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學研产”培养模式与師范院校影视艺术教育浅析【4819字】

时间:2023-04-13 23:05来源:毕业论文
學研产”培养模式与師范院校影视艺术教育浅析【4819字】

学研产“培养模式与师范院校影视艺术教育浅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2


学研产“培养模式与师范院校影视艺术教育浅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200-02

一。学研产“教育模式与影视艺术专业

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具有三大功能: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研产论文网“其实就是高等教育这三大功能的具体体现,并且将这三大功能有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对于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的高校来说,需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和初步研究科学问题的能力。而学研产“的培养模式给全面发展学生知识技能提供了很扎实的基础。对于影视艺术类专业来说,有此模式为支撑,对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影视艺术专业,尤其是广播电视类的专业,是一门比较新兴的专业,起步较晚,实践先行,理论滞后。相关的教育理论。教学大纲。课程体系以及师资状况等因素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学研产“教育模式给影视艺术专业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框架支撑。尤其是的师范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不像专业院校有影视艺术教育的培养传统。学习环境和实践渠道,更需要在学研产“教育模式下培养自己特有的影视艺术人才――即全面的影视艺术专业化人才。这就使得影视艺术与学研产“教育模式分不开了。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导致大多数高等学校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无论教学和科研基础薄厚,无论是理工擅长还是文史主导,无论是艺术类。还是综合类院校,都应着时代潮流和利益驱使来开办影视艺术专业,影视艺术专业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发展起来。

二。师范院校影视艺术教育现状

总体来说,与其他类型的高等院校不同,师范院校的影视艺术专业教育一般都是从电化教育专业发展。衍生而来。师范院校开展影视艺术教育更多的从技术方面。实际应用方面为本培养影视专业人才,为了使学生既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准和专门技能,又具有深厚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修养,专业设置时,还会联合文学。美术。音乐等相关相近艺术专业,共同培养影视专门人才。在这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影视艺术教育,普遍具有以下一些问题:

1。培养人才的偏离性

这一问题不仅仅是在师范院校中存在,在其他开办有影视艺术专业的综合类。理工农林类大学中也有这方面的问题。大多数院校在影视合流教育趋势的影响下,将电影。新闻。电视。动画。网络。文学。播音主持。表演。广告。设计。摄影。录音等与影视相关的领域综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培养。对于相关人才的培养目标显得笼统和偏颇。有些以培养广播电视采编为主的专业,在培养教育过程却是注重电影理论知识的培养;有些学校培养编导。策划方向的人才,却在培养过程中侧重技术方面的学习;还有些学校则是以培养艺术审美能力为侧重的目标,却培养成为信息传播为主的教育。培养人才产生偏离性现象。

2。教育方式复杂多样

教育方式的选择主要是受到学校原有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影响,选择适合本校的教育方式来发展影视艺术类专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文化也随之不断的繁荣。影视艺术专业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其需求越来越高,成为新兴热门的专业,尤其是播音主持。表演类的专业受到许多高等院校的青睐和追捧,筹备和创办也相对快速一些,许多与影视艺术领域相差较远。文化积淀相对少的高等院校,常使用这种教育方式开办本专业;而综合类高等院校更多的则是靠文学。新闻等传统优势学科来发展影视艺术教育,其文化理论储备非常雄厚,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理论。艺术批评。文化剖析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但其对影视基础。实际操作和技术技能方面薄弱。科学理论研究占据优势,而社会实践方面相对较差;理工类院校与综合类相反,其注重实践方面的培养,忽视艺术素养的教育。

由此可见,影视艺术教育的方式很多样繁杂的,对于师范类院校来说,从电化教育专业发展起来的影视艺术教育,具备一定的相关设备和技术支持,但在艺术修养。审美理论方面却不能很好的融入专业教育之中,技术和艺术之间发展是两张皮“的状态。在教育方式的选取上也是摇摆不定,总体上还是偏向技术学习和实用技能的方式发展为主。

3。课程体系不完善

一个专业的教育方式和培养目标决定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架构,对于影视艺术专业,尤其是电视相关专业,由于是新兴的专业,在普通高等学校中课程架构,主要是吸取电影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电视艺术简单拼接,来进行相关的课程教学。因此,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带有很浓重的电影专业课程的影子,甚至是照搬照抄电影专业的课程。而电影和电视这两门艺术领域虽有共通之处,但有一定区别,这就使得电视专业的课程内容并没有凸显出电视艺术的独特之处,课程设置有所欠缺,课程体系显得不完整。

4。师资结构不健全

在,与影视相关的专业艺术高等院校很少,仅有寥寥几所,再加上影视艺术专业开展较晚,发展时间短。各个高校在发展影视专业初期师资力量会很薄弱。大部分的教师都是高校原有专业的相关教师,这些教师大多都是学习物理。无线电。教育技术。美术。音乐。文学。新闻等专业出身,对影视艺术领域的理解不够透彻,有重技术轻艺术,艺术门类。文化理论不准确等问题所在。长此以往,电视艺术人才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和束缚。5。实践渠道不给力

实验课是学生实践最基础的方式,学校的实验设备。场所等硬件设施是实验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条件。对于师范类院校来说,电化教育专业的实验设备。场所可以与之共用,但由于设备的造价高。更新换代迅速,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实验设备的更新受到很大的限制;此外,实验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和实验设施的使用之间存在矛盾,日常实验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学生实践技能的发展。

