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主义的异化理论
[中图分类号]B08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0)02―0025―04
一。异化的概念分析及异化理论的发展
1。异化的概念分析
异化“作为一个成熟的概念最终定型,脱离不了其发展过程的贡献。在论文网异化“概念的前期经历了对象化“和物化“的阶段。因此,提到异化“,不得不提的当然是与之相近的且易相混淆的两个概念――对象化“和物化“。从词源上看,异化的英文单词是:alienation,它来自于拉丁文:alienatio,在神学和经院哲学中包含着两方面的内涵,其一是指人的精神与肉体的分离,精神上升到上帝的层面;其二是指圣灵在肉体化时,神性与人性的分离。由此可见,异化从来源来说就包含着分离。对立的涵义。这种对立与分离必然派生出主体的概念。因为只有先设定了主体,才有相对主体而言的客体与之对立。这个主体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人“,即指人自身。因此,考察异化,还必须从人的角度来展开。我们知道,异化概念的雏形实际上就是对象化“,这种对象化是浅层次的。中性的,不包含任何感情色彩和哲学色彩,是简单物质层面或精神层面的物理学上的客观实在。对象化的直接含义就是,本质在自我发展过程中成为异于自身的对象的过程。随着人们对这种异于自身的对象的认识加深,以及这种对象化的自在之物对人的影响和制约的加深,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对象对于自身的奴役。尤其是进入到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时期,简单机械的劳动过程使人丧失了自身的意识。人成了非人,人变成了一种物品,一种商品。主体原来所具有的创造力。情趣。知识都被机械化所泯灭了。这就是所谓的物化“。卢卡奇在其历史与阶级意识里面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关于这一点,德国当代哲学家伽达默尔也曾精辟地总结过:人类走向普遍繁荣的道路就不是通向一切人的自由道路“〔1〕。工业愈发达,物质越丰富,人就越远离自由。这种非自由就是物对人的束缚和制约,就是物化对人造成的奴役。因此,物化“在联结主体与物之间关系的时候,把物对人的这种奴役表现出来,比对象化“更深了一个层次,更具有人本学色彩。当然物化“所表现出来的物的力量奴役人的消极内涵,主要是指在生动的主体变为凝固的和僵化的客体的过程。这里要注意的是两层涵义,一层涵义是人的主体客观化为物,另一层涵义是人为客观化的物所奴役。这两层的物化是既有区别但又有联系的。实际上主体客观化为物的前提,就是人被客观化的物所奴役,这是物化“的消极内涵。不得不提的是张一兵教授在其西方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中谈到的物化“的积极内涵,从广义上是指主体活动凝结成物质成果的过程,也就是主体属性客观化的过程。〔2〕实际上,这又回到了主体劳动对象化“的层面。在积极物化“层面里,人是劳动的积极主体,人的创造性和自主性没有泯灭,只是在改造我们的世界并创造我们的世界中,人和物是和谐的。异化“则是人和人的劳动与物。技术相对立的最高层次。并且异化“不是从来就有的,它发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是独特的历史阶段的产物。异化是人的生产和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指人丧失了其本来的完满状态,而成为与自身相背离的状态。与物化相比较而言,物化是共性,异化是个性,物化是普遍,异化是特殊。当时间进入到现代资本主义,对异化的研究从范围和程度上都扩大和加深了。人本主义主义用来描述现代资本主义异化的时候,就用到了异化的异化“一词来形容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形态的多样性。我们通常也可以称之为异化的二次方“。但它不像否定之否定“一样是一个过程的飞跃,而是仅较之于此前相比,程度的加深和范围的扩大,并没有产生新的东西。这种异化的异化更主要的表现在心理和艺术的异化上。艺术丧失了个性,在机械的批量生产下,艺术成了简单的雷同,毫无个性和创造性,人的自我感应和鉴赏能力也由此下降。人的心理也丧失了独立性。
2。异化理论的发展
异化理论建立于异化思想的形成。现代异化思想形成的界定最早应追溯到卢梭。卢梭是个平民思想家,他出身寒微,从小过着贫困的生活,他的思想是最平民化的思想,是最为劳苦大众思考的思想。他在社会契约论中分析人的自由时指出:人是生而自由的,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3〕他第一个从分析人的自由中看到了异化“的状态,人们自以为是自由的,但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却时刻制约着人们,甚至人被其奴役,人自由地变成了不自由的人。后来费希特将卢梭的异化思想升华到哲学本体论的高度。从自我与非我的讨论,将非我界定为对象化的自我,也就是自我的异化,从而形成自己的精神心理学上的异化理论。再到经典异化理论的创始人黑格尔,他分析异化的时候同时使用了两个概念――对象化和异化,但他并没有区分二者,而是认为二者是等同的。他从绝对观念与自我意识的角度出发,认为异化是精神主体的异化,作为主体的绝对观念为了实现自身而异化为对象世界,是由主体走向异己物的自我感性现象。这一过程包括主体的自我异化。自我扬弃和自我回复三个阶段。费尔巴哈摒弃了黑格尔的单从精神出发的绝对观念的异化思想的局限性,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逻辑架构中脱离出来,走向了唯物主义哲学的框架,是真正称得上系统的异化理论的研究者。他将人的类本质作为自己异化理论的出发点,从而使异化获得了人本主义哲学本体论的涵义。