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教师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给小学教师教育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如生源素质下降,就业市场挤压,学科地位边缘等;小学教师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办学层次,增强专业适应,定向农村小学教育等方式进行抉择。
关键字:高等教育大众化师范教育小学教师教育
上个世纪末以来高等教育进入了不同寻常的快速发展时期,扩招的举措充分释放了民众读书上大学的渴望与激情,并以比政府预设的速度更快的节奏向前推进,原定于2010年后调整为2005年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门槛的目标实际上于2002年就提前实现,曾经不可企及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切切实实来到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据统计,2005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超过20%,从而一举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
与启动高等教育大众化几乎同时发生的是高等学校的合并。升格的步伐加快,截止到2000年8月,全国有612所高校合并组建为250所,且一直余绪未断。在这场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高校合并。重组的变革中,我们不能不注意到的一个事实是:独立建制的师范院校的大幅度减少,恰如有学者提出独立建制的师范院校的终结“的惊呼。在师范院校大量减少的同时或更早,师范教育固有的。分层有序的三级结构也已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长期并存的中师。师专。师范本科的三足鼎立的局势悄然瓦解,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专职的中等师范学校已完成她的历史使命淡然退出,宣告了师范教育由三级结构向三级结构过渡的时代转型,这是一场从制度到观念到心理的范式变革,喻示着教育新时代的到来。
中师的隐退意味着师范教育结构的重心开始上移,小学教师教育培养层次得以整体提升,专科成为进入小学教育人才市场的基本信号(少数中西部地区除外)。然而,中师的退场并不意味着所有中等师范学校的消失;让这部分教育资源整体地剥离出教师教育的轨道,是不合理也是不现实的。于是,在可能的条件下,原有的中等师范学校积极寻求升格或合并以跟上高学历的小学教师教育的需要,如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湖北沙洋师范学校等5所中等师范学校于2000年3月被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普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有的是与当地高一级学校合并成为其初等教育系();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中等师范学校以借壳生蛋“的形式和其他高校联合培养初中五年制大专学历的师范毕业生。在专科层次之上,有不少的本科师范院校也积极参与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但规模不是太大。可以说,原有的部分中等师范学校(现提升为专科层次;少量还是本科层次)仍是培养小学教师教育的主体,只是被纳入高等教育的范畴体系。
小学教师教育的培养披上高等教育的金色光环以后,其生存环境与生存状态是否有了明显的好转或质的提升呢?专科层次的小学教师教育是否就处于一种有利的发展态势呢?这是我们感到并不轻松的话题,实质上我们就怀有某种程度的忧虑。这种忧虑不是对小学教师教育未来前景的担心,而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在师范教育结构调整转型之时,在教师教育制度开放转轨之际,小学教师教育新的培养格局尚未正式形成,新的培养模式尚未正式建立,新的培养机制和动力尚未完善健全,所面临的当下的一些困惑与困窘。当然,这种困惑与困窘直接指向培养主体学校。
二。小学教师教育面临的挑战
由于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不仅是入学比率的变化,而是高等教育系统结构的改组与重构的过程,也是高等教育各专业重新占有和分配资源的过程。计划的定向培养的体制已经打破,作为刚刚跨入高等教育系统稚嫩的小学教师教育专业,面临的挑战有哪些方面呢?
1.生源素质下降。这虽然是一种很平凡的关切,但决不是平庸的赘语。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大降低了人读大学的门槛,满足了大多数人继续深造的要求,对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意义是无庸讳言的。高等教育由精英走向大众的征程中,其生源素质的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满足更多的中下层次学生入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使命,但生源素质的整体水平下降是情理之中也是无须掩饰的事实。对于专科层次的普通师范院校来说感受更为强烈_这类学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原来承担小学教师培养之职的中等师范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基本上都是优秀拔尖的学生应考;而现在纳入高等学校专科批次招生录取以后,是同类学生的最低层次报考,生源素质的落差是极为明显的。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市场经济的初始推行,高等师范院校招生陷入低谷,尽管国家采取适当降分。提前录取。优惠补助等政策仍难以凑效。如今师范教育整体局面已大为改观,教师地位。教师职业吸引力大大提高,但小学教师教育由于其办学主体层次的低下性,又无特殊的照顾手段,难以吸引到优质生源,生源素质的下降无疑对质量保障带来极大的冲击和影响。
2.就业市场挤压。由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有效实行计划生育人口控制的政策厂适龄入学儿童人数有渐次下降的趋势,使得对小学师资的需求比例减少,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据北京青年报2003年12月29日报道,北京市目前中小学教师还缺3000多人,但师资状况基本上是小学超编,初中持平,高中缺编;以湖南省为例:湖南省小学生人数将由1998年的805万迅速降至2005年的517万,降至2010年的500万。相应地,小学教师的需求量也将由1998年的36万迅速降至2005年的23万,2010年的22万。届时,除去自然减员外,小学教师将过剩8万多人。小学教师教育的就业形势由此可见一斑。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促进教师专业化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开放型的教师教育。教师来源构成多样化的重要的制度体现。但在目前教师资格证书的实施还存有诸多问题的情况下,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会干扰正常的教师人才招聘市场,从而也使小学教师教育的就业形势更显严峻和拥挤。
再之,_些师范大学本科生(非小学教育专业)甚至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也会俯就“小学教师行业,而这种可逆性(指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到高一层次就职)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小学教师就业市场这块本来不大的蛋糕“经多方分割,无疑使小学教育专业的就业空间愈显逼仄局促。
3.学科地位边缘。小学教育专业进入高等教育的运行系统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注意,而是在高校学科趋向多科性。综合化的发展生态中被挤入学科的边缘,成为高校学科群体发展的附属和陪衬。同时,在教师教育从独立定向走向开放多元的今天,师范教育正处于急剧转型之中,学科规制模糊不定:如关于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是混合培养“还是阶段推进“,尚处于试验和论争之中;如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是全能型“还是分科型“,也存在长期的范式之争。由是观之,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地位由于其本身的学科逻辑的不成熟而难以在高等学校的多学科环境中得到彰显。
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滞后也严重影响了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长期以来,无论是学科分类与代码的国家标准,还是学位教育的学科。专业目录,在一级学科教育学“之下,与幼儿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相并列的是普通教育学,初等教育学并没有正式的学科地位。直到教育部最新的学科和专业分类才在二级学科普通教育学“之下设立了中等教育学和初等教育学两个三级学科。为此,加强初等教育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加大初等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开放。交叉和整合的力度,建立初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形成学术共同体,促进初等教育学的课程开发和教师队伍力量的提升,是保障小学教师教育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
[1][2]下一页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小學教師教育的挑战与抉择【2962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3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