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展望 15
参考文献 15
一 研究背景
(一) 心理理论的相关研究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通过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从而推测他人的意图或预测他人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ToM)。心理理论首先源于Premark和Woodruff(1978)关于黑猩猩是否认识心理这一问题的猜测,“心理理论”被他们定义为:心理理论是个体推测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是儿童认知发展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社会性认知发展的必经阶段,理解他人心理并进行人际互动是人类交往的认知基础,儿童的心理理论的发展对其今后的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极其重要。
当前儿童心理理论领域的研究者较为一致地认为,儿童对错误信念(false belief)的认识水平是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错误信念是指儿童能够认识他人的观念是错误的。错误信念的研究始于1983年Wimmer和Perner的实验,该实验主要是让儿童看一个故事,该故事的内容为:一个男孩将巧克力放到橱子A中,然后他出去玩了。在这个男孩不在的时候,他妈妈把巧克力从橱子A中拿出来放到了橱子B中,问儿童“当这个男孩回来要吃巧克力回去哪里找巧克力呢?”。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3岁的儿童认为男孩会到橱子B中去寻找巧克力,而4岁以上的儿童会做出正确的回答,说明3岁的儿童还未明白自己对某一事物的信念和他人对同样事物的信念可能不一致[1]。此后,研究者对此研究范式进行修改,并且更贴近儿童日常生活的场景,有的3岁的儿童也能够表现出错误信念的认知[2]。From优Y尔E论W文W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错误信念主要有两种实验范式,一个是意外内容任务,一个是意外转移实验范式。
1。意外内容任务:在意外内容任务中,实验者给被试看一个装有铅笔的糖果盒,让被试去猜测糖果盒中装了什么,然后实验者打开盒子让被试去看装在里面的铅笔,实验者再把盒子盖上盖子,让儿童去猜测如果是其他人看到糖果盒他们会回答里面装了什么。如果儿童回答其他人会说“糖果盒”,那就可以认为儿童通过意外内容任务。如果儿童回答“铅笔”,那就算儿童并未通过此任务。[3]
2。意外转移实验范式:在意外转移范式中,经典的实验情景就是Sally-Anne任务,Sally把她的弹珠放进她的篮子中,然后离开房间。之后Anne把弹珠从篮子中拿出来放入盒子中,等Sally回来后,问儿童会去哪里找她的弹珠。若儿童回答Sally会在她的篮子中找弹珠则通过该实验;若儿童回答Sally会在盒子中找弹珠则为不通过该实验。通过该实验任务,儿童必须能够理解他人的心理表征和自己的是不同的,而且儿童还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预测他人行为。
(二) 独裁者博弈及其相关研究
独裁者博弈(Dictator Game)是经济学中的常用的研究手段,用来了解人们的经济决策行为。后来,它也被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中,研究者常通过人们在博弈中的表现来研究人们的“公平”、“利他”“合作”“信任”等。在独裁者博弈中,由决策者来分配一笔固定的资金,接受者就只能选择接受决策者的邀约,独裁者博弈只进行一次,接受者无法对决策者的分配提出异议或者对决策者进行惩罚。在独裁者博弈中,决策者提出利他或者比较公平的分配都可以被看做其具有亲社会的偏好。儿童在博弈游戏中的决策行为也可以作为考量儿童的公平行为的方式,尤其是在独裁者博弈中,儿童作为完全的决策者,他提供给他人的分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其公平意识。 中度智障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与其在独裁者博弈中表现的关系(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9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