他否定了黑格尔的总体对象化和异化,认为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是观念的目的,而是客观的实在。他认为对象化和异化是两个相区分的范畴,对象化不是异化,而是现实的生活。人的类本质的异化物是上帝,因为人的感性物质生活产生了观念,这个观念进一步成了绝对的主体,最终成了人的类本质的异化物,上帝从而成了主人。青年从生产过程出发,通过人的类本质的劳动设定,提出了劳动异化。劳动产品异化和人的类本质即人的关系的异化。他的成熟的异化理论主要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在这部论著里面,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思想,分析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表现――劳动者与自身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的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人同人的异化。他在经济学研究中区分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中的两种物化,一种是生产劳动的对象化,一种是商品交换中历史形成的特定的社会关系的物化。前者是积极意义的,后者是消极意义的。赞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力发展创造的积极的物化层面,只有当这种物化对人类产生了奴役和支配的时候,才是应该反对的。由此摒弃了人本主义色彩的异化范畴。的异化理论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科学社会批判理论。
二。西方主义的异化理论比较
西方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有不同的内涵,大致有四种理解――从地域性概念来理解。从特定思想内涵来理解。从主题转换来理解。从非地域性的意识形态来理解。同时它经历了由形成到鼎盛发展再到转向的历史进程,给人类思想巨幕带来了不可或缺的一段插曲。笔者认为,可以把西方主义看作一种思潮,这种思潮是以对主义或解释。或批判。或深入地研究为主题,旨在解决现实时代问题为目标的社会思想运动和实践运动。西方主义涉及了思想的各个方面,西方主义者也对的各方面理论作了自己的理解和阐发。关于的异化理论,西方主义也是做了相应的阐释和拓展,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和理解形成了具有西方主义特征的异化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匈牙利著名哲学家。西方主义创始人卢卡奇,法国著名的主义理论家列斐伏尔,以及弗洛伊德主义的主义者马尔库塞和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他们的异化理论各具特点,但其主线都是沿着异化的起因。异化的内容和异化的解决途径这三方面来展开的。因此,笔者认为研究西方主义的异化理论可以从这三方面来入手。下面就分别从这三方面来比较西方主义的异化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1。关于异化的起因。来源问题
西方主义者就异化的产生分别给出了不同的见解。作为西方主义异化理论的开山鼻祖,卢卡奇是在没有看到的1844年手稿“的情况下,从的商品拜物教理论中得出的物化理论。尽管他的物化理论歪曲了真实的异化,把物化当做异化,但其物化“的异化思想是值得考察的。他认为物化的来源在于狭隘的分工,当人们的分工使其在社会劳动中专业化的时候,现实就愈来愈僵化和机械化,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就对象化了,失去了主体性和创造性。并且这种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缺失是特定阶级所独具的,这个特定阶级就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的产物,必然隶属于它的创造者的生存模式。这一生存模式就是非人性和物化。“〔4〕而这个特定阶级所独具的物化现象却是资本主义社会普遍且必然的现象。卢卡奇从社会分工来分析异化的起源是有一定道理的,而弗洛伊德主义的主义者马尔库塞和弗洛姆从人“入手来分析异化的产生就略显逊色。马尔库塞认为异化的根源在于人的存在所固有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于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他认为异化和人的存在是不可分割的。按照他的逻辑,只要是有人存在,就有异化。而这显然是不可思议的。他没有区分对象化和异化,单从人的存在入手歪曲了手稿中的人道主义理论。弗洛姆是以人的本性作为出发点的,他认为异化的根源在于人的本质之中,人的本质就是劳动。人在劳动中异化,人的存在与他的本质疏远。并认为的人的本性“的概念是与异化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但他并没有进一步分析,异化是劳动一开始就有的呢,还是劳动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同时异化还是一种心理体验,异化是人作为与客体相分离的主体被动地接受体验世界和他自身。这也仅从精神上揭示了异化的一个方面,没有看到异化的本质。与之相比,从日常生活上来找异化产生的列斐伏尔倒是更有说服力。在他的日常生活批判一书中就有大量的异化理论。列斐伏尔也认为异化是根源于人的本质之中,但他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劳动,而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这种活动势必牵涉到人所居住的环境――自然。因此,异化也就根源于人和自然的关系中。他认为人是要受自然制约的,人走不出自然对自己的束缚,不是人掌握世界,而是世界掌握人。人永远跟在‘存在物’后面亦步亦趋“〔5〕,这种人与自然的分离在他看来就是异化,任何人都摆脱不了这种异化,这种异化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采取悲观主义态度,也将对象化和异化混为一谈了。
