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和对策研究(2)

时间:2024-01-03 22:53来源:毕业论文
1。2小学校园欺凌的现状 北师大对北京的12所中小学进行了一千多个样本调查,结果显示:有被语言欺凌经历的学生占21%,身体欺凌占29%,关系欺凌占6。

1。2小学校园欺凌的现状

    北师大对北京的12所中小学进行了一千多个样本调查,结果显示:有被语言欺凌经历的学生占21%,身体欺凌占29%,关系欺凌占6。7%。校园欺凌在全球是一个普遍现象。根据最保守的估计,每年全球有2。46亿儿童遭受校园欺凌和暴力,大约占所有在校中小学生的20%。 2016年联合国秘书长关于儿童暴力的特别代表,针对全球18个国家的10万名儿童的民意测验显示,三分之二的儿童曾遭受欺凌。

在很多学校中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欺凌现象,即使在组织严密的学校也不例外。大量的研究表明,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与学校的规模有关。学校越大,暴力的比例越高,规模小的班级暴力较少。从教育阶段分析,由于小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小学阶段的欺凌现象比中学阶段的欺凌现象更为明显。在校园欺凌的行为表现形态上,小学校园内言语欺凌比身体欺凌更为普遍。从性别特点上分析可知,由于男女生发展存在差异,女生在言语欺凌突出,男生在身体的欺凌居多。 

1。3小学校园欺凌的危害

1。3。1对儿童的危害

(1)对受害者的危害论文网

    校园欺凌的直接受害者是被欺凌者,2014年杜克大学医学院做的一项研究发现,被欺凌的儿童可能遇到高于正常的亚临床水平的炎症,而且可能持续到成年期。一名儿童在欺凌的角色中可能会充当风险因素或成年期低水平炎症的保护性因素。

    儿童在遭受欺凌后可能会产生攻击、顺从或者退缩,在短期内,会感到害怕、孤立无援、无法适从,经常避免再次受到欺凌而逃离他人。长此以往,受欺凌者会丧失信心,觉得自己毫无价值,变得自卑、内向、拒绝与他人交流,随后学习成绩下降,产生厌学、逃学的现象,对于刚入学的儿童,被同伴孤立或者欺负,就会拒绝上学,对学校产生排斥感。一段时间后,对受害者的欺凌现象持续发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会接受这种现象并成为自己精神的一部分,会极度沮丧、情绪低落,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据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新媒体报导,北京中关村二小四年级某10岁男孩11月某日,孩子在学校遭受两名同学欺凌,同学将有厕纸、尿液的垃圾筐扣到孩子头上并嘲笑。事发后孩子出现失眠、厌食、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医生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给孩子的身心带来巨大的伤害。

(2)对欺凌者的危害

    由于对儿童的监管太少、家庭中存在攻击性的行为或者受身边坏同伴的影响等,欺凌者后天习得的这种具有社会危害的行为。欺凌者在家庭、教师、同伴中得不到爱护而采取极端的方式获得关注,在得到某种满足后,若未受到及时的制止,会助长这种行为,儿童阶段的欺凌行为会延续下去。这类儿童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心理往往比较偏激、人际交往困难,在学习中自暴自弃,影响儿童正常的身心发展。

(3)对协助者、附和者以类及旁观者造成的伤害

    多数协助者和附和者因为哥们儿义气而帮助欺凌者,由于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不太健全,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怕受到同伴孤立而协助欺凌行为的发生,这种错误的观念会助长校园欺凌行为,同时会影响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旁观者往往不敢将看到的欺凌行为说出来,害怕同样受到威胁、恐吓、殴打等。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如果自己的同伴受到欺凌,而不去帮助会感到内疚、自责。 

1。3。2对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危害

    各国每年都有因受到校园欺凌而自杀的孩子,存在校园内被同伴殴打致重伤,甚至死亡的案件。这时对欺凌者和受害者的家庭都会产生恶劣的影响。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会影响到家庭的安定,进而影响社会的安定。在学校中的欺凌者很有可能成为问题公民,进而成为社会不稳定的社会因素。我国法律规定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会追究刑事责任,由于年龄的问题,在小学校园实施欺凌行为却不会受到惩罚,这也容易形成孩子藐视法律的心态。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这些未成年人长大后,极易成为不安定的社会因素。  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和对策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20026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