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了解小學生个性特点,注重良好个性的培养【2955字】

时间:2023-03-26 17:36来源:毕业论文
了解小學生个性特点,注重良好个性的培养【2955字】

了解小学生个性特点,注重良好个性的培养

中小学教育课标中指出:小学教育活动要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什么是个性呢?个性就是


了解小学生个性特点,注重良好个性的培养

中小学教育课标中指出:小学教育活动要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什么是个性呢?个性就是人们独特的。稳定持久的。习惯化的行为模式或倾向,是个体拥有的独特性“。最能发挥其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的特性“。个性是一个人情商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儿童时期论文网是情感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孩子从小能培养良好个性,将对他一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将来的生活。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等所有方面都产生积极作用。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小学生个性品质现状

个性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如今,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加上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不良影响,很容易使他们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个性。据研究调查,大多数小学生都有如下不良个性的表现:

1。依赖

依赖性主要表现为对个人自理能力缺乏信心,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处事优柔寡断,希望父母或教师帮自己作决定。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也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依赖个性的主要原因。家长对子女的过分照顾,很容易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丧失独立做事。独立学习的能力,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习惯;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代替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方式,也容易使小学生养成依赖性强的个性特点。

2。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是指儿童在看问题时,以自己为中心,不考虑别人也会有和自己不一样观点的一种倾向。如今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长们的溺爱。袒护。包办,无限度地满足孩子所有需要,不管需要是否合理都会满足,甚至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都一一代劳。对于孩子的成长,家长虽然倾其了所有,可孩子却从小就认为这一切事情都应该理所应当的,这是应该的。长此下去,孩子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好“的自私心理,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点。

3。孤僻

孤僻主要表现为不合群,喜欢独来独往,不愿与其他人一起活动,不敢与外界多接触。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玩伴的缺失,家长怕孩子在外面受欺负,不愿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家庭结构的不完整,离异家庭的出现;孩子在家庭中感受不到爱的温暖,缺乏安全感;繁重的课业负担;相对独立的居住环境,使学生。同学之间的交往缺乏时间空间的保证,所以不会交往,缺乏热情,过于内向,这些都是造成孩子孤僻个性品质的原因。孤僻的危害是较大的,长期独处,不与人交往,思想感情得不到及时交流与宣泄,往往会形成多种神经症。

4。嫉妒

妒忌是一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心理,是因他人比自己占优势之后,试图削弱或排挤对方的一种带有攻击的消极个性心理品质,俗话说的红眼病“。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已家喻户晓。人都有嫉妒心理,小学上也不例外。但如果嫉妒心理得不到纠正,长期下去必然会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嫉妒心理会使人心胸变得狭窄,人际交往不顺利,内心痛苦不堪。造成小学生嫉妒心理的主要原因有,如其他同学的成绩比自己优秀;老师表扬他人而没表扬自己;自己容貌欠佳,身材不好不如他人;家庭贫寒不如家庭富有者等因素而造成的嫉妒心理。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个性的方法

作为正处于生理。心理都在发展关键时期的小学生,他们的个性正从不稳定型向稳定型转变,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且小学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时期,也是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教育者,在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应该采取合适的。恰当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促使个性健康发展,为以后各方面的顺利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良好环境对个性熏陶。

遗传只是为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把这种可能性转变成了现实。后天教育环境对个性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并促进其发展就离不开与其所处的教育环境的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教育环境的建设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品质。比如说针对小学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品质,教师可以设置换位思考。角色扮演情景,让学生学会移情,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针对小学生的嫉妒的个性,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公正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学会尊重。认可其他同学;针对小学生的孤僻心理,教师可以设置人际交往情景,让孩子学会交往,增强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针对小学生的依赖个性,教师要相信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作为家长也要给孩子个性的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如完整的家庭结构,和睦的家庭关系,良好的家庭氛围等。

2。因材施教对个性培养

因材施教“是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指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法。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人与人之间是有差距的,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教育的最高价值就是促进个性和谐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应努力去探索。发现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个性发展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因材施教,有利于发扬优点,避免缺点,有利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出好人才。

3。家长。教师的示范作用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在个性培养中,家长和教师都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家长的个性对孩子个性的形成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家长要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注意言传身教。教师的个性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智能发展有影响,而且还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品质形成。特别在小学生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个性的影响力,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塑造个人的优秀个性品质,来教育和感染学生;以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影响学生;教师要性格开朗,热爱生活,以自己的言行示范引导学生。

4。班集体的教育力量

班集体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班集体为小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教育情境,为每一个小学生的个性社会化提供了一个有目的。有计划。可控制的良好微观社会环境,可以说班集体是小学生个体进入未来社会的通道。学生的个性只有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才能健康发展,脱离集体的个性将会扭曲发展。心理学家认为:个性健康发展的最佳境界,是通过不断优化班集体建设,让小学生在班集体的感染教育中,个性品质得到主动和谐地发展。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在班上组织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的课外活动,如文体表演。体育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义务感,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与自制力都可以慢慢培养起来。所以,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能让学生在健康的集体舆论和和谐的心理气氛中,通过深厚的班级文化。多样的人际交往。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每个小学生的个性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总的说来,加强对小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身体健康。心智健全的孩子,我们要放眼于孩子的未来,注重现代教育观念的更新;我们要联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形成合力促进小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共创祖国美好的明天。

了解小学生个性特点,注重良好个性的培养

了解小學生个性特点,注重良好个性的培养【2955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274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