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础教育的视角谈如何实现应试教育同素质教育的统一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15-0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编著的学会生存里面提到“培养完人“。我觉得这与当下我们所提倡和呼吁的“素质教育“是相吻合的。在古代西方社论文网会和近代中国,我们都能发现“素质教育“的影子。在希腊。罗马的教育传统里,“学校的理想是要培养一个具有智力。审美感和体质平衡发展的和谐人格“。(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p30)在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应该是民主的,应该是“整个生活的教育“,“应该是健康。科学。艺术。劳动与民主织成之和谐的生活,即和谐的教育“。(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1。p326)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提到了“和谐“这个词,通俗一点来讲,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德。智。体。美。劳“教育。
目前,“素质教育“的问题在全世界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并不是单单在中国实施遇到了困境。正如学会生存里指出的那样:目前的教育是一种“说教的。学究式的“。“有助于人格的分裂“的教育。“为了科学研究和专门化的需要,对许多青年人原来应该进行的充分而全面的培养弄的残缺不全“,“过高地估计了提高技术才能的重要性而损害了其他更有人性的品质“。(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p193)而这种教育体现在中国应该就是“应试教育“。中国最早的一部校园青春剧十六岁的花季中对中国以高考制度为代表的考试制度有过这样形象的描述:一个孩子从背起书包那刻起,就走进了黑色七月的阴影。我想编剧无意暗指“应试教育“是阴影,而是想突出过分的考试制度对孩子的一种戕害。陶行知先生曾批判这种“过分的考试制度“像“赶考“,“首先赶走了脸上的血色,赶走了健康,赶走了对父母之关怀。“应试教育确有“呆板“。“形式主义“。“丧失个性“等诸多弊病,但其也并不似有些人眼里的“洪水猛兽“那般可怕。“应试教育“本是个中性词,但现在却有越发多的人将其有意偏向了批评的一面。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从隋朝起,便已创立了为彰显公平。强调严格考试评分的科举制。这应该算是中国“应试教育“的雏形。科举制作为在中国存续了1300年的历时最长的人才选拔机制,肯定有其合理性和可取之处。可见这种带有应试教育意味的教育模式古已有之,并且早期在选拔人才方面作用巨大。影响深远。所以说,今天我们大可不必将应试教育放在素质教育的对立面去批判。作为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想要在13亿多的人口当中低成本高效率地选拔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至少在当下,没有哪一种教育体制比应试教育更具优势。即便是在西方社会,应试教育也没有被舍弃。但是对于应试教育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并努力寻求解决之良方。在我看来,要想做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统一,至少应试教育可以加入“乐学“。“终身“和“民主“这三剂药材。
“乐学“即之前我在教学平台上提到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是一种真正让学生快乐学习的教育。就像是哄孩子吃药,同样是治感冒的药,一种是压花成小动物形状的加入了水果口味的药片,一种是单一色调最多包层胶囊的药丸,哪种能让小孩子心甘情愿地吃下去,结果不言而喻。就拿我们的教材来说,在视频ImprovingStudentsEngagementin8thGradeELA中,我发现视频中孩子们的英文(相当于中国的语文)教科书是一本小说。一开始我觉得奇怪,觉得会不会这只是一堂课外阅读技巧训练课?查阅相关资料后我发现,美国的基础教育是没有统一的教科书的,州与州之间的教材也不会完全一样。反观我们的教材,倒是有了点“干腌菜“的味道,既缺少与自然的联系又缺少与社会的联系,甚至跟孩子自己的心灵都有层隔膜。这不禁引起了我对中美之间基础教育的差别的兴趣。
对比下来我发现,在不同阶段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美国的基础教育显得更人性化。更能贴近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如在小学阶段,针对孩子普遍好奇心。求知欲强的特点,在三年级之前,学校主要教授给学生的是各种各样常识性的东西,带领学生参观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教会他们怎样懂礼貌有爱心。通过各种体验式的课内外实践和大量的阅读活动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三年及之后,他们的学生才开始学习基础的算数,到了初中他们才学习我们国内小学五六年级所学的数学。我们国内也“鼓励“孩子阅读,但是却不够通情达理。这种“鼓励“大有点“强制性“的意味在里面。从小学开始,学校便会给学生列出一份读书清单,不仅要顶着大批量作业的负担读完,甚至还要通过考试的形式来检验阅读的“质量“。如果考的是对文章旨意的理解也就算了,考的竟是些还原文本内容的。细节性记忆性的东西。这样如何能让孩子“快乐“地阅读?不快乐,又何谈“培养阅读的兴趣“?而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不喜欢阅读的习惯,其影响是终身的。2014年国民阅读调查数据令人尴尬:2013年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人均每天读书13。43分钟。一个不阅读的民族令人担忧。
