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与探索【4804字】

时间:2023-05-02 22:57来源:毕业论文
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与探索【4804字】

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TU9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


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TU9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3000506高校城市规划专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特别是近20年的快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为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发挥了龙头作用[论文网1]。中国城市规划专业早期沿用苏联体制下的城市建设与经营专业“,后期逐步发展壮大,并向欧美国家的城市规划专业“靠拢,在城乡统筹的大格局下目前已扩展为城乡规划专业“[2]。但是,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建设重心的转移,城镇化发展也进入新常态,表现出从简单增量“到优化存量“。从生存空间“到复合空间“等方面的转变[3-4],目前处于一个双重转型“(发展阶段转型与体制转型)与双重滞后“(政府管理滞后与社会管理滞后)的特殊时期[5]。而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怎样平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自身特征和新环境。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是下一步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顺应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的转型与变革,突出综合性“实践性“和政策性“的专业特点[6],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构建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就成为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工作的关键。对此,各高校已在积极探索不同的培养方案和体系,例如:阳建强等[7]提出以课程设计与相关理论为主线,技术。人文与认知。实践并行,微观―中观―宏观循序渐进,强调从基础教育(本科一。二年级)到专业教育(本科三~五年级)转型的两个重要培养阶段“的课程体系;杨俊宴等[8]探索信息化平台的微教学模式,通过开放联动式。协作研讨式。师生交互式。情景再现式四种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激发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万艳华[9]提出以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为主体目标,以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为核心内容,工程。经济。社会。环境。建筑等多学科知识并重的专业教育模式;施德法[10]提出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等。

针对上述学科发展背景,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在2004版。2010版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导向的2015新版培养方案,这也是第一版真正意义上的城乡规划学“本科生培养方案。本文通过重点梳理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2015新版培养方案制定的初衷。改革的重点与特色,旨在探索今后一段时期内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之路。

一。天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2010版本科培养方案

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2010版培养方案制定于城乡规划法颁布之初,目标是培养具备城市规划与设计及建筑设计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城乡规划师。方案注重从综合能力。设计技艺和创造力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较为广博的知识面。从培养目标和计划可以看出,该方案重点在揭示城镇建设发展和人居环境整体优化途径及其基本规律,以塑造学生的物质空间环境规划理念为核心。当然,除此之外,该版培养方案还注重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政策等综合学科的特点,将课程划分为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训练与健康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学科基础与专业类。集中实践类。创新与研修类六大模块(如图1所示)。高等建筑教育2016年第25卷第3期

张赫,等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与探索探索――解析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新版本科培养方案

1。课程内容相对滞后

随着城乡规划法的颁布,规划学科名称。工作内容等的变化,方案中与乡村“规划相关的课程内容明显不足,特别是乡村规划。存量规划等新兴知识内容相对滞后。

2。学分分布不尽合理

2010版培养方案制定于城市规划专业还是建筑学(下)的二级学科时期,因此,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三方面的课程比例分配过于均质,受建筑学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大。尤其是城市规划专业作为一级学科后,专业学时比例不突出,难以体现自身专业的学分分布重点。特点和要求。

3。部分类型课程选择性较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2010版培养方案中创新与研修类和集中实践类课程(见图1)的数量和类型相对较少,且多分布在本科三年级以前,因此,学生对课程的选择余地较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的创新与实践积极性。

二。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制定

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起点和关键阶段。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应及时跟踪现代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总体趋势,拓宽传统城市规划学科的视野,积极探寻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改革的路径与方向,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2015版培养方案正是在城乡规划实践。理论和教育的新形势下,面对专业教育发展新要求和行业发展新趋势的一次教学改革成果。

具体而言,制定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2015版培养方案的理念是:

(一)实现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天津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21世纪第二个10年以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高校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11],并将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由培养专才到培养通才或通才有专长(即有某项或几项专长的通才)的转变[9]。由此,天津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也制定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城乡规划专业正是在这样的总体目标下,提出了突出实践类课程,丰富课程体系,培养综合型。多口径的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策略。(二)紧跟专业教育发展步伐,引领专业课程建设

针对城乡规划法中对城乡“概念的修订。增补,以及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1]对专业知识结构的相关要求,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在新版培养方案修订中着重做了以下工作:一是,补充和完善城乡规划领域的专业课程,特别是增充乡村规划。生态规划等方面的专项课程;二是,建立以专业课程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城乡规划学升级为一级学科的教学变化和要求;三是,在遵循专业指导规范的基础上,探索符合天津大学自身特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三)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培育未来行业领军人才

面对未来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等发展趋势,适应城乡建设步伐放缓。追求精品的行业发展趋势,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在本科教学改革中,强调了存量规划。实践案例评析等实际课程建设,使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与调整后的专业名称相一致,满足了行业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和领军型未来行业人才。

