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理工科大學与人文教育【3333字】

时间:2023-04-22 22:54来源:毕业论文
理工科大學与人文教育【3333字】

理工科大学与人文教育

受二元对立哲学观的影响,科学“与人文“这对本是孪生的兄弟被迫手足分离;科学主义“。实用主义“与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之对垒,更


理工科大学与人文教育

受二元对立哲学观的影响,科学“与人文“这对本是孪生的兄弟被迫手足分离;科学主义“。实用主义“与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之对垒,更使这一现象愈演愈烈。推衍至高等教育领域,则形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极度分化和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缺失之局面。本文引以为证的中外论文网大学也并非理工科专业,而是指以理工科见长的综合性大学,这是本文论证的着眼点。理工类专业和学科是理工科大学的优势所在,但一些学校往往在人文教育方面有所缺憾,而那些饮誉中外的理工科大学无一不具有悠久的人文精神传统和优越的人文教育资源。人文学科教育。文化氛围培育与学生人文体验是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的有机组成。

一。人文学科教育――人文教育的直接载体

人文学科教育是人文教育的直接载体。中国古代六艺中的礼“。乐“,古希腊七艺“中的哲学“。文法“。修辞“。音乐“等,可谓今日人文学科教育的历史渊源。文学之典雅瑰丽。史学之博大浩瀚。哲学之深刻睿智。艺术之美仑美奂……所有这些,无一不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大学讲坛上,其通过知识教育的方式,履行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之使命。麻省理工(MIT)和加州理工(CIT)作为全美乃至全球最负盛誉的理工科大学,以其门类齐全。水平高超的人文学科,对学生施行人文教育,培育其人文精神。

享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美名的麻省理工(MIT)不仅在自然及工程科学方面极具造诣,亦在人文科学领域有所建树。该校人文与社会科学(SchoolofHumanities,Arts,andSocialSciences)以其深厚的学养传统,为学生提供卓越的人文学科教育。其中,历史学科开设了70余种课程,其涉及领域之广阔精深,令人叹为观止。MIT要求每个本科生必须完成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领域中8门课程,每门9个学分,共计72学分,课程包括基础性的人文教育课程和以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读。写。交流等能力为目标的技能类课程。与此同时,MIT自2000年起,每年选派约30名品学兼优的大三学生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交流,以便于学生通过在异域接受人文学科教育,进一步感受欧洲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浓郁的人文气息,并内化为人文精神与素养,这也彰显了麻省理工人文教育的国际化特征。

美国另一所重量级的理工科大学――加州理工(CIT)虽以小而精,小而美“为办学宗旨,却坚持在仅有的六个系中为人文学科留有一席之地。其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常年设置人类学。历史。语言与文学等专业,并安排历史学博士后名额,学术水平堪称世界一流。另外,CIT要求学生只有修读完必修的核心人文课程后方可毕业,以此保证每名毕业生具备必要的人文素养。

淡化专业界限,开阔学科视野,开展跨学科综合人文研究,乃是当今高等院校人文学科教育的一大趋势。对于理工科大学的人文学科教育而言,更不必囿于系统知识的讲授与承传,而可将其它形式如人文讲座。经典导读等作为重要方式,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喻家山麓的知名学府――华中科技大学可谓创造并应用此种形式之先驱和典范。1994年,华中科技大学在全国理工科高校中率先举起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大旗;1997年,学校又成功创办了全国首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其开创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举办人文讲座。力倡中国经典诵读。出版文科学术丛书“等做法,均使学生受益无穷。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文史哲艺的分科教学,抑或是人文综合的跨学科教育,人文教育最重要的是使学生领会人文学科所体现的思维。方法,体悟人文理念和人文精神,而不单单是对人文学科的智识。

二。文化氛围培育――人文教育的环境依托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起着统领的作用。规范的作用。激励的作用。熔炉的作用,能够凝聚师生的意志。规范师生的行为。激励师生追求卓越。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从广义的文化“概念出发,涵盖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体现人文属性。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的文化氛围,将为一所大学,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的人文教育提供可靠的环境依托。

