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幼儿羌文化教育现状及對策研究【3136字】

时间:2023-05-05 23:01来源:毕业论文
幼儿羌文化教育现状及對策研究【3136字】

幼儿羌文化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羌文化;幼儿教育;羌族;现状;对策

目前羌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外来文化譬如服装


幼儿羌文化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羌文化;幼儿教育;羌族;现状;对策

目前羌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外来文化譬如服装。电影。电视。音乐。电动玩具。网络等等丰富了羌族儿童的生活,羌区越来越快地融入了多元社会文化之中,但是儿童。青少年对本民族固有的认同感和依赖感论文网也越来越弱。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应积极开展羌族文化的传播,特别是在幼儿教育中加大对本民族文化的教育引导。

一。幼儿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下,羌族文化的传承面临巨大挑战,特别是在5。12“大地震中羌族文化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一大批羌族文物在地震中被毁,甚至大量研究羌族文化的知名专家也在地震中丧生。2008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托中国民族博物馆正式启动紧急抢救羌族文化遗产项目“,而教育则是持续传承羌族文化最为有效的途径。幼儿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第一环节,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本民族文化知识的传承还是本民族文化意识的认同,亦或是价值倾向的熏陶,都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羌区幼儿教育的工作者们更是有责任。有义务对羌区儿童做好羌族文化教育工作,培养幼儿民族特性。

二。幼儿羌文化教育现状分析

(一)教育部门对于幼儿民族文化教育的意识还未形成

绵阳市在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总体规划中指出:重建突出民族特色,尊重羌族及少数民族的语言。服饰。生活习惯。建筑风格等,抢救和修复民族文化遗产,挖掘民族文化发展潜力。“在近几年的实施中,教育部门也确实突出了羌区羌族文化的教育和传承,但所制定的针对羌族文化相关教学规章。教育计划还只是局限在中小学阶段,而作为教育第一环节的学前教育则被忽视,成为了教育的盲区。通过对北川幼儿园的调查了解得知,当地教育部门对于在幼儿教育中开展羌族文化的教育引导工作的意识还不够,相关的工作指导还很欠缺,政策倾向也并不明朗。针对幼儿开展羌族文化教育工作主要还是依托于幼儿园自身的园本开发和课程设置。

(二)幼儿园对于民族文化的园本课程开发力度还不够

在梳理以往研究中笔者看到,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或多或少都有羌族文化元素的体现,但由于创设者对于民族文化认知的狭隘性,使得教育开展中存在诸多的问题。

1。环境创设重形式轻内容。虽然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有意识地突出了羌族元素,但缺乏相应配套的具有羌族特色的游戏设施,或者是提供给幼儿可操作的民族特色玩具。整个区角设置在对幼儿开展羌族文化教育中利用率很低,基本成为了外界前来参观的风景。

2。课程开发教师参与度不够。由于幼儿教师队伍中缺少具有羌族文化背景的教师,幼儿园在课程开发上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并不是所有教师全程参与课程的开发研究,教师在课程开发上参与度低,且往往是在领导和组织者的带领下被动参与,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未能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也就导致了开发的课程在内容的完整性以及操作的可行性上大打折扣。

3。课程选择未能充分体现羌族特色。课程的选择是最能体现教师专业化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对于羌区幼儿教师来讲,所选择的课程是否能够很好的融入民族元素,体现民族特色就显得尤为关键。在研究中不难发现,教师在课程选择上融入的民族元素还是十分欠缺,无论游戏环节或是文化知识的引导都未能体现羌族特色,基本都趋向于大众化。主流化。

4。课程实施存在形式化。如果说课程选择是根本,那么课程的实施操作则是关键。课程的具体操作实施直接关系到课程的质量和效果。而调查中发现,幼儿园在对相关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形式化,没有很好的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所调研的幼儿园其中的一项课程是从羌族的羌绣中提炼加工,将其作为幼儿园手工活的一项主要内容。但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却仅在大班尝试,且图形过于单一,未能充分地发挥出这一课程应达到的效果。