除此之外,美国学生在三年级之前都没有考试,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根据课堂练习和平时测验,孩子们既没有什么家庭作业,也不用预习和复习。虽然美国也有课外辅导的现象,但却不像我们国内这么普遍。因此,大多数孩子都可以将业余时间用来发展自己的兴趣,学其所乐。这和陶行知“解放儿童的时间“的思想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他指出:“过分的考试制度“使“一般学校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确实,当下国内大多数青年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确实要落后美国年轻人一大截。在考试的内容上,美国的中小学也不会重复课本的内容,而是侧重能力。考试结果出来后,家长会收到学校寄来的长长的成绩报告,不仅根据成绩,还会根据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出的能力强弱给家长提出改善和强化建议。这些针对意见和改善目标甚至会让孩子终身受益。而我们国内的“成绩报告单“,好像是只有“成绩“而没有“报告“的。而单是一张“成绩报告单“已经让我们受到老师家长双重夹击的“汉堡包“学生“乐“不起来了。与美国的这种“小时候抓素质,大了抓学习“的一般性的教育模式相反,中国往往是“小时候死读书,大了搞德育“。这种本末倒置的教育模式不仅是对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孩子身心的摧残,也是对教育宗旨的亵渎。到目前为止,国内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几乎是形同虚设,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们当时的思想品德课都是由语文老师代上的,学校也不会浪费一个名额专门去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师范生来教思想品德。若是语数外的课时不够,思想品德课则直接让位于这些所谓的“主课“。过去,我们思政课的老师曾告诉我们在她女儿所读的小学,唯独思想品德书是不用包书皮的。教师对不同科目的偏重加上“主““副“课之争对学生的价值判断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如果不加以警惕,使学生产生:思想品德不重要,语数外考得好才重要的潜意识的话,素质教育又从何谈起?
终身,通俗的来说就是:活到老学到老。这种终身教育的意识最初体现在伊斯兰教的教育上,因为伊斯兰教的教育深信:“
人能够通过教育使自己完善起来“(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p31),而这种观念激励着穆斯林们“从生到死“一贯地进行自我教育。古代波斯的教育也“包括一个人的终身受训,包括一个人直到老死的一切活动。这种教育除了传授科学知识,养成美德,训练智力以外,还包括公民训练和实际生活的见习。“(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p29)甚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看来,终身教育是解决考试制度所产生的问题的关键。“当教育一旦成为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时,人们对于成功与失败的看法也就不同了。如果一个人在他一生的教育的过程中在一定年龄和一定阶段上失败了,他还会有别的机会。他再也不会终身被驱逐到失败的深渊中去了。“(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p107)童话大王郑渊洁曾在一个叫“今日博客“的访谈节目中指出:“人的毕业证书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的死亡证书,你必须活到老学到老。“但是现实是很多学生误以为拿到文凭就毕业了,这也是郑渊洁觉得学校最误人子弟的地方。
民主,在我看来有两方面的内涵:一个是自我教育,另一个是启发式教育。自我教育主要是培养一种管理自我学习的能力,为的是在缺少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下能够进行可持续性的教育,这也是终身教育的必备素质之一。而要做到启发式教育,我觉得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理论可以参考:解放眼睛,解放头脑,解放双手,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而最后两点“解放空间“和“解放时间“在如今的教育环境之下显得尤为紧迫。“解放空间“用陶先生的话说就是:“把人民与小孩从文化鸟笼里解放出来,飞进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丰富的食粮。“而“解放时间“是指“把人民与小孩从劳碌中解放出来,使大家有点空闲,想想问题,谈谈国事,看看书,干点与老百姓有益的事,还要有空玩玩,才算是有点做人的味道。“比如,日本在启发孩子爱国时,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欣赏祖国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的有关图片或影像资料,带领他们学会欣赏蓝天白云,启发他们学会欣赏国家的美,继而引导其学会爱自己的国家。他们从一草一木这些身边可知可感的具体事物入手,由小切口引出大内涵。而我们国内学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则更多地把学生当做“美德之袋“。“道德之洞“,灌输类似于“学习GM先烈“。“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勇于同敌对势力作斗争“这类大而抽象的理论性口号性的东西,这样不仅不能充分起到启发学生爱国意识的效果,反而会令学生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中产生迷茫,迷失方向。启发式的教育必须立足于实践,让学生从实践中受到启发获得感悟。当然,我们国内也有成功的启发式教育的例子,我自己便有幸经历过: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师为了让我们写一篇叫做“包饺子“的作文,就让我们分别准备好包饺子所需的不同材料并带到课堂上现场学包饺子。跟以往写作文挤不出字不同,那次我们竟都有话可写。而这样通过实践启发思维的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起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而要真正做到启发式教育,教师还必须具备耐心。只有“愤而启“。“悱而发“才能发挥启发式教育的最大功效。
如若我们的孩子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快乐地民主地在实践中受到启发,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养成终身教育的习惯,那么应试教育也会慢慢和素质教育合二为一的。
从基础教育的视角谈如何实现应试教育同素质教育的统一
从基础教育的视角谈如何实现應试教育同素质教育的统一【4034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9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