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与校企合作模式结合的探讨
高等专科教育同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一样,是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失的有机组成部分,专科教育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和本科教育并行,侧重于学生实践,有自己特色的高等教育类型[1]。
但是,专科教育长期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地位,人们对论文网专科教育观念模糊,认为它是本科教育的压缩版,总是依附于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水平较低,学生毕业后工作不好找,等等,对专科教育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2]。
一。车辆工程专业高职教育遇到的瓶颈及解决方法
现在的专科教育以教给学生理论知识为主,没有摆脱传统的一笔,一书“课堂理论的讲解模式,教师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课程设置也是参照一些本科院校开设的课程,专科教学课时少,因此将本科课程压缩给专科学生,也是人们认为专科教育是本科教育压缩版的原因之一。而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大多数高等专科院校的教师还是单纯的教师型,大部分教师从学校毕业后就进入了另一个学校任课,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比较缺乏,这就显示了要建设一支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还有很长路要走。
(一)引进来――校内外结合,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我们刚刚提到了实践经验,让学生掌握至少一门技能,对其以后就业发展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专科教育就是培养实用性人才,在校期间给学生创造实际的工作环境,让其能切身体会,比只在课堂上干巴巴地讲解效果无疑要好得多。
一些工科类专业,如汽车。电气。机械等,这类学科实践性很强,需要有供学生实习的场地,而为了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专科院校应该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扩大更新,专精专用,并同时争取和社会企业建立联系,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这样才能尽可能模拟出工作环境,让学生切身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重点加强与专业技术密切相关的教学实习,因为它与专业基础理论密不可分,理论联系实践,巩固和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了解这些理论知识在具体工作环境中如何应用,真正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邢职汽车系的实训基地和德国大众。上海通用建立有合作项目,成立了中德班和通用班,这些机构为学校提供了部分教学用车。发动机等,为学生平常上实训课提供了教学用具,创造了良好的实训环境,模拟了较真实的工作环境。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能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如在课堂上学生学习了发动机原理的知识,在实训课上就能够安排学生亲自拆装发动机,更好地了解其结构和功能,加深对发动机的印象,效果更突出。
(二)走出去――利用校外资源,培养学生。
知识是在学习中获得的,技能则是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的,只有理论知识而缺少实践技能的人就如只会讲开车理论而不会开车一样,这样培养出的学生能力是不完整的,在其找工作阶段这方面的劣势就会凸显出来,用人单位都欢迎录用后立即就能用的实践性人才,而不是那种还需要再培训一。两个月才能上手的毕业生,所以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与实践技能是专科教育应该关注的要点。
除了上面那种利用校内资源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方法外,还可以让学生走出去“,真正到工作单位体验工作,真实的环境更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让其体会工作的酸甜苦辣,更能认清社会现实,了解工作的不易,知道掌握一种谋生技能是多么难能可贵。
邢职汽车工程系中的汽车营销专业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与邢台地区最大的汽车集团――蓝池集团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大二开始就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在蓝池集团旗下的各个品牌4S店进行四个星期的实习,安排学生在销售和保险部门,在实习期间为学生布置诸如:了解所在4S店的车型。热销款式。人员架构。接待顾客等一系列任务。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如课堂上学到的六方位绕车介绍法。FAB法,在实际接待顾客过程中怎么介绍,学生可以切实了解,对其以后就业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大部分学生在实习结束后都有自己的体会,对知识能更好地掌握,对以后想从事的工作也有了初步规划,这样实习目的就达到了。
不仅要让学生走出去,教师也要经常走出去,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实践水平。不定期安排教师下厂锻炼是个很好的途径,汽车工程系安排了四到五名教师去4S店任职,学习4S店的管理经验,了解其运营环境,对汽车销售和维修方面的知识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实践经验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分享,举一些实际例子,避免课堂上总是讲干巴巴的理论知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有利于知识传授。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
上述两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思想,就是要同企业建立联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校企合作模式,它是院校与企业以合作共赢为基础,搭建一个校企之间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人才培养平台与载体,是大专院校为谋求更好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较好的组织形式。从大专院校为社会服务的表现形式来看,无论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应用型毕业生。对其进行职业规划和技能培训,还是开展应用技术课题的研究等,校企合作模式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
大专院校的学生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能够得到实际工作环境的锻炼,获取工作经验,为其毕业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许多企业单位都希望招到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在其招聘告示上经常有一两年工作经验“这样的字眼,而对于有意向去该单位就职的毕业生来说,往往会被用人单位拒绝。应用校企合作这种教学模式,参考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服务要求指导学生学习,使其能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具备用人单位招聘人员时要求的实践能力。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比较顺畅地由安逸的学校过渡到复杂的社会,能够很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实习期间,学生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其认真刻苦的精神,增进其对岗位及职业的认识,对以后想要从事的工作有一定了解。同时将理论联系实践,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教育,使学校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地增强和锻炼[3]。
(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
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到学校任教的教师,具有完备的理论知识,由于没有参与过实际生产,因此实践经验较为缺乏。而校企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还能提高其教学质量。
安排教师去企业下厂锻炼,从事诸如实际生产。产品研发。经营管理等工作,熟悉与所教授课程相关的实际环境,让教师在做中学“,使其能将理实结合,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使理论教学更具有实践性。针对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下厂锻炼能使教师通过亲身经历,了解到目前用人单位对于各类人才的需求,有助于教师明确专业技能培训方向,增加以培养学生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整合教学内容,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真正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而且能增强其实践能力,从而成为符合高职教育需要的真正双师型教师。
(三)校企双方互惠互利。
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让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实施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企业方将学校的教学大纲与自己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对接,共同研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企业人员与教师一起编写教材,制定岗位能力细化标准,完善岗位技能培训,使企业进学校,学校融企业,师生进一线,校企紧密结合[4]。加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有效联系,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无形中也为企业做了宣传,扩大了企业的影响,实现了双赢[5]。
三。结语
校企合作已经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企业人员走入课堂讲解实际工作,教师进入企业从事经营管理。技术开发等,是一种很好的互动方式。与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行业特点进行一系列应用性研究与开发[1]。高职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为社会服务,而其外在表象就是为用人单位输送优秀的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培养出的毕业生是否合格。是否对口,要到社会企业中验证。高职教育如果想要在社会上发展得更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就要围绕这一原则办学。毕业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精神都要体现在为社会服务这个最终目标上,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1]。
车辆工程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与校企合作模式结合的探讨
车辆工程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与校企合作模式结合的探讨【3397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9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