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宗教观视野下的高校抵御宗教渗透对策探析
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与经济转轨并存的重大变革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随之发生着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范围的宗教热“现象持续升温。根据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大陆47。5百分号的人口具有宗教信仰,并且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宗教群体呈现出日益年轻化的特论文网征。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面貌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理想远大,信念坚定,表现出当代青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大学生群体出现的传教。信教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很多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不仅对宗教持有宽容的态度,而且对身边的宗教信徒表现出一定的理解。有学者撰文指出:与全国教徒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相比较,在校大学生信教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偏高,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加强主义宗教观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宗教。理性对待宗教,用科学的精神和先进的思想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宗教渗透的现状及危害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快对实施遏制的步伐。2014年,出台首部国家安全蓝皮书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2014),明确把宗教渗透列为当前中国面临的四大严重威胁之一。
(一)宗教渗透的内涵
抵制宗教渗透,首先需要准确把握宗教渗透的内涵。宗教渗透是指以颠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祖国统一为目的而实施的反动政治活动和宣传,它不属于宗教层面的友好往来,而是通常借助宗教外衣的掩护,在境内非法建立并发展宗教组织及活动据点,企图控制的宗教事务。
(二)宗教渗透的类型
从世界范围来看,宗教不仅种类众多,而且内部教派林立,这些宗教不仅能够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并且对信众一生的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督宗教。伊斯兰教。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长期占据着世界宗教舞台绝对优势的位置,西方敌对势力对高校进行渗透的主要宗教是以基督教。伊斯兰教为主的宗教。
此外,佛教自传入中国后,经过漫长的本土化进程,已发展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是藏传佛教作为其中的一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包括藏族。蒙古族在内的一些少数民族全民信仰的宗教,民族与宗教交织的特点,也易于成为境外势力渗透的目标。
(三)宗教渗透的方式
根据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2014)显示,当前境外敌对势力针对的宗教渗透行为呈现出渗透方式多样化的特点,具体可分为隐性和显性两种渗透类型。
(1)隐性――推动基督教的扩张战略。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宗教右翼势力日益兴起,他们将宗教作为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输出的主要载体,通过开展信仰外交“,利用合法的途径,向他国文化。教育领域进行大肆渗透,这种渗透积聚成为一种软实力,挑战他国的意识形态,破坏他国安定团结,从而达到颠覆他国政权的野心。相比宗教极端势力赤裸裸的暴力袭击而言,宗教渗透更像是在用软刀子“杀人。美国在其实施的新干涉主义战略中,举着人权“幌子,行着霸权“之实,已成为针对进行境外渗透的主要策源地。目前,中国已成为基督教传播福音的重点区域,在众多的高校校园中,海外基督教会不遗余力地进行着渗透,一些境外传教士或以学术文化交流的方式涉足教学领域,进行文化宣教;或以英语角“。扶贫助学等形式,积极在学生中发展教徒,从事非法传教活动;此外,在信息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校园基督教传播的组织形式不再局限于团契,而是通过微博。微信的普及,使其传播形式更加隐匿。
(2)显性――策划实施暴力恐怖活动。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一些少数民族有着全民信仰某种宗教的传统,这就为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提供了客观条件。尤其在边疆地区,宗教极端势力比较活跃,境内外三股势力“披着宗教的外衣,竭尽蛊惑煽动之能事,大肆收买人心,让人们不易弄清其真实的面目,从而掩饰其分裂国家的政治目的。此外,他们利用青年学生的成长特点,主动争夺青少年群体;对来自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大学生,宗教信仰常常是作为一种习俗保留下来,然而,在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下,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滋生蔓延,致使这部分学生逐渐把日常习俗式的宗教行为转变成为更加纯粹的宗教活动,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和生活。宗教极端思想就像一颗毒瘤,以宗教为幌子,驱使。控制。愚弄信教群众,严重危害社会的安定团结。
二。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容
(一)坚持理论――科学认识宗教的本质
宗教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建立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义宗教观,科学地揭示出了宗教的本质。恩格斯在反杜林中,分析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他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用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籍此可见,宗教在人们头脑中的存在是以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表现的,这种幻想之物,既是社会物质生活在人们头脑之中的虚幻的反映,也使得宗教呈现出一种看似超自然的神圣性和超人间的神秘性,因此在阶级社会中,宗教往往作为剥削阶级俘获民众精神的利器。由于宗教的存在根源于现实社会,它的产生。发展及其消亡都有其客观规律性。指出只有当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其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因此,宗教的消亡也必将伴随着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二)把握政策――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由于宗教与社会生活具有复杂且密切的联接,尽管世界各国普遍把宗教信仰自由写入本国的宪法之中,但同时也将政教分离作为一项基本的政策和制度予以确立,从而严格限制宗教的活动范围。所谓政教分离,意味着宗教不能进入国家的立法。司法和教育等领域之中。
