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于研究者在幼儿园实习阶段所完成。由于每次实习都只能在一个班级实习,所以本次观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在三次实习中完成。每次实习阶段的中期,在已经熟悉幼儿园孩子以及生活常规之后,我开始正式观察。从每天幼儿来幼儿园开始观察,到幼儿离园结束,每一阶段的观察时间定为周一到周五,一共五天。每当幼儿发生同伴冲突时,我以非参与者的身份在旁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冲突双方姓名、性别,幼儿所在班级,冲突发生的时间、原因,冲突解决的策略以及冲突的结果。
二、基本概念的界定
对于冲突的界定有很多种,但是冲突一定是包括两个要素:1。被双方所感知。2。存在意见的对立或不一致,并且带有某种相互作用。冲突概念最关键的成分就是相互对立。没有对立就不会有冲突。
幼儿同伴冲突是指幼儿园中幼儿同伴间因言语、看法、目标、手势动作、行为表现、需求利益不同而引发的争执对立情景,这种不一致表现为儿童之间的一种对抗状态。
幼儿同伴冲突是一种人际互动过程。它不同于个体内部产生的动机、思想冲突,也不同于有组织的社会群体之间的冲突,而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是至少两个人之间的社会交换形式(Hay,1984)。此外,幼儿同伴冲突行为是一种对称性社会互动,既在互动过程中,互动双方都有类似的行动,双方彼此的行为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动态的行为流程。
研究者们对于幼儿同伴冲突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界定,幼儿同伴冲突属于冲突的下位概念,所以它也具备冲突的两个要素,具体表现为:1。幼儿同伴冲突至少有两个幼儿参与;2。幼儿同伴冲突存在一定的对立关系。本研究中,我引用刘晓静对于幼儿同伴冲突的定义:幼儿与同伴之间进行的一种相互对立的行为过程。
很多人将冲突与攻击混为一谈,事实上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Shantz ,C。U。(1987)在其《儿童之间的冲突》一文中对于攻击的定义是:“目的在于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它是一个个体行为,其“研究的重点在于个人,主要揭示一方对另一方的某种消极刺激的释放”;而冲突是“个体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儿童冲突,重点考察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
三、幼儿同伴冲突的价值分析
(一)幼儿同伴冲突能够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在传统观念中,幼儿与同伴间的冲突会对幼儿的交往不利。实际上,冲突不会破坏幼儿之间稳定的关系,反而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因为在冲突及其解决过程中,会加强幼儿与他人的交往沟通,从而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在社会认知方面,幼儿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他们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也不能理解别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但是发生冲突后,幼儿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尝试去了解对方,逐步学会如何与他人更好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了自己的交往能力,从而促进其社会化的进程。文献综述
(二)幼儿同伴冲突能够提高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幼儿同伴冲突既包括肢体冲突,也包括语言冲突。很多时候,幼儿的冲突表现在口头的争执上。面对冲突的发生,幼儿解决冲突所采取的的策略之一便是通过语言协商。幼儿为了能更好地解决冲突,维护自己,就需要用合适的语言去说服对方,这对幼儿的语言表达有一定的要求。幼儿在不断地发生冲突又不断地解决冲突这个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也在逐渐提高。 幼儿同伴冲突及其干预策略研究(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96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