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大班幼儿同理心特点研究(3)

时间:2023-04-19 22:56来源:毕业论文
同理心的发展一直以来被心理学家们所关注,累积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 近几十 年来,研究者从同理心的内涵构成、发展、影响因素、测量方法等方面都

同理心的发展一直以来被心理学家们所关注,累积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 近几十 年来,研究者从同理心的内涵构成、发展、影响因素、测量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细致 的研究,理论成果也是百家争鸣,各有千秋。究其原因,不同的研究结果可能是由于 同理心的界定和测量方法的不同造成的。本研究采用了 Strayer 关于同理心的定义和 同理心连续体来研究大班幼儿的同理心发展特点。

二、研究综述

(一)同理心概述 同理心(empathy),也有译作移情、共情、同感等,国内许多文献也都译为移情,

容易与精神分析理论中的“移情(transference)”混淆,故在本文中采用同理心这一 译法。同理心这一概念发展的近百年过程中,其概念定义经历了种种演变。由于存在 认识角度和侧重点的差异,到目前为止心理学家们对同理心的概念界定还未达成统一 认识。本文通过梳理同理心概念的演变,可以窥探这一概念的发展历程,为本研究同 理心概念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1。概念的界定

同理心一词最早是由铁钦纳于 1909 年提出,该词来于德语一 Einfühlung,本意是 指美学中的“个体情绪外射于所感知的事物中去”。[2] 指人们在欣赏美的事物时将个 体内心的情感投射在欣赏对象上,显然这时美学的 Einfühlung 还不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情感。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开始,同理心开始在心理学界出现,1897 年,德国心 理学家 Theodore Lipps 将 Einfühlung 这个词由美学引入心理学领域;1909 年,心理 学家 Titchener 创造了 empathy 来替代 Einfühlung,将 Empathy 这个词作为心理学术 语写入心理学大辞典。Titchener 认为同理心是“通过想像的感觉(ideal sensation) 想象自己处于他人境遇的体验”[3],是“一个把客体人性化的过程,感觉我们自己进入 别的东西内部的”。[4]

随着对同理心研究的深入,不同学者从自身的理论视角出发,对同理心的概念和

结构给予了不同的界定。

(1)情绪界定说 有些学者认为同理心归根结底是一种情绪情感,从同理心的情绪情感入手,侧重

强调同理心的情绪反应特征,虽然也会有认知的参与,但情绪的反应特征是主要的, 其界定的核心是个体产生了与他人相同或类似的情感状态。Batson 认为同理心是他人 指向的同情、关心、可怜之类的情感,而 Eisenberg 认为同理心是在了解他人情感状 态基础上产生于他人相似或类似的情绪情感体验。

(2)认知界定说 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则是强调同理心是对他人产生的情绪情感的理解,认为只要

觉察到他人内心状况就产生了同理心,如一个小朋友看见另一个小朋友摔倒而哭泣时 会说:“疼吧,吹吹就好了”。这类概念并不强调产生同理心过程中所伴随的自我情 绪情感体验,Ickes 认为同理心应该被界定为推断他人特定想法和感受的能力。Hogan 则指出共情就是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对他人所处境遇以及心理状态在认知层 面上的理解,这其中并不包含与他人情绪情感相同或相似的自我情绪情感体验”。

(3)综合界定说 以上的两种对同理心界定都是侧重某一方面,把同理心割裂开来研究,实际上,

同理心产生过程中认知与情绪情感是不可分割同时存在的,同理心的情绪反应是建立 在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了解的基础上的,认知决定了情感体验的强度和类型,同时 设身处地的情绪也为认知的发展提供了帮助。因此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尝试从多维度 对同理心来综合进行定义,Cohen 和 Straye:就认为,同理心是“理解和分享他人情绪 情感状态的能力,它包含了情绪情感和认知这两个成分”。[5] 可以想象,若是没有情 绪情感,同理心仅仅是描述定义他人的情绪情感,会有多么枯燥;而仅有感同身受而 不能分辨他人情绪情感,也不是什么好的体验,因此在认知他人情绪情感的基础上并 站在他人角度上能够感同身受,那么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定会少些“子非鱼”的尴尬。 大班幼儿同理心特点研究(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105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