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7]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作为引导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 新课程的评价目标
是“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8]新课程改善了传统于注重学业成绩的选拔学生,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学实践的改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校要对评价体系进行改善,使评价对学生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改变传统的一元化的评价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注重过程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充分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四)课程内容的改革目标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敬业,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9]
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的领悟教材,不仅关注语文知识的实际交际功能,更要重视它所传达的人文精神。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用心去理解作者,用智慧去启迪学生,致力于达到人与文的统一。让学生真切的体会文本的生活与情感,在领悟中被感染,被陶冶,被震撼,并最终形成独立自信,善待自己、关心他人、关爱人类的美好品质。
(五)课程结构的改革目标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10]
这也给语文教育提出了要求与启示。教师不能再像从前一样把语文课人为地分裂成几个部分,把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口语能力,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课程分裂开来。而应该把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提升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升华为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不但重视对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进行培养,更注重视对学生创新潜能的开掘。通过课程,密切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和社会的沟通以及和其他学科的渗
透。最终达到实际意义上的“综合”。
四、语文新课改带来的成就
新课程启动以来,我国的语文课堂发生了不小的改变。沉闷的语文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以及教师都在新的语文学习中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一)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
许多教师在上课时,都能以一种平等、民主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也由教学的主宰者,中心人物,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11]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对的学生创新潜能进行开掘。在教学方式上也采取了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文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更加自由与开阔的学习空间。
(二) 学生的主体地位慢慢凸显出来,新的学生观正逐渐形成
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只是倾听者,教师只是按照教学大纲机械的对学生灌输知识,而现在的课堂上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及个性的充分发展。[12]教师也越来越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自己、学会肯定自己、学会展示自己、学会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优势。 对语文“新课改”的反思(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8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