(三)幼儿教师教育理念及自身民族文化积淀过少

著名的教育家叶澜先生在其著作教育概论中提到从整个教育系统来看,教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有了充分地准备和专业性的认识,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其自身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将会直接决定了教育质量的优劣,特别是对于幼儿教师来讲。通过调研发现,羌区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两方面的缺失。

1。自身民族文化积淀缺乏。据统计在5。12“地震中北川损失了40余名幼儿教师,现有羌族幼儿教师只占18。5百分号,而且其中一部分羌族教师由于国家政策的原因被划分为羌族,并不是土生土长的羌族,对羌族文化知之甚少,以致在教育中缺乏传承羌族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且由于震后政府放宽幼儿教师招收条件,凡是全日制幼儿师范学校中专及以上学历应。往届毕业生,年龄28周岁以下均可报考,这就导致于17。6百分号的新进幼儿教师学历只具有中专学历,他们认知的局限性也导致了对于羌族文化传承难以深入理解。

2。教育理念的不完善。由于幼儿教师其自身能力素质的局限性,使其在教学活动中很难形成针对羌族特点完善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不完善也导致了课程的选择开发以及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不合理。不完善。不具有民族特色等等一系列问题。

三。羌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对策探究(一)加大课程开发力度

加大羌文化园本课程开发力度可以从环境创设和资源整合两个方面着手。

1。环境创设。环境创设主要是语言环境和教学环境。羌族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羌族的历史历来都是口口相传,所以说羌族文化的传承首先要从语言抓起,要营造羌族语言环境,使羌族儿童产生本民族的认同感和依赖感。其次,羌族文化内容广泛,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特点选择民间流行的衣。食。住。行“,歌谣。舞蹈。传统手工艺等内容,在园区创设体现羌族特色的区角,营造具有羌族特色的教学环境。

2。资源整合。资源整合是指将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的合理衔接。幼儿教育并不单单是学校的单一行为,家庭资源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参与课程建设不但可以从中获得正确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证幼儿教育过程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另外,社会资源的介入会更加保证课程内容的充实性和多样性。羌区丰厚的社会资源,譬如羌族历史古迹。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团体等等羌族元素,在课程开设以及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加以整合。

(二)优化教师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优化教师资源关键就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规范教师引进制度。由于5。12“震后恢复重建中教师引进政策的放宽,加之羌区生活环境的原因,优秀教师不断流失,使得当下羌区幼儿教师队伍良莠不齐。羌区教育部门应当从教师引进制度以及改善教师待遇角度入手,在加大优秀幼儿教师引进力度的同时,做好栓心留人工作。

2。利用高校资源注重职后培训。对高校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定期将优秀幼儿教师送往省内对口高校培训对幼儿教师教育理念的完善以及教学思路的更新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是与省内高校建立对口建学“关系,通过高校优秀的教师和理论资源,提高自身办学能力。

3。培养羌汉“双语教师。针对羌区羌族幼儿教师偏少的现状,当地教育部门应当在省内对口高校举办特招班“,通过特招“。特训“。定向就业“的方式,从羌族优秀高中毕业生里面选拔培养羌汉“双语幼儿教师。

(三)遵循幼儿教育规律,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1。遵循幼儿教育规律。无论是课程的选择。教材的设定还是教学活动的实施,都应从幼儿的特点出发,遵循幼儿教育规律,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教学重点由灌输知识转移到培养兴趣上来,不能将幼儿教育小学化“。

2。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幼儿园和幼儿教师要多发掘。提炼羌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在课程选择。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当融入羌族文化元素,体现羌族文化特色。将羌族的舞蹈。音乐。民间故事等具有羌族特色的文化元素纳入教材,推向课堂,提高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幼儿羌文化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幼儿羌文化教育现状及對策研究【3136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463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