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中度智障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与其在独裁者博弈中表现的关系(3)

时间:2023-04-15 15:10来源:毕业论文
对于成年人来说,他们在独裁者博弈中常常会提出给接受者非零的邀约,决策者在独裁者游戏中不仅仅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还会把自己获得的利益和他人进

对于成年人来说,他们在独裁者博弈中常常会提出给接受者非零的邀约,决策者在独裁者游戏中不仅仅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还会把自己获得的利益和他人进行比较,从而会提供给他人一定数量的资源。绝大多数的成年人给予对方的分配量占总数的20%-30%[4][5]。心理学家们也关注儿童在博弈游戏中的分配行为,并以此来探查儿童的公平性行为和利他行为的发展,儿童在独裁者中的分配行为是否具有年龄效应,研究结果不尽相同。

李占星以3-6岁的儿童作为被试,发现儿童在独裁者博弈中进行公平分配的行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而且4-6岁的儿童与3岁儿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6]。在对学龄儿童的研究中表明,9岁儿童愿意分享30%-40%的贴纸,4岁儿童愿意分享的贴纸数量为20%-30%,9岁儿童的出价显著多于4岁儿童[7]。Harbaugh等人以二年级、四五年级、九年级、十二年级这四个年龄段的儿童作为被试,发现了二年级的被试提出的邀约要少于总量的10%,但是其他几个年龄段的被试提出的邀约为总量的10%-20[8]。

在独裁者博弈游戏中,决策的权力只有提议者拥有,但是提议者们并不会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是会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给他人资源,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提议者的利他行为和慷慨意识[9]。

(三)心理理论和独裁者博弈的关系

在博弈游戏中,儿童在考虑自己获得的利益的同时,也会将他人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进行相互协调,从而作出决策。儿童在使得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他人的情绪状态,会考虑自己的不公平分配是否会引起他人的不满情绪。这一过程需要儿童心理理论的参与。

心理理论是影响儿童做出公平分配的重要因素,Takagishi指出那些获得心理理论的学前儿童能够更好的去推测他人的反应,从而进行更公平的分配,而未通过的学前儿童则会做出更自利的行为[10]。Sally和Hill在对6~10岁的儿童心理理论和其公平意识的研究中,发现那些通过二级错误信念的儿童在独裁者博弈和最后通牒博弈中,在分配贴纸时会更倾向于公平数量的分配,而没有通过错误信念的儿童则会给对方很少的资源[11]。崔莎研究学前儿童博弈决策和心理理论的关系发现,通过心理理论的儿童在独裁者和最后通牒博弈中分给对方贴纸的数量显著增加,并且在最后通牒博弈中会将更多的资源分给对方[12]。

总而言之,儿童在博弈游戏中的表现和其心理理论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心理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儿童公平性分配,在进行分配活动和博弈游戏时,心理理论发展水平较高的儿童能够更好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进行分配,儿童会采取相对公平的决策,以使自己和对方的资源相对均匀。

二 研究构思

(一) 研究目的

当前,研究者在儿童心理理论方面有了相当的研究,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和儿童的情绪、社会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现有的的研究多是针对典型发展儿童的,而对于非典型发展儿童(智障儿童、自闭症儿童等)研究几乎是空白的。智障儿童在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情绪表达能力等方面都落后于正常儿童,而这些因素又会同时影响儿童的公平性行为。

智力障碍儿童公平感的获得都会使得儿童在独裁者博弈游戏中做出更利他或者更公平的分配,韦小满在对弱智儿童合作与分享行为的研究中,发现三年级(11岁左右)的学生已经出现分享合作行为,但是这些行为普遍相对于四年级(12岁左右)薄弱[13]。随着年龄的增长,智障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分享、合作、助人等)水平也会相对较高,魏芳指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必然需要特定的认知技能,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心理理论能力[14]。 中度智障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与其在独裁者博弈中表现的关系(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995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