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小组看小学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在小学科学课实施的过程中,实验一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并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向自主开放的形式发展,更加突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那么,从实验小组的角度看,应如何在小学科学中论文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如何实施课程教学活动,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呢?对此,本人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如下几方面做必要探讨:
一。组建实验小组,明确成员责任分工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开展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通过亲手实践活动,开展对科学理论的探究,并在实践中增强体验感,提升学习的兴趣。然而,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在帮助学生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更应着手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建立试验小组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相互间的交流探讨,相互之间的协力合作,共同开展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对此,作为教师,在实验小组的分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差异性,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能力差异,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习惯以及动手能力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结合他们的个性特征。能力倾向。学习能力和社会背景等差异组建不同的实验小组。在实验小组的组建过程中,应让每一个小组都有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力求实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让组内成员之间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同时也要使组间的竞争变得公平。合理。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还应在科学实验中具体明确每一个小组成员的责任分工,并注重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之间进行轮换,让各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到所感兴趣的小组中去,继而有机会体验各种不同的角色,以此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二。善用材料结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尽可能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教师还应着手选择难度适宜的丰富资料。总体来说,在授课资料的选择上应该本着难度大于个体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要求,并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实践锻炼机会。在科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一定要守着四人一组的规则开展教学活动,如,在土壤观察活动中,就不要局限于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份样土,而是将学生带到操场边上的花圃中去近距离观察,这样便可以避免学生的围观,当然,这也离不开有效的组织。对于科学实验活动的开展,也离不开对实践素材的合理安排。如,以做一个钟摆为例,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受资源。时间。精力等原因的影响,常常会选择用演示实验来替代小组实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多教师没有将教学实践活动与现有的资源结合起来,以演示替代动手实践,也使得该章节的授课效果事倍功半。其实,材料的准备并不是那么困难,在教学工具箱中便有一个制作一分钟计时器的材料:一根铁丝以及能在铁丝上移动的圆形重物。在很多时候,作为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将一些比较简单的材料交给学生去准备,既能为教师节省更多的时间去准备教学活动,也能让学生在材料准备中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其培养探究能力的形成。同时,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一定要注意难度的梯次性,应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地逐步推进。
三。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对于小学科学课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开展小组合作的实验教学活动非常关键,对于如何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组建合理的实验小组是前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基础,优化课程教学方法则是保障。对于小学科学课程的优化,首先,教师应进一步明确实验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因地制宜地对每个学生进行分别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并展开激烈的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收获,对于小学科学课程来说,不仅要看学生问答了多少问题,更要看其所回答问题的价值,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感受成功的体验。其次,小学科学教学应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在活动过程中以及活动结束以后,开展针对实验的反思与交流,抓住学生发言中的关键点和散光点,引导学生将一些零碎的思维活动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使之条理化。最后,以小组为单位的科学实验探究过程,还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长,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给学生以正确合理的指引,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其树立学习科学的信心和勇气,并利用小组团队的力量,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学习,不断提升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从实验小组看小学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从实验小组看小學科學探究的洧效性【1803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2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