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献综述
1 奥尔夫音乐疗法
1。1概述
1。2 奥尔夫音乐的思想与特点
1。3 奥尔夫音乐疗法的研究现状
2 中度智力障碍儿童
2。1 概念界定
2。2 基本特点
3 问题行为
3。1 问题行为概述
问题行为在智力障碍儿童群体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国内有研究者对浙江省136个家庭、34名任课教师的调查发现,弱智儿童问题行为发生率超过10%的有16项之多,他们分别是注意力分散、小动作、固执、胆小、多动、易激动、小心眼、咬手指、打骂人、说谎、孤僻、多语、爱哭、扔东西等[8]。由于问题行为的长期存在或出现,严重伤害了智力障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也给他们的家庭关系和伙伴关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目前研究者通过分类汇总,发现智障儿童各类问题行为的功能集中表现为以下三种:正强化功能、负强化功能和感觉调整功能[9]。
3。1。1 正强化功能
正强化功能是指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通过正强化结果来维持,具体可分为社会性强化、物质强化和活动强化等。如智力障碍儿童通过一定的行为获得满足其个体欲望的事物(家长或教师的关注、表扬、物质奖励、游戏机会等)。
3。1。2 负强化功能
负强化功能就是指儿童的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通过负强化结果来维持,具体的表现形式常见的有逃避学习任务、逃避成人关注或逃避感官刺激等。如智力障碍儿童为了逃避自己讨厌的事件或刺激经常会出现此类行为。
3。1。3 感觉调整刺激的功能
感觉调整刺激的功能是指个体的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通过感觉刺激来维持,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具体表现包括增加感觉刺激和减少感觉刺激。有时智力障碍儿童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是为了增加感觉方面的刺激以达到生理上的最佳兴奋水平,或是为了帮助自己减少生理或感觉上的不舒服。在日常生活中,智力障碍儿童的刻板重复出现的问题行为,往往具有感觉调整刺激的功能。
4 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奥尔夫音乐治疗的研究现状来自优Y尔L论W文Q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自1950年起,音乐治疗的治疗对象在不断地扩大,这时候虽然音乐治疗刚被认定为一个专门的治疗专业,各方面还很不成熟,但是它发展迅速,很快从各种有明显身心障碍的患者,逐步扩展到由身心、智力、社会、情绪等问题引起的特殊需要成人与儿童。因而人们逐渐认识到,音乐对于特殊儿童干预、治疗乃至康复而言价值巨大[10]。同时,纵观当今整个世界音乐教育模式的发展,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在这7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然成为了20世纪在全球范围内流传最广且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并且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在我国如今也具有较大影响力 [11]。
奥尔夫音乐疗法长期经过不断发展开始进入特殊教育领域,在这过程中常以即兴演奏的模式,用于某些障碍类型的特殊儿童。例如对于自闭症这一团体而言,奥尔夫音乐疗法对该群体的研究已较为成熟,是因为他们更容易接受乐器演奏,该类儿童更愿意与物建立关系 [9],所以有研究者认为,乐器演奏对于该群体而言是一种较为安全的交流方式,所以它们可以充当中介,让孤独症儿童与他人建立关系,所以奥尔夫音乐治疗目前在特殊教育领域,己被作为一种常用手段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12]。
目前我国使用奥尔夫音乐疗法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干预的研究仅有少数,而且这些结果都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奥尔夫音乐疗法可以促进智力障碍儿童功能的协调,提高其注意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水平,使他们尽可能地接近正常生活[13]。但是,目前采用奥尔夫音乐疗法专门针对作为“能训练”的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干预案例极少。 奥尔夫音乐疗法对中度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研究(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95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