2。关于异化的内容
西方主义者根据自己对异化起源的分析,得出了各自不同的异化的表现形式。既然卢卡奇认为异化起源于社会劳动分工,自然他的异化理论中的异化表现形式就凸显在劳动以及劳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人在社会劳动分工中丧失了对整个社会的理解力和批判力,失去了GM性和斗争性;人对物的追求也变成了物来奴役人,人们只注重眼前的物质利益,忽视了对前途和未来的考虑;无产阶级在劳动过程中被对象化和客体化了,失去了主体的自我意识。列斐伏尔认为异化洒遍了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他更注重从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去寻求异化的表现方式,并着重论述了三个方面的异化。人的思想意识的异化,人没有注意到自身,而是把所有的信念都寄托在自己创造的滑稽的偶像崇拜身上,从而成为其牺牲品;人在日常生活中对生活品的需求也开始异化,表现在人对金钱的无上崇拜上,人成了物质和金钱的奴隶;个人将自身孤立起来,脱离了社会集体,丧失了自己的基础和社会根基,人不成其为人,重新又变成了动物。作为将精神分析学和主义相结合而产生的弗洛伊德主义的主义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对手稿的分析实质上是一种存在主义的解释〔6〕。这多少受到了海德格尔的影响。马尔库塞认为异化是和人的存在相联系的;人性是一种潜在的意识,是人的本能活动,人最真实的存在就是人的非理性的心理体验;个人和社会是相互对立的。弗洛姆也是从精神分析学来阐释异化的表现形式,主要在于异化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和体验,在于人在把握世界时,不认为自己是主动的,而认为世界对自己来说是陌生和不可知的,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是被动的;人的存在和人的本质不在一条线上,人的实然和他的应然是不匹配的,异化由此产生。在异化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西方主义的异化理论是继主义的异化理论之后的一个万花筒。在分析异化的内容时虽然各自的角度不同,但都是从主体和客体的两个维度来界定,只是主体的考察对象和客体的考察对象略有不同。主体的设定尽管都是人,但或是单独的个体人,或是人的本质,或是人的观念,或是特定阶级。客体的设定尽管都是物,但或是劳动,或是金钱,或是社会。
3。关于异化的解决途径
对于异化,大部分西方主义者都是不赞成的,认为这是社会腐化的蛀虫,是人性泯灭的罪魁祸首。人类社会在召唤着消除异化的途径,还原人的本质,还原人类生活的本真状态。如何消除异化,提供解决异化的途径就成了学者的共同使命和任务。各个西方主义也都为这一使命作了努力。卢卡奇并没有找到异化的消除方法,主要在于他没有区分清楚物化。客观化和异化,但是他是希望从总体性来解决他的理论中的物化“的。他认为总体性能够唤醒无产阶级的GM意识和领导权意识,总体是一个集主体和客体于一身的总体,这样主体在自身中就可以认识自己,就可以成为社会现实的认识者和改造者。而他这里的主体指的是无产阶级。他把改造世界的希望都寄托在无产阶级上,可以看出其阶级GM的动机。列斐伏尔提出了总体的人“来解决异化,认为总体的人是人同他自身的统一,当克服了人的存在的分散性。片面性和神秘性时,就争取到了人的存在的总体。使人成为总体的人“在于总体的行动,这个总体的行动要既是个体化的,又是有共同的广延的。而艺术就具有这样的功能。他举音乐作为例证,各个音素独自发声,但却组成了共同的节奏。艺术是摆脱异化特性的生产劳动,是生产者和产品。个人和社会。自然生物和人类的统一体。“〔7〕另外,他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认为,社会主义或无产阶级可以当作异化的绝对和直接的终结,而本人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实际上,理论是最富GM性的理论,就是要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与异化作斗争,最终达到人的自由自主劳动的主义社会。真正没有注意到的是列斐伏尔,他的总体的人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实施,是一种理想的乌托邦。与外在的GM相比,弗洛姆更相信人内在的自我修为,因为异化是人的应然状态和人的实然状态相分离,只有进行道德的自我修养,从而使人成为潜在的应该成为的那个样子,并在这个过程中,使人意识到自我,达到顿悟“的禅宗境界,才能克服异化。马尔库塞则不为异化找出路,因为他把异化看成是与人的存在相对应的。不可分割的现实,是不可抗拒的。只要有人存在,就有异化,所以在他看来异化是消除不了的,也是没有必要去消除的,因为那样做只是徒劳无功。
三。启示
西方主义的异化理论在近现代的时代背景下,研究主义异化理论得出了一系列成果。西方主义的异化理论是对人和物的博弈关系的再次思考,是对社会发展的反思,是对人类自身和人类未来的思考。我们寄希望于社会主义。主义来解决这个问题,使人们真正在社会生活中还原自我。然而当下,滋生异化的资本主义社会似乎活得愈来愈好。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以及在这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制衡当中,如何思考今天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
