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现状研究(3)

时间:2023-12-03 15:48来源:毕业论文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分为:描述性提问、判断性提问、分析性提问和推想性提问[3]。 描述性提问就是指教师根据活动中涉及到的内容而提出的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分为:描述性提问、判断性提问、分析性提问和推想性提问[3]。

描述性提问就是指教师根据活动中涉及到的内容而提出的问题。例如:一位教师在小班儿童故事活动《毛毛虫》中,该教师是这样进行提问的:“宝宝,你们看到了什么呀?它是什么样子的呢?它在做什么呢?”幼儿一起回答:“它是毛毛虫;它穿着绿色的衣服,有很多脚;它在吃东西。”

判断性提问是指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的基础上,要求幼儿进行判断而设置的问题。主要有:“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时间”、“天气怎么样”、“什么一样”、“能不能”、“会不会”等等。例如:有位教师在小班儿童故事活动《小猴请客》中是这样提问的:“它是谁呀?它在什么地方呢?什么时候呢?天气怎么样呢?”幼儿依据画面内容来判断回答:“今天是晴天,早上小猴在家里请客,小猴想请它的好朋友到它家来玩。”教师进一步提问:“小猴请客,给客人吃了什么呢?”幼儿依据故事内容回答:“桃子。”教师再次提问:“那小猴给客人吃的桃子和小猴自己吃的桃子是一样的吗?”幼儿回答:“不一样。”教师再次提问:“哪里不一样呢?”幼儿回答:“小猴给客人吃的桃子又红又大,小猴自己吃的桃子又青又小。”

分析性提问是要求幼儿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而设置的提问,主要有“为什么”、“怎么知道的”等具体形式。例如:在小班儿童故事活动《小猴请客》中,教师是这样提问的:“为什么小猴给客人吃又红又大的桃子,给自己吃又青又小的桃子呢?”

推想性提问是指在幼儿对教学内容进行判断分析后,进行推想而设置的问题,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主要有“之前会怎么样”、“后面会怎么样”等具体形式。例如:在小班儿童故事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教师是这样进行提问的:“宝宝,你们觉得小蝌蚪在找到妈妈之前,除了鹅妈妈、乌龟妈妈、金鱼妈妈,它们还会遇到谁的妈妈呢?小蝌蚪找到妈妈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3  目前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分析

3。1  问题的数量多,质量低,提问的目的性不强文献综述

刚入职的新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问的频率有点高,但是提问的质量有点低,提问的目的性不强。例如:有位教师在小班绘本活动《谁的主意好》中是这样提问的:

教师:“小朋友们,图片里面有什么呀?”幼儿:“蘑菇”。教师:“你们猜猜,这么大的蘑菇是谁的呀?”幼儿:“小鸡/小鸭子/小白兔”。教师在听到小白兔的答案时立马说:“对,这是小白兔的蘑菇”。然后教师出示小白兔的图片,说:“今天天气真好!小白兔在睡懒觉,你们觉得会有哪些好朋友来找小白兔玩呢?”幼儿A:“小鸡。”幼儿B:“小鱼。”幼儿C:“小鸭子。”幼儿D:“小花猫。”在听到有关于小花猫的回答时,教师说:“宝宝们真聪明!一猜就猜到了小白兔的好朋友小花猫来找它玩。小花猫是怎么叫的呢?小花猫会对小白兔说什么呢?除了小花猫,还会有哪些好朋友来找小白兔玩呢?”

教师提问的主要目的是传递知识和技能[4],但是从该教师的提问来看,频率有点高,提问的方式偏程序化,有点死板,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使得幼儿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在整个过程中,关于传递知识和技能的目的不明显,教师习惯以“是不是”、“好不好”、“能不能”来提问,幼儿也习惯性地回答“是”、“好”、“能”,这样的提问没有挑战性,偏机械化,幼儿不需要思考,很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不利于幼儿思维和想象力的拓展,幼儿也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和感受,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无法得到发展和提高。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现状研究(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9931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