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沟通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应用及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210-01
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结构,留守儿童较易出现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及躯体化症状,3个维度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1]。有调查显示,虽具体差异的维度论文网略有不同,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总分。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上分数高于非留守儿童[2-3]。如何立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实施具体可行的学校教育和干预,是教育者的应当重视的任务之一。
沟通是心灵的交流。情感的交融以及知识的互动,人类具有人性。情感交流的需要。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农村中小学校是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阵地,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救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处于师生沟通主导地位,其沟通观念。技巧及态度直接决定教育交往和教育活动的效果。对于情感有所缺失的留守儿童而言,与教师的良好互动沟通,可以帮助增强其心理弹性并促进其自我保护性因素发挥作用。师生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两者相互渗透,共同发挥作用。本文仅就非语言沟通在留守儿童师生沟通中的作用及技巧进行探讨。
一。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仪表。体态。声调。目光接触。手势。表情。距离等非语言方式进行信息表达与交流。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身体的每一个动作。姿态都可以向对方传递信息。师生双方在运用言语进行沟通交流的同时,常需要借助于表情。目光。行为。姿态等配合。深化言语表达的效果。
二。非语言沟通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艾柏尔?梅拉别恩认为,一句话的信息传达效果中只有7百分号依赖于文字本身,而93百分号通过声音和体态表达。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留心观察留守儿童的体态语,比较准确地觉察他们的内心世界,读懂隐匿在对方体态语中的暗示信息。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的情感更加敏感,更注重细节信息的收集处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责。一位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衣着发式无形中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4]。他们可通过对教师言行的观察,了解教师,获取知识和情感。且非语言沟通有利于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激发,可有效促进师生双方相互理解和接纳,促进留守儿童个性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操控自身体态语,娴熟地掌握并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发挥非语言沟通在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中的作用,更为准确具体地表达,以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育。
三。非语言沟通的基础
1。尊重
尊重留守儿童,不把他们看作问题儿童是最根本的沟通基础。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易于出现学习焦虑。沟通焦虑。敏感。悲观。孤独。胆怯等情况,但不能谈及留守儿童,就等同于有问题的孩子。要充分尊重留守儿童,要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为他们提供公平。自由的学习发展空间,真正促进他们成长。尊重留守儿童,就要用平等的心态去帮扶他们。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帮助不能用施舍的。高高在上的心态,而应用尊重的心态去看待和理解留守儿童,给他们真诚的帮助。
2。爱心
如果说尊重是教师与留守儿童沟通的基础,那么爱心则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即便有了尊重的态度,如果没有爱心去激活。维护留守儿童的心灵,那么他们的行动必定没有说服力,也坚持不长远。态度是心灵的表白,有的教育者态度不好,其实这正反映了他们内在爱心的缺乏。没有付出真情或者是情感输出不够。只有付出爱心,才会在行动中显现出平和与关切;也只有付出真情,才可以获得留守儿童的信任与支持,最终让教育效果最大化,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四。非语言沟通技巧
1。善用目光接触沟通
目光接触是沟通心灵的桥梁,目光可以传达恨。恐?帧⒛诰巍⑾苍玫惹樾饕约氨泶镄判摹?爱与支持等。教育者真诚的眼神是获得留守儿童信任的基础,善于沟通的教师,重视目光接触与学生保持联系,眼神中流露出热情和尊重,以博得留守儿童的信任,真正叩开他们的心扉,使双方能够得到心灵的沟通。
在与留守儿童沟通过程中,应以期待的目光,注视他们的面部,杜绝面无表情的斜视,或不停地上下打量。注意目光接触时间不能过长,而形成凝视。因为凝视往往能够表达多重意思,有时带有敌意,有时表达痛苦。长时间凝视,会让留守儿童感到紧张。而留守儿童对教师的凝视则多是充满期望与求助,教师应借助其他肢体语言或行动予以回应,让他们感受到关心与爱。
2。注意面部表情沟通
面部表情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状态和习惯过程。弗洛伊德曾说过,没有人可以守住秘密,即使他缄默不语,他的手指尖都会说话,他身体的每个汗孔都泄露他的秘密“。因此,教育者应当善于表达与留守儿童沟通的面部表情,更要细心体察他们的面部表情,根据面部表情辅助观察他们的身心状况[5]。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也是面部表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沟通中,教育者的微笑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友好。善意的表达,能给对方带来一种美的感受。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在情感上非常脆弱,需要人性温暖。教师真诚热情的微笑,往往可以消除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恐惧感,增加他们对教师的信任,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留守儿童更加振奋。意志更加坚强。相反,如果教师表情冷漠,则会导致留守儿童紧张,并且会使他们认为这样的老师难以接近,而不愿透露生理和心理的问题,教师也就无法获得更多的信息,阻碍彼此的沟通。
3。运用体态语表达沟通
运用体态语如扬眉。挥手。耸肩。点头。摇头等也是进行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渠道。他们是无声的语言,却有着画龙点睛之效[6]。例如,授课过程中,当留守儿童紧张的回答正确老师的提问时,教师应诚恳友善地向留守儿童回以点头和微笑,那么,感动。温暖和自信心就会油然而生。恰当地运用身体的接触也可以增强教师与留守儿童沟通的效果。例如,当留守儿童情绪低落,孤立在群体之外时,教师除了充分的语言沟通,了解情况外,还可以适当的利用肢体语言,如轻轻拍拍肩膀,驱逐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除此之外,学校还可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心理的养成。如走进社会,参加义务劳动,到敬老院关爱帮助老人,参加环境保护和公益活动的活动等。留守儿童体验了社会,感受了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这样的体验是留守儿童心灵成长的丰富营养。
非语言沟通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应用及技巧
非语言沟通茬留守儿童教育中的應用及技巧【2443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0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