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古代诗歌教学的课堂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执教者就更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纯熟地运用语境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 语境教学方法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依据
(一)可能性源G于J优L尔V论N文M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语境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为指导古代诗歌教学提供了可能。目前语境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十分丰厚。最早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课堂就已经渗透着语境教学的原理,只是一直没有形成体系,直到20世纪海外教学理论的“发现法、设计教学法”传入国内,并被人们理解和接收,研究语境教学的环境才开始形成。此时,黎锦熙、夏丏尊、叶圣陶、朱自清等都或多或少的提出了相关的看法,但自觉地语境教学研究真正被提到日程上来,则是1993年以后的事情了。
1993年,李海林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实际上就是语境教学。”[3](p8)这是“语境教学”最早的提法。1994年,伊道恩和李中立联合发表了一篇题为《论培养语境意识》的文章,并提出:“强烈的语境意识是高水平语言修养的具体体现。”[4](p9)2000年,王尚文在其《语感论》中提出境感理论:“语境往往通过境感而起作用,境感是主体与语境之间必要的中介。”[5](p85)这些理论研究虽然没有对语境教学理论进行系统地归纳,但它们的出现也极大地丰富了语境教学研究的视角。
21世纪新课程改革以来,语境教学研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进程。2009年,孔凡成出版了一本《语境教学研究》,对当前的语境发展状况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又对相关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中所体现的语境教学因素进行了整合,并系统地、科学地提出了语境教学原理。因此,在古代诗歌教学中运用语境教学方法具有可能性。
(二)必然性
在古代诗歌教学中运用语境教学方法是由汉语特点和规律决定的。首先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古代诗歌教学要充分展开朗读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情感,读出诗歌的韵味。其次是根据汉语语法的特点,其语法特点是意合,其语义规则在语言中的大体表现形式就是“前管后”或“上管下”,[6](p187)这一规则就决定了要想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就得联系上下文,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具体语境中的字、词、句的意思。再次是根据汉语语意的特点,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诗歌中的很多字词又具有“弦外之音”“象外之意”,这种特点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突出语境教学的功能,通过联想、想象等形象化的手段,将抽象的语言形象化。
总之,根据汉语规律,语文教学要重感悟、重整体感知、重实际运用,因此,教师在进行古代诗歌教学时运用语境教学方法具有必然性。
(三)必要性
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存在诸多因违背语境教学理论精神而出现的教学失误现象。例如前文列举的古代诗歌教学浅层化、模式化、随意化、平淡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如能够在语境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语境教学方法进行古代诗歌教学,则能很好地弥补古代诗歌教学上的不足。
首先,在语境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先将自己理解的情感示范朗读出来,然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那么学生在教师情绪的感染下,就会更直接地理解这首诗的情感。这样,教师、学生及文本之间有了交流,整个的课堂是充满感情的,这就避免了古代诗歌教学的平淡化。其次,教师想要纯熟地运用认知语境教学法的前提是自己得有丰厚的阅读积累,才能融会贯通,将诗歌讲得透彻,这就避免了古代诗歌教学浅层化的问题。再次,教师在教学时如能运用上下文教学法,引导学生形成上下文意识,从关键字词出发理解诗歌内容,就不会脱离文本,导致古代诗歌教学的随意化。最后,教师在古代诗歌教学中运用的情景语境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实用,而且根据学生的真实需要有不同的课堂交际目标、课堂交际话题,这就避免了古代诗歌教学的模式化。因此,在古代诗歌教学中运用语境教学方法具有必要性。 语境教学方法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99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