。技能及态度三方面着手,在知识方面使学生了解做出正确决定前要注意的道德准则;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掌握面临困难时应付。处理问题的技能;在态度方面,通过灌输各种道德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此,新加坡中小学对德育课程。教材与教法进行了改革。

(一)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改革

新世纪伊始,新加坡教育部对中小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小学将原来的好公民课改为公民与道德教育课,课程内容发生根本变化;中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名称不变,但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并规定小学各年级公民与道德教育课逐年推行(详见表一)。

表1新加坡小学各年级(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的推行

推行年份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年级

小一和小四

小二和小五

小三和小六

改革后新加坡小学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涵盖了五大主题:

1.个性塑造;

2.与家庭的联系;

3.对学校的归属感;

4.作为社会一分子;

5.以国家为荣并忠于国家。

这五大主题引导学生从认识个人开始,然后扩展到家庭和学校,最后延伸到社会和国家。

公民与道德教育具体包括了十个方面28个德目,它们是:

1.了解自我:(1)自尊;(2)自我肯定。

2。廉洁正直:(3)诚实;(4)勇气;(5)信用;(6)公正。

3.自律:(7)毅力;(8)耐性;(9)礼貌。

4.责任感:(10)对己;(11)对他人;(12)对学校和社会;(13)对国家。

5.爱家:(14)孝顺;(15)家庭凝聚力;(16)尊敬长辈;(17)维护家庭声誉。

6.爱校:(18)以学校为荣;(19)尊重与关怀学校的成员。

7.团队精神:(20)合作。

8.社区生活:(21)种族和谐;(22)互敬互重;(23)关怀和体谅。

9.爱国:(24)以国家为荣并忠于国家;(25)对国家有信心;(26)应变能力。

10.认识与了解邻国:(27)相互依存;(28)和平及稳定。

中学公民与道德教育每个年级包括6个范畴,分别阐述课程标准中所列明的各个主题;每一个范畴又划分为若干单元。表二是新加坡中学三年级公民与道德课教学内容。

wpe3。jpg(36652bytes)

此外,为了有效地推行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新加坡教育部鼓励学校提供5E“,即榜样(Example)。阐释(Explanation)。规劝(Exhortation)。环境(Environment)。和经验(Experience)等辅助活动。

(1)榜样:以能够把学校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所教导的价值观身体力行的校内成年人,作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2)阐释:教师对各种行为都能以适当的理由给予解释,学生就能理解和接受其中的道德准则。学生对各行为的理由有所理解,就能把内在化的价值观应用到新的情况中去。

(3)规劝:教师不断提醒学生实践所学到的价值观,将有助于学生改变他们的行为。

(4)环境:学校的环境。活动的展开以及在学校里的人际关系,都能增强在课室内所教导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

(5)经验:学校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和从错误中学习的场所。

因此,应该制造机会,让他们去关心别人。负起责任和做出决定。

[1][2]下一页

21世纪新加坡中小學德育課程教材与教法改革及启示【1661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236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