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填鸭式”教学含义
“填鸭式”教学方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渗透,“填鸭式”教学方法就引起教育界很大争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005 第 5 版 P1351)对“填鸭”的解释:①强制肥育鸭子的一种方法。鸭子长到一定时期,按时把饲料填入鸭子的食道,并减少鸭子的活动量,使它很快长肥。北京鸭多用这种方法饲养。②用填鸭的方法饲养的鸭子。[1]显而易见,“填鸭式”被冠与第一个动词词项的意思。词典中带有“强制”、“按时”、“减少活动量”等解释词语,“填鸭式”被用来形容课堂灌输教学是很贴切的。因为,学生不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定学习步调,是教师按照固定时间强塞给他们的,在课堂教学时,学生不能乱动。这些都跟“填鸭”非常相似。
1。2“活动填鸭式”教学含义
“活动填鸭式”教学是一种打着“活动教学”的旗帜,实质上仍采用“填鸭”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开展的教学。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活动灌输,活动安排多且密,教师缺乏相应的引导与掌控能力,学生思维留于活动表面,活动效果低下。
3 小学数学“活动填鸭式”教学弊端
3。1活动设计中存在问题
3。1。1教学设计中的活动形式单一
从组织形式上来划分,数学活动可分为:①、个人活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②、小组活动: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前后四人组交流、游戏、角色扮演。③班级活动:竞赛与测验、班级评价。在数学课堂开展活动教学时,部分教师开展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最常采用小组探究、动手操作等形式,其他活动类型也占有一定比例,但所占比例不大,片面追求课堂效果。教师在活动教学时,着重利用学生的动手操作来实现教学目标,整堂课让学生处于“被操作”的状态——教师下达指令,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形式过于单一,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知识的直观效果,但不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成长与发展。
3。1。2活动内容脱离现实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数学活动确实按照设计展开,却囿于形式,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与逻辑起点,导致学生在活动中动脑与动手相脱节,学生缺少主体体验与反思,整个活动变成只有活动的“空壳”,是一种没有价值的活动。例如,学生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计算时,周长计算的公式滥熟于心,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还是使用最原始,最麻烦的计算方法:将每条边相加,学生在学习时只是死记硬背,难以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也就失去了知识本身的价值。文献综述
3。1。3活动设计的泛华与神化
不少教师注意到课堂中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在活动设计时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与研究,设计出的活动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创设一些故事性的情景会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认识周长》时,用蚂蚁王国绕树叶赛跑导入新课;学习《认识分数》时,创设小朋友去秋游的场景等。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能力都有较大水平的发展,但部分教师仍用这些低水平的故事性情境导入,这些活动体验只会带来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消耗。
小学新型填鸭式教学问题与反思(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200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