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很多,不同的研究者对何为“自主学习”看法也有较大差异。一些学者认为:自主学习意味着学生要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独自进行思考和学习。 该观点的主要代表学者有程晓堂。通过教学实践研究,程晓堂发现:当代的自主学习模式可以被分为三方面进行解读:(1)学生利用自主意识对学习行为进行主动控制,进而将督促学习模式内化为自我管理机制。(2)学生能够自由的使用所有有效资源进行学习,同时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拥有较高的选择权利。(3)作为一种灵活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更需要因材施教,以大纲为宏观指导,在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探索科学学习方法。
国外学者Holec把自主学习的定义为一种“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 在他看来,对自己学习的负责就是对学习所涉及的所有方面的决策能力,包括:自主决定学习目标、调节学习内容和进度、决定学习方法和技术、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的结果。
Dickinson认为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态度,又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 他把态度定义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决策的责任,而能力是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决策。
综合上述各项研究,本文将自主学习定义为一种学习者在总的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内容和方法并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它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的特性:
1.主动性。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基础。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对他而言就是一种美妙的享受,有兴趣的学习将事半功倍。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习责任表现为学习者对学习目标和意义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敬业精神。树立高度的学习责任心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2.独立性。自主学习的本质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性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品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控性。自控性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具备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学生要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取学习方法,完成学习过程,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培养学生的自控性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
在国外,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已经有不少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明确提出关于自主学习的思想主张。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Barry J。 Zimmerman,Robber Kovach等人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调节的过程,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能自主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学者对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众多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整合,提出一些自主学习模型,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做了深入剖析。
McCombs,M。E对自主学习进行了阶段性划分,分别为:制定目标、思考实施计划和具体执行三阶段 。 其意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使其能够按照科学的思考步骤采取具体行动,并且能够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进行适时的反思评价,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孔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观点也与此不谋而合。
在McCombs,M。E的理论基础上,Jordan Zimmermann对自主学习实施步骤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首先为任务界定阶段,之后是目标设置和计划阶段、最后为策略执行阶段和元认知调节阶段。相较于McCombs,M。E,他更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对自主学习的建构进行阐述。他还建立了一套自主学习研究体系。见下表: 小学高段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行为调查研究(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91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