关于资本主义的最终命运,是信仰主义的主义者所关心的问题。列斐伏尔在1973年所著资本主义的幸存中,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是必然要经过GM来被推翻的,而且这个GM是必定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地带,而不是边缘地带;资本主义自我设定自身地走向灭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调节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上也采取了大量措施以求稳定,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发展国有经济,雇员持股。股份社会化。福利制度。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国家干预经济运行等措施,对资本主义矛盾进行调整,以期达到缓解矛盾,甚至阻止资本主义灭亡的目的。资本主义自我调整的原因,表面看来似乎是由于科技GM带来的生产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以及管理GM等。但是,究其实质,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调整。缓解由这些方面所带来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维护其统治的需要。无论资产阶级采取何种调整手段,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调整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从而也就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其社会的异化总体还是存在,工人阶级被剥削和被奴役的雇佣地位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矛盾,就是当代资本主义异化的表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福利制度和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等措施,只是为了防止阶级矛盾的激化和工人GM而做出的一种妥协和让步,同时又是为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而采取的举措。它们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对立,绝不会改变工人阶级被剥削和被奴役的地位。实际上,福利制度在西方国家最为盛行的时候,也就是资本家利润大幅度增长的时候,工人所创造的价值更多地落入了资本家的手中,贫困与两极分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越来越频繁,并且出现了波及范围更广,影响程度更深的情况。连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家都不得不承认,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个部分,最多只能减缓它的程度,而不可能被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所有调整都改变不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将姓资“姓社“的争论放在一边,利用和平与发展的大好时机,来发展自身,从本体论上摆脱了发展本体的束缚和瓶颈。既实现了中国的繁荣复兴,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在各国卷入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中国参与全球化发展不过区区三十年,在与发达国家的文化交融中,在努力适应并开创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中,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水土不服“状态。所谓的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模式将中国传统文化颠覆了,使人们变得唯利是图。变得物化全然是危言耸听。中国学界的国学之复兴,国人对中国传统工艺保护意识愈加强烈以及中国艺术的世界市场占有率都在昭示着在这个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保留了自身的社会主义特性,没有被文化全球化所易质。中国在经济发展中时刻保持着中国特色之社会主义。因此,笔者对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参与世界市场发展经济中滋生异化持批判态度。当今之中国,唯有发展才是第一出路;未来之中国必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雄姿。
论西方主义的异化理论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7112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78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