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权力感对大学生道德伪善的影响基于不同文化取向的比较(2)

时间:2023-05-08 22:16来源:毕业论文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鄙夷有违道德、破坏规则的行为,标榜自己极高的道德标准,但实际上自己也 会做出相同的不道德行为。我们经常评价一个人说一套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鄙夷有违道德、破坏规则的行为,标榜自己极高的道德标准,但实际上自己也 会做出相同的不道德行为。我们经常评价一个人“说一套,做一套”就是用来形容这种现象的,即道德 伪善。道德伪善是指当个体在进行道德判断时,对他人的道德行为与自己身的道德行为存在双重标准的 现象。在道德伪善(Moral Hypocrisy)这个概念被单独提出之前,已经有学者意识到人们普遍存在一 种认为自己比他人更道德的倾向,这种倾向表现为认为自己在道德方面高于一般他人(Baumhart R, 1968)。通过十年来研究者大量的研究,Baston 提出了可以概括这一研究范畴最恰当的词语——道德伪 善。Baston 等人(1997)将道德伪善定义为一种在避免利益损失的前提下让自己表现出道德的行为倾 向或动机。早期对道德伪善的分析仅限于哲学和现象学的范畴,但自从 Baston 提出了道德伪善这个概 念之后,越来越来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广泛关注道德伪善这个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孙嘉卿等人(2012) 根据目前对道德伪善的研究总结出了四种可以解释道德伪善产生原因的理论,它们分别是社会学习理 论、认知失调理论、社会影响理论和双加工理论。目前,在道德伪善的研究方法上,仅限于实验法和评 定法。实验法主要是根据 Baston 等人设计的积极任务分配范式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该范式是让被试决

定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分配积极任务时,是否选择抛硬币的方法,以及如何分配积极任务。除此之外,经 典道德两难情境范式和伪善诱发范式也常用于对道德伪善的分析。评定法则是以故事形式向被试呈现某 种行为,例如“多报车旅费”,再让被试评定这种行为的好恶程度。 

目前对于道德伪善的影响因素研究并不是很广泛,主要有对个体因素、情境因素以及社会文化特三 方面的研究。在个体因素上,Lammers 等人(2010)发现权力感对道德伪善有一定的影响。权力感是指 给提对其所拥有的的对自己和他人资源的影响和控制力的知觉。Galinsky 等人(2003)的研究结果已 经证实,通过一些权力启动方式,可以使人产生高权力感或低权力感。当被试启动高权力感时,被试的 作弊行为就越严重,且对他人持有更高更严格的道德标准,实验中对违反交通规则也表示强烈的谴责态 度;低权力感的被试则没有表现出上述情况。他们认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对于不道德行为都是 表现出同等程度的不接受。这恰好说明了随着权利感的增加,道德伪善发生的概率也会随着增加。 

2 问题的提出

2。1 问题提出 

道德伪善概念提出至今已有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道德伪善的研究呈现出理论与应用结合的趋势。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在以往的道德伪善跨文化研究中,都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提出 的。西方文化背景是典型的个体主义文化,他们强调个人利益。但是,中国文化是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 着重培养个人的道德品质。在这样的差异中,结果是否会出现文化差异?我们中国文化的教育是否会促 使我们发生道德伪善的行为?从研究对象上来说,被试多以大学生为主,缺少对在职人员的研究。针对 这一点,就有人做了一个关于公务员的权力感对道德伪善的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公务员这一存在 明显等级差异的群体存在道德伪善现象。在众多文献中,From优T尔K论M文L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2。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采用权力启动操纵权力感的方式,探讨大学生的权力感对道德伪善的 现象,以验证西方的结果。 权力感对大学生道德伪善的影响基于不同文化取向的比较(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544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