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建构主义理论对小学语文小练笔教学的启示
4。2。1 重视提升教学效果 论文网
当前课堂小练笔教学中存在重形式轻本质的现象,而建构主义则强调要提升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小练笔练习时明确训练落脚点,仿写抓典型句子、独特段落、特殊文体;扩写则需在关键词语、关键情节处补白;在情到深处,一吐为快。将小练笔的教学价值体现出来,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努力提升教学效果,切不可拘泥于形式,重多不重精。
4。2。2 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练笔是一种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开展的,它的写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存在于课文作者描写的情境之中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存在于一定的情境之中,所以在进行小练笔教学时我们应当为学生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努力使学生置身于老师描绘的情境之中,如此,学生在小练笔练习时便不会出现无话可说、语言空洞、缺乏情感体验的现象。
4。2。3 强调积极互动的合作学习
学习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包括学生间的相互学习,这是一个互动交往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能使学生练笔的内容得到及时的反馈,练笔的热情有所提高,而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则可以让他们取长补短,了解同伴小练笔写作的优点,使自己对练笔内容的理解更加全面。
5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教学中的运用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一般可以分成五个步骤,搭脚手架——创设问题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针对当前语文小练笔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从建构主义理论中所得的启示,下面笔者将结合《东方之珠》的课堂教学实例来呈现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小练笔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东方之珠》一文练笔要求: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总分的结构写一段话。
这段小练笔的训练点在于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语文课堂小练笔的训练无疑是为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时,字、词、句、段、篇,训练难度一步步加大,二年级的练笔多为看图写话,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训练落脚点在于句,句子通顺即可。但三年级要求则大不相同,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训练落脚点也不再是以前的文从句顺了,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对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学生看到这个小练笔时往往不知道从何处落笔,此时进行段的仿写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前教师需得精心备课,对教材了然于心。
接着分析学情。三年级学生在《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已初步了解过总分的构段方式,这就为学生进行本课小练笔的练习奠定了认知能力的基础。本篇课文中总分的构段方式共有三处,在练笔前,先带领学生回顾这一写作手法。三年级的学生处于低年级向中年级的过渡阶段,二年级时的课堂小练笔多为根据填空完成句子、看图写话等,这是第一次接触有一定构段方式的小练笔,因此让他们围绕中心句来写一段话,尚有困难,此时教师必须及时为学生搭建“支架”。
5。1 搭脚手架文献综述
所谓的“搭脚手架”是指在教学中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遵循“最近发展区”的要求,给学生提供问题解决的方向或辅之以必要的帮助,从而使学生实现已有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教师的帮助、引导在这一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是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关键。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中的运用《东方之珠》教学为例(4):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99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