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校企联合共建实践教育中心的探索与实践【4211字】

时间:2023-05-02 23:03来源:毕业论文
校企联合共建实践教育中心的探索与实践【4211字】

校企联合共建实践教育中心的探索与实践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掀起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浪潮。江苏省结合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


校企联合共建实践教育中心的探索与实践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掀起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浪潮。江苏省结合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着力打造以中心+基地“为模式的实践教育中心,旨在加强高校与企事业进行更深入。广泛的合作,共同打造实践教育平台,联合创立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适应行业。论文网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淮海工联合连云港鹰游纺机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的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实践教育中心“获得立项。通过一年多的建设,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实践教育中心已大体建成,初显成效。笔者就中心的建设做了探索和思考。

1。校企联合建设实践教育中心的意义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体,但传统高校教育一直重理论轻实践,导致高校教师注重理论研究而忽视参与生产实践的经验。因此在目前条件下,仅依靠高校是难以实现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校企应联合建设校内实践教育中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合作模式,紧扣教育部推行的卓越计划“的保障措施,构建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和以强化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着力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界与企业界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在企业设立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实现卓越计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2。校企合作的现状

尽管国家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方针与政策,但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对校企双方在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没有明确的表达,使得相关政策法规对企业参与实践教育缺乏约束力和驱动力。企业对校企共建实践平台普遍缺乏积极性,主要原因一是企业难以承受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风险;二是一些学生缺乏组织性。纪律性,在工作中比较涣散,不愿意从事一线生产,一心想着坐办公室,做主管,眼高手低,让企业很难管理;三是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贡献得不到社会认可,校企合作的费用得不到合理补充,企业难以实现责权利对等;另外,学校对企业提供的服务不足,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科研水平或技术能力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目前高校与企业联合,大部分只是局限于学生生产实践,往往只是参观一下企业的生产过程,熟悉一下生产。管理流程,而不能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2]

3。建设校企双赢实践教育中心模式

校企合作,积极寻求校企共同愿景和价值取向的利益结合区域。在条件创建和资源利用上,以产学研互促共赢为目标,创建人才培养新机制。

3。1合作企业的选择。

合作企业的选择要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教师。校友。学生等多种人力资源的积极作用,广泛。深入地对专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考查,在考查的基础上进行论证分析,选择那些规模较大。技术先进。治理优秀。效益良好。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业为合作伙伴,确保学生实践教育质量。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实践教育中心“是以淮海工机械工程优势学科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为基础,依托连云港鹰游纺机有限责任公司在纺织机械领域的行业优势联合打造的。

连云港鹰游纺机有限责任公司60年来专注纺织机械的设计制造与销售,是国内最大的纺织后整理设备制造基地,其规模领先。技术先进,具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全国纺机行业龙头企业。公司拥有大量高水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为实践教育提供优质的师资队伍。公司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即与淮海工开展产学研合作,签订产学研教学实习基地协议,具有坚实的合作基础。

3。2建立校企组织管理体系。

校企设立联合培养领导小组,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从组织形式和制度上保障校企共建的实践教育中心联合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淮海工与连云港鹰游纺机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成立了以学校校长和公司董事长为主任的校企联合管理委员会,制定了领导委员会章程,委员由相关院长与企业企业高层管路人员,以及学校的教授。副教授。博士与企业高工。技术骨干组成,直接负责实践教育中心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委员会下设由学校职能管理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组成的日常事务管理办公室,负责实践教育中心日常运行的管理和协调工作。

3。3校企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实践教育中心“是以淮海工机械工程为主体,联合连云港鹰游纺机有限公司建设的校内中心+校外基地“模式,培养具有上手快。后劲足“应用性复合型高素质机械大类人才的重要平台。

依据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标准,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将培养标准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依据知识能力大纲对课程进行整合,将知识能力大纲落实到具体课程和教学环节中。改革目前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灌输式和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着力推动问题的学习。项目的学习。案例的学习等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真刀真枪“地做毕业设计。

