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2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4-0138-01
一。媒介素养的缘起及发展
1933年,文化与环境:培养批判的意识中率先对在学校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问题展开论述,该论文网书由英国的李维斯和汤普森两位学者合力完成,除提出媒介素养这个概念之外,他们倡导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来提升公民特别是青少年人群的媒介素养。
早期关于媒介素养的相关研究大多是从保护主义的角度出发,尤其关注媒介文化对于青少年人群的负面影响并展开探讨。学者们认为大众媒体商业动机而推广的流行文化具有负面影响,必须对青少年展开媒介素养教育。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学者们对大众媒体的评价发生了改变,逐步认识到了大众媒体的正面意义,譬如能够及时传递资讯以及传承文化等作用,因此学者们认为对大众媒体不应全盘抵制,而是应通过相关教育让受众对大众媒体所传递的信息进行辨别。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媒介素养教育开始注重媒体符号所构成的拟态环境与真实的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差别,希望受众能够从更有深度的角度思考传播的特点,认识媒体环境与社会。经济。文化等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20世纪90年代之后,互联网大面积普及,新兴的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和应用,关于媒介素养的相关研究也就具有了更为明显的时代特征。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于媒介的辨别能力不强
衡量媒介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考察受众对于媒介是否有一定的批判能力,通过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大学生不能对一些新闻的真假作出正确判断,超过七成的大学生对媒体基本信任,而对媒体不信任以及态度不明确的人数仅占一成。可见大学生这个群体对于媒介有足够的信任度,而且在一定情况下对媒体有很强的依赖性,甚至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日常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都是从媒体当中寻求依据,然而大多数大学生很难对媒介提供的信息进行真假。是非的判断,其分析能力明显差强人意。
2。对于媒介的使用能力不足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率地获取有效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针对新闻信息所开展的调查显示,超过四成的大学生并不是非常了解新闻标题以及导语所承担的具体功能,更有超过一成的大学生完全不了解。近五成的大学生并不具备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获取信息的习惯上来分析,大多数的大学生基本上都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无法对所获取的信息展开理性的分析与思考,很难主动地运用媒体实现信息资源的获取。
所谓媒介道德素养,指的是作为受众在接触和使用媒介信息的过程中所体现的道德意识和自律能力,而这也是衡量大学生媒介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恕H欢?,大学生在使用网络媒体的过程中,对于相关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充分,譬如对网络安全。知识产权等相关内容即使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缺乏深层次的认识。然而网络媒介的传播往往是病毒式的扩散,为了获取商业利益,难免会出现低俗化。过度娱乐化等情况,倘若大学生没有足够的网络道德,不具备相关的法律常识,自然不可避免地出现违反网络道德和法律法规的情况。
三。新媒体时代对于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思考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缺乏媒介素养教育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更是刻不容缓,如何培养出能够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西方国家的一些举措值得我们学习,即打造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学校。家庭互相协调的教育体系。
1。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在大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是应当重视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作为高校辅导员也应积极努力地培养学生具备媒介素养的相关能力,除了尝试依靠新媒体工具开展学生工作之外,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升对媒体的认知和运用水平。
2。搭建校园媒介素养教育平台
大学校园中的媒介资源较为丰富,如学校校报。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平台。学校BBS等,都可以作为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平台。应积极为学生提供校园媒体的岗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媒体的特性。运行机制等问题有较为深入的认识。此外,学校应开展相应的竞赛。培训。讲座,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功能。
3。尝试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在高等教育中,可以尝试开设与媒介素养教育有关的课程,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然而就目前现状而言,媒介素养教育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在大学中只有新闻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中会涵盖媒介素养相关内容,因此可以尝试以选修课的形式讲授相关内容。此外,还可以通过学术讲座。学术竞赛等方式开展相关活动。
新媒体时代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
新媒体时代關于大學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1828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4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