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试析中低段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及对策(2)

时间:2018-05-09 20:49来源:毕业论文
一、中低段小学生错别字的常见类型 通过前一段在校外的小学实习,我采用观察法, 材料 分析法对小学生汉字书写和错别字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从他



一、中低段小学生错别字的常见类型
通过前一段在校外的小学实习,我采用观察法,材料分析法对小学生汉字书写和错别字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从他们日常的家庭作业中搜集了出错频率较高的汉字,并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我认为错别字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汉字的多笔少画现象
在中低段小学生运用汉字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粗心等原因会造成书写汉字的过程中出现多笔少画现象。例如:学生在作业中出错频率最多的是“考试”这两个字,学生容易把“考”的下半部分写错,容易把“考”字的最后一笔“竖折弯钩”的里面加一横;“试”容易把它的最后一笔“斜钩”上再多加一笔“撇”;武装斗争中的“武”字,学生容易把武的最后一笔的“斜钩”上多加一笔“撇”;“瑟”下边的“必”写成“心”[1] ;摇曳的“曳”字学生最容易在“曳”上面加一点。
(二)形近字分辨不清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不仅数量多,而且有些汉字的形体相近,中低年级的小学生很容易将其混淆。例如:我在实习中观察到中低段的小学生在书写“拔与拨”“竖与坚”时,出错的概率最高。原因就在于这些汉字的间架结构一致,只有个别部件不一样,它们存在额差别是细微的。因此,对于中低段小学生来说很容易将其弄混,分辨不清。
(三)不理解汉字意义,导致用错部首
汉字是表意文字,如果不理解汉字本身所代表的意思,就很容易在运用过程中出错。而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观察却发现,学生由于不理解汉字的意义,而导致部首用错而产生错别字的现象还是极其普遍的。例如:学生做作文中写到:“我口渴了,想渴(喝)水。”我一看就知道他想表达的意思是我口渴了,想喝水。但是由于喝和渴这两个字是形近字,只是偏旁不一样,由于学生没有把握好偏旁的含义而导致使用错误。
(四)汉字的同音混淆
 汉字不仅数量多,而且同音字也很多,汉字的同音混淆也是学生在运用汉字的过程出现错别字的一个常见类型。我在批改学生的作业中发现,学生对“的地得”的分辨不清的现象极为普遍,错误率极高。例如:下课铃响了,我跑“得”比兔子还快冲出了教室。其中“得”容易写成“的、地”。再如,“座与坐”不分。老奶奶刚一上公交车,就有位好心人主动让出了座位。其中“座”容易写成“坐”。
(五)汉字结构书写错误
汉字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等,但在小学生运用汉字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汉字结构书写错误的现象。例如:“薄”字是上下结构,而学生容易写成左右结构的字;“满”是左右结构,学生容易写成上写结构;“从”是一个字,而小学生容易把一个字写成两个字,“从—人人”;“旷”字如果没有书写紧凑就很容易写成两个汉字,给人以误解,如“旷—日广”。
(优尔)汉字部件形变出错
在部件组合成汉字的过程中,有些汉字需要变成偏旁从而与其他部件组合成新字。然而在汉字部件变形的时候容易出错。例如:“土、女、车、子、牛”等汉字,它们既可以作为汉字来独立地使用,同时它们也是汉字重要的偏旁部首。当这些汉字作为左偏旁来使用时,汉字的最后一笔的“横”要改为“提”;“半、羊、辛”等汉字,当它们作为左偏旁来使用时,最后一笔的“竖”要改为“撇”。而中低年级的小学生往往感知觉能力差,对汉字的变形规律还没有掌握牢固,并且受先前的前摄抑制的影响,从而会出现错字现象。 试析中低段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及对策(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26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