专业培养方案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3年在校学习(含在校参加必要的科研和工程训练),1年在企业学习。实习及毕业设计。校内学习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基础实验课程,企业学习阶段主要完成核心专业课教学。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设计,以及参与项目设计与研发等。

在校内实验实训中心,通过项目实施,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多层次。多模块。多项目,功能互补。衔接自然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实训实验课程设置新模式,完善实训实验课程的系统性,提高实训实验教学质量;通过建立开放式管理体制,适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在校外实践基地,根据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进行技术革新和创新实验研究,结合合作企业的生产实际及科研课题自行研制各种教学实验装置和精品实验案例,将更多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实训实验,开拓实训实践教学的新形式。新内容,使其服务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企业培养方案对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计划(课程或环节)。实施企业。工程实践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通过营造多样化。层次化。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环境,采用行之有效的实验实训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科学的中心+基地“联合模式的实验实训课程评价考核体系和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学科的认识,显著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3。4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培养社会。企业一线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需要教师既有能教善教的本领,又有工程师能工善工的能力。

一方面,学校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在职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教师特别没有工程经历的年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或研发项目;有计划地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轮训,更新工程知识,掌握新的实践技能,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教师通过参与学习。研究新技术。设计制作教学设备。开发实验项目。编写实验指导书,其自身实践动手能力。工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上课效果好,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3]

另一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中心聘请了企业高管。技术人员来校担任学生专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工作,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能更好地联系生产实际,同时把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生产。管理理念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了解本专业的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3。5建设开放共享网络管理模式。

中心按照企业的作息方式,兼顾学生的时间需要,实行全天开放。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安排,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实训项目选课,选课成功后可预约时间进入中心实践。[4]

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中除了完成学生校外实践教育任务外,还及时向社会公开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并接受社会监督,向其他高校开放教学资源,[5]及时发布实践教育的有关信息,并与其他高校交流。总结,做到经验透明。成果共享。

3。6校企共同筹资,确保中心可持续发展。

目前在实验室的建设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加强实验室管理,合理经费的投入是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实践教育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保障。中心运行经费由校企双方共同筹措。企业将部分研发资金投到中心,加强教师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的研究力度,同时企业在中心设立教师创新基金“。学生创新基金“,将企业革新与学校科研紧密结合,既调动师生的研发积极性,又使企业技术得到不断革新。同时,学校也对中心加大资助力度,划拨专项教学经费。实践教育改革经费。学生创新经费。校企合作科研项目配套经费等,促进校企产学研紧密结合,师生深度参与项目实践与研发,提高教师实践应用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动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通过企业式团队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组织协调能力。[6]

4。实践教育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校企共建中心+基地“模式的实践教育示范中心,在建设和学生实践过程中,也客观存在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大多数是各个学校遇到的共性问题,需要大家一起探讨。

4。1时间。交通矛盾。

学校的中心“和企业的基地“往往在空间上有一定的距离,甚至有的学校和企业之间距离还比较远,这就造成学生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往返不便,不可能像校内中心“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时间安排和学习进程,随时到中心实践学习。学生高频往返于学校与企业,将增加学校的交通费用,加大中心运行成本。同时,企业的生产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比较大,企业不可能按照学生教学进度调整生产进度,在时间上造成学生实践内容与企业生产不同步,学生无法按学习进程到企业实践,造成某些实践内容的缺失,影响教学效果。

4。2企业教师指导学生存在的不足。

实践教育中心的企业导师多为企业高工或技术骨干,其本身工作岗位的任务比较多,责任重,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学生真正参加一线生产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对整个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很难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5。结语

目前,的卓越计划“仍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可以借鉴欧美一些国家在工程教育方面的经验,但不能不顾国情照搬或复制。因此,应针对如何构建适合我们自身发展需要的实践教育模式进行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共建的中心+基地“模式为实现卓越计划“提供了有力支撑。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实践教育中心“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企业运行机制。质量评价与管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特别是如何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校企合作激励与约束机制,保障校企合作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还需要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同努力。[7]

校企联合共建实践教育中心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联合共建实践教育中心的探索与实践【4211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422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