三。新版本科培养方案

(一)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

在办学思想上,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秉承天津大学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原则和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办学方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的综合培养,积极响应城乡发展的多元化需要,培养适应城乡建设发展,能够胜任城乡规划设计。管理与开发。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培养目标上,新版本科培养方案通过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规划设计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富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适应中国当代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厚基础。广视野。精技能。高素质,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城乡规划专业人才。

(二)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变革

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新版本科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总课时(含必修课和选修课)为3088学时,实践教学环节为54周,占总学时比例的20百分号,创新研修类课时304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的7百分号。课程延续原分类方式,分为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训练与健康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学科基础与专业类。集中实践类和创新研究类等六大类别。相对于2010版培养方案总课时略有增加,创新研究类课时比例提高。修订后培养方案总学分为266分,其中选修课88分,学生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为214。5分。相对于原培养方案,增加了选修课数量,提高了学生根据不同学习兴趣的课程选择度(如图2所示)。

(三)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特色

1。协调课程关系,搭建课程体系,强化课时的合理分配

在原培养方案中,公共课主要集中于本科低年级,专业课则以三四年级为主,造成学生在不同年级的课业负担差距较大,且相关课程前后脱节。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秉持公共课逐步减少。专业课逐步增加的原则,并考虑课程的相关性,延长基础类课程分布周期,将基础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本科学习过程。并通过对现有专业课课程内容数量的删减调整,增加低年级的专业概论类初步课程,将原集中于三四年级的专业课合理分配到各个学年,从而形成了新的以低年级的初步入门到高年级专业领域前后相衔接的特色教学安排和课程体系,同时也保证了各个学年课时分配的均衡和选择余地(如图3所示)。

(1)建立以设计课为核心的各类课程相衔接的特色课程组织架构。在新版本科培养方案中,探索以城乡规划设计为核心,衔接城乡规划理论内涵和应用实践的课程群整体建设思路,形成了从本科三年级至五年级贯穿始终的教学组织框架,从而改变了过去单纯的绘图技能的培养,实现了综合学科的拓展学习。例如:在三年级课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学习阶段,结合设计课程内容,相应开设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存量更新规划。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场地设计。城市设计概论。环境设计概论等理论课程及相关实践环节。同样,就四年级控制性详细规划。总体规划。乡村规划等设计课程内容,开设GIS与数字化城市。城市生态规划概论。乡村规划原理。区域规划概论。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等相关课程,将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与设计课相结合,并通过前置理论课程。伴讲理论课程与设计课程。实践课程的衔接,帮助学生更快速更清晰地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图4所示)。

(2)增设实践调研和实践评析类课程,强化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为强化实践类课程,突出对本专业学生设计应用能力的培养,规范对实践课程的考核和评析,克服该类课程评分过程的难点,天津大学新版培养方案进行了一系列完善。例如,在二年级暑假增设城乡规划建设实践调研与建筑遗产测绘实习,丰富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野外考察实践的选择余地,将历史文化名村。名街等纳入特色调研对象。在本科五年级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实习之后,增设城乡规划实践案例的分析与评价课程,要求学生公开讲述实习体会和成果,公开点评实践效果。

(3)鼓励师生创新,扫除学分认定障碍,在课程组织上激发教学改革动力。为鼓励师生勇于创新,积极探索设计的前沿理论和创新理念,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也为解决传统教学中设计竞赛。workshop等非课程环节类设计难以量化工作的问题,在新版培养方案中,特别在三年级和四年级开设学科竞赛和联合工作坊等任选课程,鼓励不同的师生团队,根据创新设计和合作交流的需要,灵活选择该创新类课程和学分,从而将分散的课外设计纳入正规的教学计划,激发师生教学改革的动力。

3。改革学时设置模式,探索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

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建立了三大模块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其包含对应指导规范中10大核心领域的专业必修课程的核心模块“相关课程模块“以及5个推荐选修模块“。除了改进。增设乡村规划原理。GIS与数字化城市。城市生态规划概论。城市生态绿地规划。城市社会学概论。城市存量更新规划理论与实践。国内外城市规划前沿导论等课程外,更鼓励任课教师积极探索应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主题性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从思辩式教学向案例式(Case)教学转变,从教育过程管理向教育目标管理转变[12]。具体体现在每一门课程的学时配置中增设了实践调研。学生案例教授。课下实践训练等课外学时,并适当提高其比重,从而为新开课程探索课题讨论式案例讲授的教学方法预留了空间。四。结语

在当前城乡建设领域教育教学发展的新形势下,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在积极分析学科发展和本科教育改革的基础上,认真审视原版培养方案的不足,着眼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立足未来,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方式,并在教学安排。课程组织和教学方法上努力创新,积极探索,以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推进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与探索

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与探索【4804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412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