抵御宗教渗透不仅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而且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工作。法律明确禁止宗教介入社会公众生活,尤其是干涉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8条明确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三。加强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主义宗教观教育是青年学生成长的迫切需要
青年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具备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模仿力,他们对于种种社会现象大都缺乏辨别力和判断力,不善于自我保护,自控力弱,因此容易受到各种不良社会现象的侵袭;还有一些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遭遇到挫折和困境时,往往会感到焦虑。迷茫,急于寻求安慰和寄托,就容易到虚幻的宗教世界寻求精神庇佑。青年学生的群体特征,使得其价值取向。理想信仰容易受到社会舆论导向以及社会思潮变化的影响和左右,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高度重视,总曾形象地将青年学子的价值观养成比作扣扣子“,他指出: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主义宗教观不仅是青年人健康成长的保障,而且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
(二)加强主义宗教观教育是抵御宗教渗透的现实需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的民族宗教工作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主义宗教观理论。高校要坚持用主义宗教观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引导大学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正确的奋斗目标。通过加强主义宗教观教育,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正确看待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通过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教育,使学生明确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对于大学生群体中信仰宗教的个体,要认真加以分析,对于正常的信教行为,要在尊重其宗教信仰的同时,细致深入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并注重团结引导,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宗教政策。
四。加强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高校要注重加强相关课程建设的力度,按照开展主义宗教观教育的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安排专题讲座,在相关专业中增设专业课程,不断充实教学的内容,丰富教育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好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紧紧围绕宗教的产生根源及变化规律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此外,高校要大力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教育,积极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主义宗教观。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融入到学生的专业学习之中,做到常讲常新。
(二)加强高校主义宗教观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力度
加强主义宗教观教育,队伍是基础,教育是关键。高校中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体也是开展主义宗教观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这支队伍既包括在课堂上从事教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也包含各级党政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和安全保卫工作人员。高校应当注重对工作队伍进行主义宗教观教育,通过组织各类培训班。研修班,大力宣讲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提高他们对宗教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积极拓展教育引导的途径和渠道
宗教渗透的本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侵略。高校要有效防止宗教渗透,就要筑起思想文化的高墙,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的建设,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注重网络的建设,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教育宣传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形成线上线下教育的合力。要抓住教育的有利时机,精心设计,组织开展好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和节假日期间的活动。在宗教节日期间,安排好少数民族地区信教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文体活动,做到以情感人。用心暖人。
(四)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最主要的传教手段体现在说服上面,即通过传教者不遗余力的灌输,达到思想认同的目的。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在整体教育稳步推进的同时,面对面的谈心教育也必不可少。谈心活动首先要确保广度上能够覆盖到每一名同学,深度上要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中,努力增强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
(五)发挥好党团学组织的重要作用
高校学生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阵地;团。学组织是党组织联系广大青年学生桥梁和纽带,具有在组织。引导。服务学生方面的优势。因此,高校在抵御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的工作中,要紧紧依靠党的基层组织,一方面要强化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做好在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坚持党员不能信教。要通过党建带团建,把广大青年学生凝聚在党的周围,自觉成为主义宗教观的宣传者。实践者。
高等学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肩负着重大的使命,高校要坚持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筑牢抵御宗教渗透的坚固防线,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茁壮成才的沃土家园。
主义宗教观视野下的高校抵御宗教渗透对策探析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视野下的高校抵御宗教渗透對策探析【4515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78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