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语文教學中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2880字】

时间:2023-06-10 09:08来源:毕业论文
语文教學中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2880字】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态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本文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结合教学实践,从在文本研习中熏陶。在问题探讨中参悟。在阅读讲练中渗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态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本文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结合教学实践,从在文本研习中熏陶。在问题探讨中参悟。在阅读讲练中渗透。在写作训练中深化。在活动体验中感悟等五个方面,对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字:语文教学论文网;环境教育;生态伦理;生态道德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道德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1]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属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范畴,自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外在的附加任务“。所以说语文教学在环保教育方面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大有作为,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态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态伦理道德教育谈点粗浅看法。

在文本研习中熏陶

新课程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出发,编发了不少有关人与自然方面的古今美文。这类美文在为我们提供审美教育的同时,也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里的郁达夫名篇江南的冬景,我们引导学生一同随作家去欣赏曝背谈天“。午后寒郊“。冬日农村“。江南雪景“等闲适。温润。和煦的优美意境。阅读当代作家高建群的散文西地平线上,一同随作者到西部去看无比壮美的落日。灿烂炫目的火烧云,去感受雄伟的风景“,去体会世间有大美“。精读苏轼名作赤壁赋,和同学一道感悟他是如何将自己的精神力量作用于自然景物,使无生命的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成为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审美对象;一同体味苏子的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所表现的超然旷达的情怀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细读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和作者一起感受西山给予的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的愉悦,体会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妙处,从而深切领会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至情至理。

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古典诗词中就有大量亲近自然。歌颂自然的名篇佳作,这类诗歌历来就是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好材料,当然也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好素材。如在讲授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2]的名篇春江花月夜(见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赏析名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所蕴含哲理时,就可借助于闻一多认为的此诗比代悲白头翁(刘希夷)更夐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2]的评价入手来引导学生通过美读来品味。感悟诗人对天人关系的深刻认识。张若虚的这几句诗跳出前人一味哀叹人生几何“的窠臼,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同一。人生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天人一体同仁“的传统哲学思想。诗人独特的审美体验。邈远的人生感悟。夐绝的宇宙意识“的确给了我们同学许多深刻的启迪。

总之,对这些走进自然。享受自然。感悟自然的古今诗文的阅读指导,我们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感悟作家诗人的生花妙笔,来领略大自然的多样与神奇,增进人与自然的亲和与交融,激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的审美情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然是人类的老师,万物也有人的性情。

万物静观皆自得“(宋·程颢秋日偶成),人心至感,必有应说,物色万象,爽然有如感会。“(唐·王昌龄文镜秘府论·地卷·十七势),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在陶冶情操。滋润心灵。升华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人云: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引导学生赏读这类诗文,实际上就是师生共同走进自然美的世界,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长期坚持这样的研习与熏陶,无疑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道德观。

在问题探讨中参悟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清·刘开问说)。课堂提问是教学的常规武器,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个常规武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上的应有功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有一个模块是以近代环保之父“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一句名言__像山那样思考“而命名的(这篇同名随笔收录在他的那本被誉为绿色圣经“的沙乡年鉴里)。在教像山那样思考(节选)时,笔者给了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与思考时间,让他们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感受利奥波德那深深的生态忧患意识。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我将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化,设计了以下系列问题,通过以疑带读,以读促思,以思释疑的方法来组织问答式教学:(1)节选部分以一声狼嗥“开始,对狼嗥“,无论是鹿。郊狼,还是牧牛人。猎人都有反应,他(它)们的反应和一座山的反应有什么不同?(2)自然界失去了狼会怎样?(3)为什么只有山能客观“地听狼的嗥叫?(4)怎样理解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__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这句话?(5)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像山那样思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思考?

经过思辨并讨论,同学们明白了任何物种都是人类的朋友,而不是敌人。狼的嗥叫叫出“了生态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狼的消失,意味着为某种生存现状吹响了告别的号角,意味着我们将失去一种可贵的生存体验。像山那样思考“说明人类并没有像山那样对待自己同自然的关系。这一句带有祈使。号召意味的短语,是在告诉我们: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应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的一分子(人类是大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同万物的关系和山同万物的关系没有什么区别。作者诗意的表达,其深刻用意在于让人们意识到,一直自以为高于一切的自然主宰的人类对动物的随意捕杀已造成严重的生态失衡。自大自私。一意孤行的人类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给世界带来了难以解决的生态问题。这说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刻不容缓!

教材无非是例子“(叶圣陶语),通过对这篇既饱含诗意又意蕴深远的自然文学经典的学习。探究,我们可以形象化地诠释恩格斯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3]的警世箴言,激发学生阅读这类美文的兴趣,把如何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准则艺术地传授给他们。这样在传道授业的点点滴滴之中强化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促进他们善待自然。礼遇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伦理道德观的形成。[论文网LunWenDataCom]

[1][2]下一页

语文教學中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2880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7558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