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当代美术教育
1960年代始,西方社会和文化发生重大的变化,现代主义出现了新的转折,它早期的一些原则逐步被放弃,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和趋势,这种趋势就被称为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早期最具理论化的运动出现在建筑中,第一个注意到这种变化的是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杜里,他1论文网966年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发表了后现代主义审美理想的宣言,揭示后现代主义兼容并包的特性。但是对后现代主义下一个精确的定义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后现代主义并非具有统一理论基础的某一思想流派,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最难剖析其内容,也最难概括其特征的社会思潮,是众多经常处于冲突之中的思潮。态度。倾向的混合体。
后现代主义涉及文学。艺术(包括建筑的风格等)。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许多领域。虽然这一思潮至今仍处于一种纷繁复杂。多元化的发展状态,但从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对现代文明发展的根基。传统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批判性反思。因此,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可以说为观照现代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的背景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通常认为,现代化只是一种自然的社会变迁过程。但这种观点在现代社会遇到了挑战。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表明,现代化既是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一种自然变迁的发展过程,也是一种可以选择,并力图追求的目的和目标。因此,现代化是目的和过程的统一体。正是这种目的和过程的矛盾导致了人们对现代化的反思。自工业GM以来,科学给社会带来了在物质利益方面的巨大进步和发展,以至于人们对科学技术的作用产生了片面。夸张的看法,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社会的所有问题。随着人们对科学技术副作用认识的加深,对科技理性的怀疑逐渐成为思想界的思考主题,以怀疑和否定为特征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二。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尽管后现代主义的各种理论观点不尽相同,但可以从总体上对后现代主义的特征进行把握,后现代主义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倾向。
(1)反对理性,崇尚非理性。哈贝马斯认为:非理性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非理性主义又以对传统理性的非难“和批判“为表征。在后现代主义看来,正是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的泛滥造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人类的灾难,因而否定。批判理性主义。推崇非理性。结构理性主义,成为后现代主义所致力的目标。
(2)反对同一性。整体性,崇尚差异性。在对现代性“的审慎反思中,后现代主义把矛头直接指向现代性的一套整体性。同样性的叙述,对现代性中许多不言自明的真理持怀疑态度。
(3)反对基础主义。本质还原主义。传统哲学对事物的认识就是去追寻事物的始基“,即世界的终极基础,还原式寻找事物的终极本质。后现代主义认为始基“。终极本质“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立场,是逻各斯“的一种表现形式。
(4)反对真理符合论,强调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和知识的商品化。认为事物的本质不是客观的,只是人解释的结果,事物不存在一个先天的本质。基础,等待人们去客观地。如实地反映和把握,事物的本质。意义只存在于人们对事物的阅读和解释行为中,应坚持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总的看来,后现代主义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的转换和变化。它开始了对以往的理性世界的怀疑,向着自然回归。但它又是不纯粹的,它引用。纯化。重复过去的东西;它在方法上是综合的;既强调语言上的大众化和行为上的大众参与;同时它把艺术看成是整体作用的结果。这样一来,现代主义充分地注重事物的表面,而后现代主义则不断地破坏事物的稳定,以期更充分地揭示各种可能的意义。
三。后现代主义历史条件下形成新的审美心理变化
传统的艺术形象是讲究典型化原则的,艺术家忽视运用审美体验的创作原则很可能造成人物形象的贫薄乏力。人们一方面参与高技术的竞争,提倡适者生存,并以成功作为评价社会生活的标准。哲学家应该比以往更加关注宗教。健康医学。文学与环境伦理。种族偏好等等问题。而另一方面,享乐主义也在蔓延,享受生活是每个人的权利,异质。相对。变化或许为我们所额外需要。当代社会意识潜在地要求反对中心边缘化改革。边缘化的主张有助于组织成员游离于激烈的权利竞争之外,充分享受现代化生活宁静里的乐趣,纵使实现这一状态要以经济上的损失为代价。它主张放弃宏大理论,不要奢谈空洞抽象的本质,放弃我们心理上始终的依托,使自己身处于商业活动之外。
后现代主义艺术同时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使得一向被认为是崇高和典雅的艺术打上了当代商品经济的印记,它强调艺术的大众性和公众的参与,消解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经营主义情结,主张重新利用民族文化资源,采用通俗的日常生活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艺术的普及。但它也同时彻底承认了传统文艺的美学追求。文化信念和叙事规则,形成行为反常的怪异追求,有迎合低俗趣味的倾向,导致古典主义崇高理想的衰落。
四。后现代主义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如何看待教育,这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们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后现代主义思想家根据各自不同的立场和理论观点,从不同角度阐述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和看法。我们可以分别从教育目的。课程。师生关系。美术教育的评价标准等方面来看后现代主义美术教育的基本立场。
(1)在美术教育观念上,反对理性主义的教育目的。后现代主义在对现代性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对以理性美术教育为基础的教育目的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他们看来,由于现代主义对理性。集体。制度和秩序的强调,教育目的是把个人塑造成现代性工程的零部件,其结果必然是忽视人的个性,导致人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和个人生活意义的丧失。因此,后现代主义者在反思理性主义文化的基础上,反对确立任何理性原则,主张对学校教育采取较为宽泛的态度,不局限于单一的美术教育目的,因为今天没有谁不再追求多元性。
(2)在课程观上,反对学科中心倾向,主张构建动态的开放式的课程。后现代主义者从他们各自的立场出发,要求在课程组织上倾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关注课程活动的不稳定性。非连续性和相对性,以及个体经验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学科中心倾向是传统理性主义在课程理论方面的表现,它难以使学生用开放的眼光看待具有无限多样的现实世界。后现代课程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因而课程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探讨新知识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课程的目标不是预先设定的。不可更改的,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承认和尊重价值观的多元化。
(3)在师生关系上,后现代主义认为建立一种师生平等的交流关系非常重要。无论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都存在着根本的缺陷。前者基本上是让教师充当着文化传递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扮演着接受者。从某种意义上讲,传递者与接受者角色的扮演是放任自流,学生无法很好地获得长者人生阅历的教益。学生失去了向导,与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隔绝开来。因此,在对现代性进行解构的基础上,后现代主义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关系,由此可见,后现代主义理论有其合理的因素。
(4)在美术教育的评价标准上,如果像以前一样以经典作品或观念作为评价标准,以经典样式来研究和体验艺术,我们更多的是看到形成经典的形式和特征,这就是传统的或时尚的标准“。但是,我们的实践事实上并没有艺术体验所要求的实践性质,我们教学实践的含义就只能落实到技术和技巧的层面上。在当代美术教育的活动中,人们更为关注艺术活动中所有人的参与性质,以实现美术教育在人生活中最为本质的感知意义,增强美术教育中的社会性质和体验效益。
当然,任何新生事物的兴起都有它不同的两面,它也无力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成为主流,但后现代主义对美术教育的影响,从积极的一面来讲,最终改变了人们的惯性思维。人们不再像从前那样墨守成规,而是敢于大胆创新,力图改变美术教育的现状,展示自己有别于古人的精神面貌,让美术教育从实用中走出来,步入到以艺术欣赏为终极的道路,使美术教育更能贴近大众。贴近生活。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当代美术教育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當代美术教育【3248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0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