专业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影视艺术专业的专业实习环节总体上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但在管理机制上还需要提高,个别的学生对实习的消极态度需要完善管理体制来解决。学生的影视艺术素养和审美观念在专业实习中会受到制约,这是需要亟待协调的一个问题。

三。师范院校影视教育的解决措施

面对师范院校影视艺术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和吸取各类院校开办相关专业的经验教训,结合教育教学质量,处理好各个教学培养环节,借助学研产“的培养模式,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

1。明确培养目标

明确培养目标是促进影视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高校创办影视艺术教育是要培养成电视专业人才,还是电影。网络。新闻等专业人才要非常明确。这样,在制定教学计划。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以及管理等方面才能有的放矢,在引入优秀的师资方面才能更好的为相应的专业服务。从而培养出全面的。为社会做贡献的专业人才。

2。依托固有优势,确立正确。合理的教育方式

师范类院校的固有优势就是影视艺术专业是由电化教育专业发展起来,有很深厚的技术层面的基础,实验使用的设备(摄录。音频。编辑。照明等)和场所(录音棚。演播室)都很齐全,具备了一定的影视技术方面的理论体系。相比于综合类等其他高等院校,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给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结合提供了很好的保证,也为学研产“教育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优质的条件。

师范类院校可以利用这些固有优势,以学研产“教育培养模式为理论支撑,确立一个正确。合理的教育方式,培养出理论知识雄厚。实践技能熟练。科技创新思维强的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对于师范类院校的影视艺术专业来说,最重要的解决好的问题就是艺术修养和技术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正确合理的教育方式就是将艺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操作很好的融入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既能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又能建立起完整的艺术理论体系。将学生自己具备的艺术理论体系和技术技艺技能,应用到实际实践创作中去。在创作的过程中体会理论知识的能量,制作成作品,为社会和自身发展服务。让有能力的。优秀的学生将自己实践过程中创作的作品和自我具备的只是理论体系相结合,将影视艺术和技术相结合,从中领悟出一些值得研究的课题。从而实现了学研产“的完整结合。

3。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设立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明确之后,课程体系设置成为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师范类院校的影视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借鉴其他同类院校或者相关艺术类院校的课程设置,也可吸取电影专业的课程体系,取其精华,再与电视艺术的本体特征相结合,来进行课程设置,从而组织教学。要避免盲目的照搬照抄,直接将培养电影专业人才的课程完全挪到培养电视专业人才的课程中,或者是只将表面改成电视专业,而没有深入到本质当中。

课程设置要符合学校校情。院情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虽然都是师范类院校,但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公共课的开设就不尽相同。在制定专业课程体系时,就需要考虑到公共课和专业课在每学期的比例问题。让学生更舒服的掌握不同的知识,科学的建立好知识结构;内部主要是要调整好实验创作类课程和实验设备。场所之间的矛盾,将实验课程安排在不同的学期中进行,提高实验设施的利用率,避免实验创作类课程之间产生时间冲突,影响教学进度的完成和学生创作的流程;专业基础课。主干课。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等课程类型之间要科学合理的安排,符合学生知识结构的成长和发展。

课程设置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需要进行调整。师范类院校的影视艺术专业总体来说还是有重理论轻实践之嫌,需要加大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大实验课程的比例,增加实验课的课时和创作课的数量,尽量设立出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使学生更好的把学研产“三者结合起来。

4。积极引进优秀。创新型的师资力量

由于影视艺术专业起步时间晚,电视艺术也只有二十来年的时间,师资资源更多的是靠其他理工类。艺术类专业出身的教师来担当,摸索。影视艺术科班出身的教师数量较稀少,质量上。知识架构。教学技能和经验方面都有待提高。师范类院校可以借助自身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深厚的优势,在日常教学中对影视艺术专业的学生潜移默化进行师范专业基本理论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耳濡目染的获取一些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如: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得当教师的一般性知识和技能。再加上专业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影视艺术科班出身的教师,提高影视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通过高层次。高学历的学习经历和经验,鼓励教师做好教学的同时,进行科学研究,积极申报相关科研项目,培养具有创新型的师资队伍。

5。集合学校。社会等各方面资源,拓展实践的渠道

对于师范类的影视艺术专业来说,实践的硬件设施虽然齐全,但是实践创作的环境相对滞后,实践渠道也相对要窄。

对校内来说,优化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保证实验设备的良好和实验场所的正常运作,创造优良的实践场所。在技术技能课程的教学中,要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减少验证性实验次数,激发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业余时间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为学生课外创作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集合学校各方面的有利资源,创造良好的实践创作环境,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成立影视制作小组“摄影小组“等方面的社团活动,建立学术作品创作大赛为学生创作提供条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以学校或为单位,加强和社会的密切联系,拓宽专业实习的渠道,也可以在内部将各个专业之间的实习实践资源进行相互共享,通过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为学生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实践领域,增强实践机会。条件成熟还可以筹建和创办实习实践基地,形成系统的。科学的。有秩序的实践活动,从而提高了专业实习的质量。

四。结语

学研产“培养模式,给影视艺术这一新兴的学科领域,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基础和理论支持,对影视艺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都有实际的指导意义,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指导,科研辅导,将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学生培养成理论知识雄厚。实践技能熟练。科技创新思维强的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同时具备技术技能和艺术文化修养,促进影视相关工作领域的健康成长,更好为社会服务。让影视艺术这一新兴专业健康向上。蓬勃繁荣的发展。

学研产“培养模式与师范院校影视艺术教育浅析

學研产”培养模式与師范院校影视艺术教育浅析【4819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918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