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中的校本课程开发:价值与意义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
校本课程“及校本课程研发,最先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的英美等发达国家国,已有40多年的历史,是与一种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方式。所谓校本课程(school-basedcurriculum)是学校以课改纲要的基论文网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传统。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利用和开发学校和社会资源,由学校独立自主或与校外人员合作开发,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的一切形式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根据自身的教育哲学――办学理念,为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独立自主或与校外人员共同合作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的过程和结果。“
传统意义上,国家课程是由一种自上而下“的中央-外围“(central-periphery)模式,并由有关专家和机构开放出的产物。不仅学生。家长无发言权,即使学校与教师也只能被动执行。然而,校本课程的真正的生长点在学生,在学校的具体环境中,从课程的开发。实施到评价都有学校内所有群体的参与。
二。高等教育阶段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阶段,面向的受众群体不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社会需求与大学生个体需要亦发生变化,相应地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向性和内容均需要调整,但并不校本课程开发民主精神的发挥,依然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共同参与和协作。当前高等教育阶段课程建设的重心在于精品课程的打造和教师个人教材的编写,最大的弊端在于忽视了大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需求。兴趣和知识储备情况;其次,忽略了区域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人才素质结构与学校课程建设。专业培养之间的联系性。校本课程开发更具自主性和灵活性,学生的参与和协作,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促进师生的共同学习和发展,更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有利于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升人才素质结构
目前高校就业压力巨大,大学生知识结构。技能素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高校无法培养出社会所需要人才,归根结底,在于专业设置的不匹配以及课程开发的力度不够。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课程以社会为背景,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尤其要帮助那些天资各异。渴求进步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突显在全民性和全方位性。打破知识本位教育只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忽视情感。态度。动作技能。社会交往等其它方面的发展的不良现象,需要一定的课程载体,无论是显性课程还是隐形课程,都需要进行积极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大多数集中于体验型。表现型。实践型和操作型的课程领域,这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可以说,课程开发的最直接受益者非学生莫属。
(二)有利于品牌高校发展,形成地方办学特色
党的十八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推进部分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转型。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需要以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课程体系为蓝本,校本课程开发围绕学校特殊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设置,强调学校利用自身的资源。自主规划。自我负责。这十分有利于学校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以往高校发展追求高大上“,一味追求学术型。综合型大学的建设方向,导致众多高校缺乏特色办学理念,呈现出千校一面“的事态,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自主决策与开发,特别有利于公立学校提高其教育品质,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并逐步提升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
(三)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对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强调教师群体间的协作和团队合作,可以促进教师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高校中,与教师教学同等重要的是教师科研,繁重的科研任务以及职称压力,使教师专注于学术科研,而轻视课堂教学。在教材的选择上,教师虽有自主权,却丧失了整合课程资源的主导权,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校本课程的开发。整合。构建有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提炼经验,关注社会实践,以便使个体经验和知识与课程更好地融合。同时,课程开发也可以增强教师课程意识,强化参与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高校课程教学个人主义色彩浓厚,虽然也有教研活动,但流于形式,各自为家,弱化课程评价功能,不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而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参与的课程开发有利于形成平等。开放的文化氛围,对于课程同面对的重点问题。疑难点公开讨论,互相交流,促进资源的共享,不仅可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高等教育中的校本课程开发:价值与意义
高等教育中的校本課程开发价值与意义【1800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0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