1952年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这所原本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演变成为一所以土水建机动电“等工程学科占主导地位并具有绝对优势的多科性工业大学。挖掘人文传统。昂扬文化自信,无疑是清华大学在当前建设综合性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的全局战略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现谨以清华大学为例,透视文化建设在理工科大学文化氛围培育和人文教育实施中的意义与作用。

1。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即学校实体文化,既包括校园环境。设备设施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者。研究人员等人才资源,其共同为学校进行人文教育提供物质基础。生态背景和人才支持。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曾指出,校园环境的设计和气氛是进行人文科学教育的无形的潜在课程“。每当在清华园中徘徊徜徉,总有处处人文景致值得我们驻足赏鉴,凝神索思,感悟人文。园中园“让我们忆起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之名句;荷塘月色“让我们领悟自由。细腻。超脱之心境;校园第一碑“让我们铭记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说“;学校中央所立日晷上的铿锵话语行胜于言“,激励莘莘学子砥志砺行,不辱使命。诗情画意和文化底蕴充溢的校园环境,使清华人于无形之中接受了最为珍贵的人文教育。

在教师遴选上,清华一向任人唯贤。不拘一格,并特别注重延聘大师。清华国学研究院可谓代表清华大学人文传统的一枝独秀,其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均为中国近代人文学者之典范。除却学术造诣和建树,其严谨的治学态度。笃实的处世精神与广博的胸怀境界对清华学子的影响深厚绵长。跨越百年。时至今日,学子每每慨叹清华自由的学术氛围和浓郁的人文气息,无不感念先师,并于清华园内濡染观摩,不断汲取融民族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人文养料。2。制度文化建设

民主自由,既是大学的文化追求,也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而自由之于大学,除教学自由。科研自由和学习自由外,以大学自治作为学术自由的制度保障不可或缺。在清华百年的发展史上,既有师生为实现专辖废董“而不懈努力之史实佳话,更有历来注重以制度建设保障大学自由自治之传统。素有低调寡言。宽容民主“之称的梅贻琦校长大力提倡教授治校“,并建立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和学术休假制度等,使学者既有机会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又享有进行学术探究的充足时间与广阔空间,在教学。科研和行政诸方面施展才华。制度文化建设对于大学人文教育的实施至关重要,而制度建设并非局限于规章条文,它也是一种努力付诸实践的行动,更是一种无形的内在约束,是一种能够内化于心的精神和信念。在梅校长的带领下,清华大学追随蔡孑民先生兼容并包之态度,以克尽学术自由之使命“,使今日清华可延续其传统,民主自由之风盛行:设立学术委员会,恪守学术自由与学术道德;鼓励中西方学术交流,拓展学生人文视野;规定学生入学后有四次选择专业的自由,为学校自由学风的形成提供制度保障,等等。

3。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校训是一所学校精神文化的有力载体和集中体现,既述说着悠久的历史,又启迪着光辉的未来,对学校发展和学子成长具有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和激励功能“。1911年清华学堂创立时即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方针;1914年梁启超以周易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勉励清华学子,后成为清华大学校训,敦促全体清华师生努力在事业和品行上达到至高境界。梅贻琦先生曾在其名作大学一解中指出,大学精神在于己“。群“二端,而这与大学中提出的明明德“和新民“是一致的。清华校训恰恰实现了对清华人的人文精神培育:对个人,须自强不息,以完成一己之修明;对社会,须厚德载物,以达至众人与社会之福利。

诚然,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其中,学校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育的主要力量;而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外在体现和显性标志,制度文化则是精神文化的内在约束和可靠保证。因此,从根本上说,学校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须服从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宗旨和目的,并最终转化成学校的精神文化。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氛围。自由民主的制度作风。自强厚德的精神理念,共同构成了清华大学人文教育的环境依托,使人置身其中,耳濡目染,沐化品性,浸润心灵,在言谈举止中自然流淌出深邃广袤的人文精神。

理工科大学与人文教育

理工科大學与人文教育【3333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164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