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湿地主题的幼儿环境教育路径探析【3035字】

时间:2023-04-18 23:11来源:毕业论文
湿地主题的幼儿环境教育路径探析【3035字】

湿地主题的幼儿环境教育路径探析

作者简介:陈艳,广东省湛江市机关第二幼儿园教师,硕士,幼儿园高级职称,研究方向为幼儿环境教育。园本研修。(


湿地主题的幼儿环境教育路径探析

作者简介:陈艳,广东省湛江市机关第二幼儿园教师,硕士,幼儿园高级职称,研究方向为幼儿环境教育。园本研修。(广东湛江524013)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5-0124-02

论文网教育家?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环境教育是指通过多种形式,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技能。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以下以湿地主题的幼儿环境教育为例,分别从理念认同。环境建设。管理提升。课程渗透。亲师协同。教师发展等六方面进行阐述。

一。理念认同

环境教育就是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其基础与核心是自然观察与自然体验,用欣赏自然万物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进而提升创造力,同时感受大自然共生共荣的基本互利原则,端正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生活态度。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环境教育的核心理念。幼儿环境教育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导向,使环境教育真正成为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增强师幼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环境建设

园内班级的走廊。主题墙。楼梯等环境布置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园内的幼儿画展不定期地展示孩子的环保作品,园外的宣传栏对幼儿。家长。居民和游客进行环境教育宣传,这些常态化的环境教育为湿地主题课程的开展提供了经验基础。

广东省湛江市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是湿地资源丰富的沿海城市,拥有面积最大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近海面积最大的珊瑚自然保护区,还拥有唯一的玛珥湖世界地质公园湖光岩,广东省第一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绿塘河湿地公园。此外,水库。水稻田。海水养殖场等人工湿地广泛分布,为幼儿园开展湿地主题课程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此外,我们还与有关环境的社会机构取得联系,如湛江市林业局。湛江市环保宣教中心。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等,都给予我们环境教育指导和提供相关科普知识。

三。管理提升

由教师。家长。社区代表共同组成生态学校委员会,有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总结,引领。组织幼儿园的环境教育工作;我们与湛江市有志开展环境教育的幼儿园组成绿色联盟,共同开展环境教育;在省。市两级环保宣教中心的大力支持和直接指导下,在广东省湛江市机关第二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教师和岭南师范学前教育系师生的广泛参与下,我们以湿地主题环境教育课题研究提升环境教育的质量。2016年10月,笔者参加广东省环境教育研讨会作经验介绍;2017年3月,我园承办湛江市幼儿园环境教育论坛;同年12月,笔者参加湛江市环境教育论坛,作图说幼儿环境教育“的专题发言。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每次发言都是对自身管理工作的梳理和提升,每次聆听都是在吸纳和反观,每次实践都是在做中学“。坚守才能出精品。我们从湛江市绿色学校到广东省绿色学校再到国际生态学校,十几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开展环境教育,形成办园特色,一批教师成长为环境教育骨干,获得国际生态学校“优秀教师。广东省环境教育种子教师“。湛江市环保达人“等荣誉称号。

四。课程渗透

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孩子们日常的行为习惯,如洗手。吃饭时不浪费。不乱丢果皮纸屑。选择绿色出行等,以及幼儿园美工活动。户外游戏。科学活动。体能运动。区域活动。走廊游戏,大量使用废旧材料,渗透环境教育的理念。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湿地主题的幼儿环境教育采用主题――课程模块――课程方案的三级结构,方案设计包括教育目标。知识点。适宜的年龄段。季节。地点。时长及详细的活动过程等操作性要素。其中,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结合环境教育五大目标,即环境意识。环境知识。环境态度。技能方法。环境行动,还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相关领域的目标要求;在教学时间上,兼顾幼儿园集体教育的惯性模式和户外教育的灵活性,同时运用幼儿的区域活动和自主游戏时间开展相关延伸活动。

在湿地自然环境中,孩子们到湿地公园捡拾秋天的落叶,发现花蕊里的小蚂蚁,闻闻树皮。果实的味道,听听风的声音,摸摸蚂蚁巢,寻找被虫子咬过的叶子……在湿地主题的环境教育中,通过绘本。故事。短片。生态游戏。实际体验和户外观察,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专注的注意力。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坚决的耐心和尊重生命的同理心。

自然体验是湿地主题的幼儿环境教育课程中最受幼儿喜爱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如红树林体验游戏呼吸树“小动物的家“红树林的食物链等,孩子们扮演红树林里的小海洋生物,通过轻松。有趣的体验游戏与自然直接接触,体验最真实的情感,产生自己的见解与感受,这种因直接接触而产生的感情,将会影响。改变日后其对自然万物的态度。

我们在课程实施中关注孩子对湿地的认知特点,发现孩子对自然现象诸方面的独特视角,这是我们进行教学和课程开发的基础,也是自然教育促进儿童科学素养的关键所在。课程方案主要运用七步走“的方法,包括引入――构建――实践――分享――总结――评估――拓展七个步骤,其中前五步是针对学习者(幼儿及家长)的教学流程,后两步用于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后的实践反思调整。课程研究的主要成果――生态学视野下湿地主题的幼儿园自然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收录了三十篇生动有趣的活动案例,可以帮助教育者(教师。家长或环保志愿者)更清晰地理解自然教育的目标,并围绕湿地这一主题,感受自然教育的跨界内容和多元形式,帮助他们开启或丰富自己的自然教育课程。五。亲师协同

现代教育家长不能缺席,如水稻田是人工湿地,在湛江广泛分布,教师与家长。孩子走进金灿灿的稻田,摸稻穗。闻稻香。看谷粒。找水源。体验收割等,让孩子们认识水稻的生长条件和环境,懂得珍惜粮食,知道湿地有供给食物的功能,激发保护湿地的意愿。此外,孩子。家长与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的亲子活动,到社区开展环保宣教活动;世界环境日的亲子表演,将亲子游戏融入环保理念;家长制作环保动画片上传到优酷网,与他人共享;孩子的自然学习单,记录他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这也是孩子成长档案中最珍贵的内容。2017年6月,家长与教师自编自导的幼儿环保情景剧参加广东省少儿环保艺术挑战赛获幼儿组的最高荣誉最佳艺术奖“。亲师协同,实现了教育孩子,带动家庭,辐射社区“。

六。教师发展

湿地主题的幼儿环境教育以研修小组的形式开展,如神奇的红树林这个模块,教师首先共同研讨做什么(确定内容)。怎样做(活动设计与实施)。为什么(理论支撑),最后形成湿地课程方案。

教师与幼儿。家长一起走进红树林,寻找泥土中的洞穴。观察有哪些生物生活在红树林的树叶里。树干上,共同探索红树林的秘密,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红树林湿地环境,察觉动植物的外形特征。我们在漫步红树林的过程中,并不拘泥于生物学事实,而是关注幼儿的感受和感知,关注幼儿沿着红树林小径漫步时的感觉“,让他们停下来进行思考。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引导幼儿了解红树林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激发幼儿热爱红树林。保护红树林的环境意识。

通过研修带动湿地主题环境教育内容的设计。组织和实施,提高教师开展环境教育的能力,学习。探讨环境教育基本理念,加深自身对环境的理解和热爱,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自然能为幼儿园环境教育注入永不枯竭的活水,而环境教育又能激发。培养幼儿的环境意识和能力,二者圆融互摄。相得益彰,大自然就是大课堂。

湿地主题的幼儿环境教育路径探析

湿地主题的幼儿环境教育路径探析【3035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087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